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前奏曲#183;演奏有力的声音#183;完成动作--毛泽东、邓小平和毛泽东都关心香港的回归_邓小平论文

演奏前奏曲#183;演奏有力的声音#183;完成动作--毛泽东、邓小平和毛泽东都关心香港的回归_邓小平论文

弹出序曲#183;奏响强音#183;完成乐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心系香港回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强音论文,弹出论文,序曲论文,乐章论文,心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7月1日,镶嵌在祖国南海的璀璨明珠——香港,即将回归祖国的怀抱。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中国人民苦苦企盼了一百多年!

结束屈辱,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共中央领导人多年的夙愿,也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强烈呼声。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从运筹、探索、提出到具体实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和奋斗,终于完成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使命,洗雪百年耻辱。

早在新中国诞生之前,毛泽东就开始考虑香港问题。1949年2月1日至3日,毛泽东同苏联代表米高扬谈话中说道:“目前, 还有一半的领土尚未解放。大陆上的事情比较好办,把军队开去就行了。海岛上的事情就比较复杂,需要采取另一种较灵活的方式去解决,或者采取和平过渡的方式,这就要花较多的时间了。在这种情况下,急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相反,恐怕利用这两地的原来地位,特别是香港,对我们发展海外关系、进出口贸易更为有利些。”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况,毛泽东提出了利用香港发展海外关系和进行贸易往来的重大决策。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襁褓中。毛泽东面对极为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把香港问题放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考虑,保留香港这一“传统”的“国际通道”,搭起了新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梁”。

1956年6月11日, 毛泽东明确地对广东省委汇报香港问题的同志说:“香港暂时还是不收回来好,我们不急,目前对我还有用处……”对香港的经济情况,毛泽东等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极为关注。中国政府对香港实行了有利于内地的特殊政策,并及时稳定地向香港供应大量的低于国际市价的民生必需品。1960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总结过去10年的经验,对港、澳工作明确提出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

当然,毛泽东等中央领导集体做出对香港问题的决策,并不意味着将香港无限期地留在英国人手里,而是在条件成熟时,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63年8月9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接见了索马里总理舍马克。交谈中,毛泽东说“香港人就是我们中国人。香港是通商要道,如果我们现在控制它,对世界贸易、对我们同世界的贸易关系都不利。”说到此,毛泽东话锋一转,又说:“我们不动它并不是永远不动它,英国现在安心,将来会不安心的。”言外之意表明,香港现在暂不考虑,将来会考虑的。香港回归,才是毛泽东最终要实现的目的。

历史跨入70年代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1972年,中英两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以后,两国领导人经常互访,为和平谈判解决香港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1974年,81岁高龄的毛泽东还牵挂着香港的回归。5月25日, 毛泽东在他的书房里接见了英国前首相、保守党领袖爱德华·希思,同他进行了广泛的交谈。当时在座的还有周恩来、邓小平等中方人员。交谈中,双方谈到了香港问题。毛泽东说:“都成历史了。你们剩下一个香港问题。我们现在也不谈。”他转过头,问坐在身旁的周恩来:“香港是割给他们的。九龙是租借的,还有多少时间?”

周恩来回答说:“是一八九八年租给他们的。租期是九十九年,到一九九七年满。”毛泽东接着问:“我们现在还有多少年?”

周恩来迅速准确地回答:“还有二十四年。”

毛泽东说:“到时候怎么办,我们再商量吧。”随后,他抬起手臂,指着在座的邓小平等人说:“是他们的事情了。”

步入晚年的毛泽东,心里仍然惦念着香港问题。但是,由于受当时国际国内环境的制约,香港问题未能获得解决的机遇。两年后,毛泽东与世长辞。然而,正是由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这种探索,弹出了解决香港问题的第一个音符,使得邓小平奏响了“一国两制”的强音。

香港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也是邓小平的心愿。他披荆斩棘,开辟了一条新思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中,邓小平以其政治智慧及胆略,在至关重要的环节和重大步骤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奋斗目标。三年多后,在中共十二大上,正式把祖国统一作为80年代的三大任务之一。

随着1997年6月30日英国租借香港“新界”期满的日益临近, 英国开始不断试探中国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三中全会后的第二个春天,香港总督麦理浩爵士走访了北京。

