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课中论文,作用论文,情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课作为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其社会价值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和先进的伦理道德宣传,在促进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协调社会整体关系方面体现效益。而情感教育则是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和产生新的情感及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可见,情感教育的目的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统一的,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取得思想政治课教学最佳效果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社会不但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还需要高层次的情感投入。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加强情感教育,重视学生情感世界的构建,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情感教育能促使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情感教育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当代中学生正面临着新世纪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但由于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其精神生活和行为活动容易受感情因素的干扰,稍不注意就会引起异常。所以,在情感教育中教师积极疏导的育人态度,不仅能引导学生善于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与挑战,而且能使之在社会各方面的竞争中经得起成功与失败的考验,以适应社会环境的新变化,进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情感教育还能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因为人的情绪、思想、态度,不仅通过表情渠道达到人们相互了解产生共鸣的目的,而且也是人们相互依恋并以十分微妙的表情动作传递人们交往的信息、以形成永恒友谊的纽带。特别是感情交流能使人产生同情并达到相互感染的目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通过情绪反映出来。但是,情感的外部表现不是判断情感教育价值的惟一依据,只有根据活动要求有意识地调控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才是情感教育价值的真正体现。所以,师生间的情感认同、情感沟通和情感共鸣是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情感教育价值的本质特征。
(二)情感教育能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在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过程中,情感教育发挥着明显的调节作用。因为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人经不住社会环境变革的冲击,这是导致各种各样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情绪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情绪在心理变态中起核心作用。情绪乐观、性格豁达心理就是健康的;而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特别是引起的不安、苦恼和惧怕等情绪状态是心理不健康的具体表现。换言之,情绪和情感是测试心理是否健康的“晴雨表”。由此可知,心理健康是智力发展、品德完善的重要条件,精神愉快是预防心理疾病的“灵丹妙药”,情感教育是健康心理形成的最佳举措。情感教育不仅能积极满足学生正当的精神需要使其享受到学校生活的乐趣,而且能使学生的焦虑或忧郁等情绪得到控制、缓解与释放,进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显而易见,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润滑剂”和“调节器”。
(三)情感教育能影响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教育是实施全面教育的“内在”促进者。情感教育的弱化带来学生情感的发展不良,直接影响和制约人的全面发展。赞可夫认为,儿童的“情绪生活”是与儿童的独立、探索性思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从我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来看,之所以效果不佳是与人们忽视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在情感教育中政治教师如能发挥主导作用,将自己的情感融化到教学内容之中,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而且能促进学生品德、性格、情感的发展。因此,情感是道德信念和精神力量的核心与血肉,没有情感的政治理论就成为空洞的说教,道德将变得枯燥无味。所以,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形成的内驱力。特别是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的情感生活匮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首先,情感教育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时而出现种种“怪事”使人费解。例如,富有同情心的人为他人排忧解难却往往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或支持,甚至有时受到不应有的牵连和惩罚。因此,有的家长就教育孩子出门不要管闲事,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就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了可怕的“社会阴影”。其次,对情感教育的重要位置在学校没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其原因是受“升学率”的影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再次,在家庭中由于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往往是越俎代庖根本不给孩子独自交往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只学会坐享其成,而体会不到情感投入换来的愉悦之感,最终成了情感淡薄的“孤独儿”。可见,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使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只有投入情感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情感教育是长期、复杂和系统的整体性教育,只有多方配合才能体现出情感教育的价值。
以上分析可知,情感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促进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都不能替代的,情感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商的最佳举措。
二、情感教育能促使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一)“感化”能发挥教师的教育力。所谓“感化”,即用潜移默化或劝导的方法使学生的思想逐渐起变化,引导他们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往往少不了“感化”。因为犯错误是学生常有的现象,而犯过错误的学生往往又有自卑感,他们和老师、同学之间总有一种无形的隔阂,他们最怕周围的人冷嘲热讽,最渴望得到其他人特别是教师的理解和帮助。教师如能以满腔热忱的态度去接近、关心他们,以热情之火和慈母般的心肠去感化冰冷失望的心,这样既能使他们感到教师的温暖,又能从迷惑中看到自己的前途,从而激起对美好生活和远大理想的向往。反之,教师冷言讥笑,另眼相看,他们会感到心灰意冷,自尊心也会受到严重创伤。因为教师的语言有可能成为两种“物质”,一是甜蜜的“糖果”使学生“从外向里甜”,对老师产生敬佩之感,以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二是成为一条“无形的鞭子”甩来抽打学生的心灵,留下永久的疤痕和伤痛,使学生产生厌恶感、憎恨感,结果是老师的教诲和以情育情的效果将会化为泡影,师生关系将会僵局难堪。
