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研究论文_万小平

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研究论文_万小平

万小平

张家界慈利县中医院 湖南张家界 427200

摘要:目的:分析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相关内容。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血透室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后接收患者8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83例实施安全管理之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后血透室护理出错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也有明显提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提高血透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等方式对血透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关键词: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血透室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场所,利用相关透析装置对患者血液进行净化,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多种疑难杂症。血透室的护理工作直接关系着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提高血透室护理工作质量对于改善患者治疗状态,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保障血透室护理安全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护理服务,通过护理安全管理对策对护理内容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是目前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1]。为进一步研究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相关内容,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血透室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后接收患者8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83例实施安全管理之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血透室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后接收患者8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未开展工作之前的患者83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83例,女性41例,男性42例,年龄39—73岁,平均年龄(52.8±4.2)岁;对照组患者83例,女性40例,男性43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3.6±4.7)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血透室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后进行护理,详细内容如下。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血透室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为患者进行相关健康宣教,辅助患者完成血液透析工作。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留意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给予及时的处理[2]。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加强对血透室护理工作的护理安全管理。①安全培训。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护理意识的培训,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血透室护理安全相关内容的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保证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能力合格,通过紧急风险预案的制定和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3]。②强化护理流程。制定完整的护理安全控制规章制度,对血透室中各项可能导致危险的操作进行规范,尤其在污染物控制和无菌操作方面。血透室内很多医疗用品是一次性的,在患者使用过后可能沾染病菌出现污染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将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统一收集,分门别类的贴好标签进行处理[4]。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注意手部清洁卫生,经常使用消毒液并进行清洁,避免造成患者感染。③优化巡视工作。采用科学的排班制度,保证各个床位的患者都能得到良好的看护,尤其要加强部分病情发展较快且较为严重患者的病情观察。护理人员交接班流程应当进行优化,交接班对患者的病情状态、心理状态以及用药情况等进行准确、全面、及时的交流,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情状态,预防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④强化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更加全面的健康宣教,血透室患者病情发展大多比较严重,需要注意的事项繁多,护理人员在帮助患者接受相关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向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相关医疗知识和医疗安全内容的宣讲。特别针对部分患有高血压、高血糖等并发症的患者,一定要再三强调治疗的注意事项,对患者结束治疗后短时间内的监护工作切实执行。部分身体状态较差的患者,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时,要提醒患者家属配合看护患者,避免患者出现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患者护理期间的护理出错率,以及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人数×100%[5]。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并以χ²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研究组平均护理质量评分为(98.4±2.3)分,护理期间护理出错率为2.41%;对照组平均护理质量评分为(92.8±2.1)分,护理期间出错率为12.05%。护理安全管理后血透室护理出错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45例,基本满意36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7.59%;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39例,基本满意33例,不满意11例,护理满意度为86.75%。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有明显提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透室即血液透析室,是医院内主要用以治疗肾功能衰竭相关病变的场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透室的治疗范围已经逐渐延伸到大部分临床科室的疑难杂症治疗中,在临床医学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血透室的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患者的治疗结果,通过提高护理的质量保障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安全,提高治疗的效率也是目前血透室工作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6]。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是加强对血透室护理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主要方法,通过对护理工作进行具体的规范,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保证护理人员专业技术和个人素养对提高护理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影响血透室安全的主要因素在于护理人员工作是否到位,工作意识是否认真负责,以及患者及其家属是否配合相关的护理治疗。强化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当中,对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培训护理人员对血透室安全护理方面的意识以及爱岗结业精神,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进行强化;优化护理巡查流程,通过科学的排班过程和有效的监管,密切关注患者治疗情况以及病情变化;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自身对血透室相关护理工作的了解,能够自觉的配合护理和治疗工作,提高治疗的效果。

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护理工作进行了针对性护理安全管理,结果发现,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后血透室护理出错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也有明显提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可知,通过提高血透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等方式对血透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孔曼丽,余晓玲,陈恬恬.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05):114-115.

[2]张桂娟.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因素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7):178-180.

[3]邱生燕.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因素的分析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07):114-115.

[4]李冬梅.浅谈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9):256-257.

[5]唐群芳.加强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J].黑龙江医学,2015,39(05):574-575.

[6]李晓平.加强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7):75-77.

论文作者:万小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1

标签:;  ;  ;  ;  ;  ;  ;  ;  

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研究论文_万小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