3月29日上午10时,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麦理浩。 寒暄过后,麦理浩向中国政府提出让英国政府批出超越1997年6 月的“新界”土地契约问题,实际意为续约。邓小平直截了当地表明了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态度:“我们把香港作为一个特殊地区、特殊问题来处理。到了1997年,无论香港问题如何解决,它的特殊地位都可以得到保证。说清楚一点,就是在本世纪和下世纪初相当长的时期内,香港还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我们搞我们的社会主义,因此,请投资者放心。”

1981年国庆节前夕,中国政府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宣布了和平统一台湾的九条方针。九条方针的出台尽管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实际上也隐含着香港,可以说是间接地公开了解决香港问题的参考方针。九条方针宣布后,中国政府加快了制定对港政策的步伐。此后,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有新华社香港分社成员参加的专门小组,进行调查研究,起草1997年后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即后来的“十二条”);邓小平也曾几次派人前往香港,做实地考察,并多次约见香港各界人士访京,听取他们的意见。

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决心已下,态度明朗。英国政府也已摸清中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基本政策。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开始准备访华,同中国领导人谈判解决香港问题。

1982年9月22日下午1时20分,一架英国皇家空军专机在北京旧机场徐徐降落。舱门打开,仪态万方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从舷梯上走了下来。由此,中英两国政府开始就解决香港问题进行接触。

9月24日上午, 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就解决香港问题与撒切尔夫人会谈。他坚定、坦率地指出了中国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面对高楼林立,尺土寸金的香港,英国政府怎么能够心甘情愿地拱手奉还?撒切尔夫人始终坚持对香港的三个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并以收回香港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相威胁。邓小平笑笑,平静地回答: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希望从夫人这次访问开始,两国政府官员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很好的磋商,讨论如何避免这种灾难。我相信我们会制定出收回香港后应该实行的,能为各方面所接受的政策。”

此后,中英双方开始了长达两年多的谈判。二十二个回合的较量波澜迭起。中方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坚持立场,针锋相对,毫不相让,据理力争。

在中英谈判期间,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更加趋于成熟。1984年2月22日, 他在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布热津斯基时谈道:“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与台湾还有不同,香港是自由港。世界上的许多争端用类似这样的办法解决,我认为是可取的。”同年5月18日, 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使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并把它作为我们党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方针的概括性语言。

邓小平充满说服力的谈话和中国在原则立场上的坚定态度,使得英国当局的立场也开始转变。1984年12月19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隆重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正式签署仪式。《联合声明》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在这一天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又一次相见。不同的是,他们两人都举起了酒杯……

至此,香港进入了过渡时期。在香港回归祖国的进程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按照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和政权的顺利交接,制定、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做了大量繁重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199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心愿。”第二年10月,在党的十四大会议上,江泽民又说:“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他最后强调:“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促进祖国统一。我国政府将继续加强与英国、葡萄牙两国政府的合作,使香港和澳门平稳过渡,保持长期稳定和繁荣。”

1993年7月16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一阵闪光灯扫过。 江泽民与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全体委员合影留念,并发表讲话。他说:委员会的任务是十分光荣的,也是繁重的,希望全体委员以“一国两制”的总方针为指导,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全国人大的有关决定为依据,以确保平稳过渡和政权的顺利交接以及保持香港长期稳定繁荣为目标,团结和依靠广大的香港同胞,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1996年1月1日,新落成的全国政协会议楼里传出了一片欢声笑语。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这里参加了全国政协举行的新年茶话会。他深情地说:“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我们更加思念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促进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们深信,具有几千年爱国传统的中国人民,一定有能力、有办法、有信心排除任何干扰,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建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是保证香港回归祖国的一项基本措施。江泽民非常重视筹委会的工作。1996年1月26日上午, 他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参加筹委会成立大会的全体委员,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我们要最广泛地团结广大港人,在爱国爱港的旗帜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参与到筹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伟大事业中来,共同维护香港的平稳过渡和稳定繁荣。他最后强调说,筹建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全国的一件大事,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征途中的第一站,后面还有澳门问题、台湾问题。在香港问题上为“一国两制”率先垂范,将使祖国统一大业展现非常美好的、广阔的前景。

1997年2月4日,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江泽民再次谈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问题。他说,实现香港回归祖国,洗雪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夙愿。香港问题的胜利解决,是我们坚持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的伟大成果,必将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振奋民族精神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目前,香港回归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全体中华儿女都在翘首等待这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我们坚信,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集体的领导下,香港回归祖国,必将谱写出一曲完美的乐章。

标签:;  ;  ;  ;  ;  

演奏前奏曲#183;演奏有力的声音#183;完成动作--毛泽东、邓小平和毛泽东都关心香港的回归_邓小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