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学会“情”和“理”的有机结合。因为思想政治课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如不利用情感作为“润滑剂”和“调节器”,学生接受理论知识会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于学生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培养更应投入情感。因为在塑造学生心灵的过程中,没有“情”难以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没有“理”则不能提高学生的认识。如果说“通情”是“达理”的途径,那么“达理”是“通情”的目的。入情则“通”,入理则“灵”,寓情于理,情理交融,才能取得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由此可见,情感因素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是传递师生思想感情的渠道,也是教师实现价值的催化剂。
(二)情感因素是追求至善人格品质的内涵。现代教育的本质是一个人文过程。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信息、培养人格、情感和价值观,而且还要唤起和激发学生对新生活方式和更高精神境界的渴望和追求,弘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换言之,教育必须关注整个人生世界,特别是在知识转型时期培育科学人文精神是教育的永恒追求,培植科技情感家园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塑造人格是教育的真谛所在。而教师在塑造学生人格的同时也在塑造着自己的人格,因为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所以,教师威信的影响力最终来源于学生心灵的认同,而教师权威的魅力又体现在至善人格的不断追求之中。
实践证明,一个学识渊博、阅历丰富、情感高雅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来自于他(她)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学效果的高低。所以,真正意义的教育既是知识的传授过程,又是师生之间心灵沟通和思想碰撞的关键时刻,同时也是教师价值体现的最佳印记。教师如能准确地把握情感因素,对学生充满诚实和信任,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的困难,在沟通师生间的信息渠道中能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交融,就能使学生的高尚情操进一步得以升华,这是以情育情的真谛和关键所在。反之,如果没有情感的介入,教师的人格就会失去魅力。
以上分析可知,在政治课教学中施以情感教育,不仅能使教师形成人格的魅力,而且也促使学生陶冶情操和塑造现代化的人格,这对于取得政治课教学的最佳效果和融洽师生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三、情感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其中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情感教育又是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思想政治课与其他课程相比较具有贴近学生和社会现实的特点,所以,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培养一种以创新精神汲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为创造教育是让学生“发现”知识,教学过程是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形成探究精神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获得结果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富有探索性,不仅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而且要为学生提出探索的问题。其中采取情感教育法、愉快教育法和创新教育法就是最佳教学方式的组合。实施情感教育法能使师生在心灵上相沟通,形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实施愉快教育是以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代替传统的“我讲你听”的僵死方法,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在乐中创造,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而创造性是教育艺术的精髓,在进行“创造教育”时是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在教育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制定发展儿童创造意向、创造思维、创造技能的措施。这就要求,课前教师应努力发掘教材的创造因素,课上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增加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课后引导学生接触社会,努力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沟通。因此,创造教育的重心在于指导学生学习与思维方法的创新。
教师创造性地教必须以情感教育创设活跃、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以绝对权威自居去独占课堂,而是充当教学的“组织者”,使教师变“教”为“导”,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民主、理解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并有“安全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允许学生提意见,允许学生讲错改错,允许学生提出与老师和教材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并使学生受到尊重,得到信任。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发现者,矛盾的解决者。不仅如此,教师在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施以情感教育还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
另外,情感教育为学生创设的和谐气氛,还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因为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教师在情感教育和愉快教育中能自然地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珍惜他们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想象振奋起来,大大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增长。这样以来,不仅教师能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而且学生也会由装知识的“容器”变为主动的求知者,学生的应变素质和创造能力就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不仅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方面有一定的功效,而且对于融洽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调剂作用。作为一个政治教师只有将情感教育全面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行动的指南,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最终成为与时俱进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