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世界中的语言替代理论方案及其困境_世界语言论文

可能世界的语言替代论方案及其困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困境论文,语言论文,方案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8)05-0024-06

认为可能世界概念不是初始的,可以进一步还原为逻辑—语言的构造物,可能世界的本体地位就是一类语言实体,这样的一种观点称为可能世界的语言替代论(linguistic ersatzism)①,其主要代表性学说有卡尔纳普(R.Carnap)的状态描述理论、亨迪卡(J.Hintikka)的模型集理论及亚当斯(R.M.Adams)的世界故事说。作为当代最为重要的一种可能世界方案,语言替代论有着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但随着理论形态的不断完善,一些理论痼疾也逐步显露出来,某些甚至是该方案所无法克服的。

一、语言替代论的原初形态

卡尔纳普的状态描述(state-description)指的是一个句子集∧,其中对于任意一个原子句p,或者p∈∧,或者┓p∈∧,此外∧中就不再有其它的句子了。相对于系统内的谓词所表达的所有性质和关系,状态描述实际上是为个体域中的个体可能具有的状态做出了一个完全的描述。不将其它句子纳入其中,这可能是源于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的影响,维特根斯坦曾认为基本事态决定了其它事态的存在。在卡尔纳普的状态描述理论中,这种基本事态决定其它事态的思想是通过给定的语义规则表现出来的。这些语义规则是:

(1)一个原子句在给定状态描述里成立,当且仅当,它属于该状态描述;

(2)┓α在给定状态描述里成立,当且仅当,α在该状态描述里不成立;

(3)α∨β在给定状态描述里成立,当且仅当,或者α在该状态描述里成立,或者β在该状态描述里成立;

(4)αβ在给定状态描述里成立,或者α、β都在该状态描述里成立,或者二者都不在该状态描述里成立;

(5)xα在给定状态描述里成立,当且仅当,对α中自由变元x作的所有替换实例都在该状态描述里成立。

根据上述语义规则,我们能确定该语言中任一句子α在任一状态描述∧下成立与否,也即α在∧下的真值。据此,每一个状态描述都唯一地确定或相应于维特根斯坦的一个可能事态,但又由于卡尔纳普是逻辑经验主义者,他一贯地拒斥形而上学,所以他声称“状态描述表达了莱布尼兹的可能世界或维特根斯坦的可能事态”②,将可能世界等同于他的状态描述。这样,当我们断言“汉弗莱可能赢得总统大选”时,按照卡尔纳普的状态描述理论,这不过就是说:在某些特定的意义公设(比如“汉弗莱是个美国人”等)成立的状态描述中,有一个状态描述使得“汉弗莱赢得总统大选”成立。这里丝毫不会涉及到令一般实在论者头痛的个体跨世界同一和跨世界识别问题,因为可能世界仅是一些语言的构造物,任一模态语句所表达的东西都可以最终还原为某些原子句是否属于特定的状态描述的问题。蒯因(W.V.Quine)所提出的本质主义问题似乎也被巧妙地化解了:“”被解释为有一个专名,比如说a,使得在所有的特定状态描述(特定的意义公设在其中成立的状态描述)下都有F(a)成立,此处只有某一语言表达式在另一些逻辑—语言构造物下的语义特征问题,而并不牵涉到个体的跨世界存在而引发的本质主义问题。卡尔纳普对可能世界的认识开辟了可能世界学说的另一个方向,但它还只是语言替代论的雏形,许多技术上的困难尚未加以解决,比如还不能依照这种语义学给出相应模态系统的完全性证明。直至亨迪卡在卡尔纳普研究的基础上构造出模型集理论,以及典范模型的思想方法的出现,才使得可能世界的语言替代论发展完善了起来。

