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共收治的3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出血护理等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8例基本治愈,18例好转,5例无变化,有效率为86.7%。结论 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ursing methods and effects of chronic aplastic anemia.Methods A total of 30 patients with chronic aplastic anemia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May 2016 to May 2018.Psychological nursing,nutritional support and hemorrhage nursing were given to them,and the nursing effect was observed.Results After careful nursing,8 cases were basically cured,18 cases improved,5 cases remained unchanged,the effective rate was 86.7%.Conclusion Careful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aplastic anemi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 Chronic aplastic anemia;Nursing care
引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血液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是由化学、物理及其他不明原因而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所致。该症主要以慢性发作居多,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反复出血、易感染等,治疗难度很大。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有利于预防其它并发症。我院对3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抽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42.3±2.1岁;6例发热,5例皮肤黏膜出血,11例乏力,8例头昏.所有患者均无肝脾肿大症状。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
由于病情严重、病程长,加上受病痛折磨,患者极易出现抑郁、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甚至出现轻生心理。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及应注意事项,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倾听患者主诉,给予适当的支持与鼓励,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用药护理
尽量减少肌内注射频率,并选用合理的途径给药。注射时,选择的部位应避开硬结处,且采用多部位轮换注射的方式。完成注射后,应对针眼处按压5至8分钟,预防针孔处渗血。输血时,应合理控制输注速度,以20滴/min为宜,若观察若干分钟后无不良反应,可作适当调整。输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脉搏、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留意是否有输血反应,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1.2.3出血护理
对于出血者,应叮嘱其避免各种碰伤或磕伤,尽量穿宽松衣物。建议患者使用软毛牙刷刷牙,或使用棉签对口腔进行清洁,不可使用牙签剔牙,并禁止食用煎炸、带刺或者过硬的食物,预防出血。对于齿龈出血者,应建议其使用冷盐水漱口,叮嘱患者不可用手指挖鼻腔。如果发现胃肠大出血或是颅内出血的危险,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准备好各种抢救药物与药品。
1.2.4饮食护理
患此症者,因为血红蛋白、粒细胞及血小板易感染,引起出血,故必须将食物与餐具都清洗干净,甚至严格消毒。同时,叮嘱患者不可进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尽量进食清淡、高蛋白的半流食或软食;对于进食量较少者,可静脉给予营养液,或是输注白蛋白、血液等。
1.2.5预防感染
注意保持病房的清洁,注意通风透气,定期消毒。对于血细胞减少者,应认真做好保护性隔离工作,预防感染。注意肛门、口腔卫生,叮嘱患者饭后漱口,早晚刷牙,预防口咽部溃疡。便后要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避免肛门周围出现坏死性溃疡而引起败血症。对于黏膜或皮肤广泛出血者,应注意保护皮肤黏膜不受损伤,避免发生感染。出现高热大汗现象时,要及时更换衣物,避免手冷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2.结果
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本组30例患者中,8例基本治愈,18例好转,5例无变化,有效率为86.7%。
3.讨论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程长,且需反复治疗,治愈难度大,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困扰。为此,许多患者会产生消极心理,对治疗缺乏信心。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非常必要。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30例患者给予了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护理人员及时与其交流,给予心理疏导,使其认识到了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为了预防出血,护理人员主动为其讲解出血的预防方法,并叮嘱其在生活中应注意哪些事情,减少了出血的可能性。为了保证营养的充足,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了饮食指导,并叮嘱患者在饮食中避免进食可能引起出血的食物。为了预防感染,护士对患者进行了预防感染的护理,如定期消毒病房、嘱咐患者注意个人卫生,注意刷牙方法等。从结果中可发现,8例基本治愈,18例好转,5例无变化,有效率为86.7%。由此可见,有效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出血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度,且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减轻了患者痛苦,使病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对延长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文艺.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护理路径[J].2013,34(06):S7-S10.
[2]高玲.7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2011,9(06):69-70.
[3]赵义满.浅谈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2.33(34):7590.
[4]陆琴.护理干预在西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20(06):1405.
[5]陈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1):156.
论文作者:任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6
标签:患者论文; 再生障碍性贫血论文; 心理论文; 方法论文; 症状论文; 黏膜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