二、语言替代论方案的演进

亨迪卡在对可能世界的认识问题上是比较含蓄的,他说“在不出现不同于语句联结词、量词和等词的逻辑常项的情况下,一个模型集可以被视为对一个可能事态或一个可能事件过程(‘可能世界’)的不完全的描述。”③那么,他所谓的模型集又是怎么一回事情呢?一个模型集μ就是满足下列条件的公式集合: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问题,并不是像人们一般所以为的,模型集就是亨迪卡眼中的可能世界,一个模型集中所有不包含模态算子的公式所形成的集合才可以看作是一个可能世界,因而一个可能世界仅是它所在模型集的子集。这是因为,一方面,从技术上看,模型集μ的形成条件(C.M)、(C.N)表明了:模态公式是否归属于某个模型集的问题,是由可选择关系及其它模型集中是否含有某些相应的非模态公式决定的,因此它们不仅单纯地关涉到该模型集;另一方面,从哲学角度来看,各可能世界的“事实”或事态中也不应包括事物是否具有怎样的模态属性,模态语句并没有表示出任何世界的事态。可以说,在这一点上,亨迪卡继承了卡尔纳普的做法,不将模态语句列入可能世界中;同时他又不拘泥于卡尔纳普的做法,将那些并非原子句或其否定的非模态语句也纳入可能世界中,它们毕竟表达的是一个可能世界内的“事实”,这样就能更好地区分开可能世界的内外要素,从而界定出可能世界来。比起他的前辈来,亨迪卡的另一个进步是意识到了模态的相对性,修改了传统的对可能性、必然性的理解,将模态相对于模型集之间的可选择关系,从而使得模态具有更大的一般性,而不是像卡尔纳普那样仅探究特殊的逻辑模态系统。但可能世界的模型集理论并非处处都优于卡尔纳普的状态描述学说,它在某些方面的处理依然是不及后者的,这就是亨迪卡本人也认识到了的对可能世界描述的“不完全性”。虽然亨迪卡构造的模型集具备了一致性,但它不是极大的,即使是在原子公式的意义上。由上文已知,卡尔纳普秉承基本事态决定复合事态的理念,在他的状态描述∧中,对于任一个原子公式p而言,或者p∈∧,或者┓p∈∧;因而,状态描述在原子公式的意义上是极大的,它给出了可能世界在基本事态方面的完整的描述,从而也就派生出对整个可能世界的完全描述。而对一个模型集μ而言,总有一个公式α,使得αμ且┓αμ;所以,模型集并没有给出对可能世界的完整描述,甚至是在基本事态方面,它只是对可能世界的一个局部、片面的描述。

综合状态描述说和模型集理论,现实论者亚当斯提出了可能世界的语言替代论的最完整的表述,即世界故事(world-story)说。亚当斯也否认可能世界的独立存在,认为唯一存在的只有现实世界,可能世界不过是现实事物的一种构造——世界故事。那么亚当斯的世界故事是什么呢?“让我们这样来说,世界故事就是一个极大一致的命题集。也即,它是一个集合,该集合以每一对相互矛盾的命题中的一个作为元素,而且该集合中所有元素一起为真是可能的。可能世界的概念就可以通过世界故事得到语境的分析。”④同卡尔纳普的状态描述相比较,世界故事表达了P,当且仅当,P是世界故事里的一个元素,我们称此为显性的语言表达(explicit linguistic representation);而状态描述表达了P,当且仅当,P为状态描述推出(entail),这种表达称作隐性的语言表达(implicit linguistic representation)。两者的区别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表现出来。语句集{“哈克是分析哲学家”,“哈克是女性”}显性地表达了哈克是分析哲学家和哈克是女性,因为它们都是该语句集的元素,同时它又进一步推出有一个女性的分析哲学家、分析哲学家是存在的,也即隐性地表达了后两者。显性表达也可以看作是隐性表达的特殊情形,因为语句或命题集的元素当然同时也就为该集合所推出。因而,每一个世界故事可以看作是对相应的状态描述的完善,即把状态描述所隐性表达的东西显性化。但又不能把两者所表达的东西简单地等同起来。对于命题逻辑而言,由于任一命题(语句)都可以看作是原子命题(语句)的真值函项,因而原子命题(语句)是否属于某一状态描述(即,是原子语句还是它的否定属于状态描述),就决定了其它命题(语句)是否为状态描述隐性表达。这种情形下世界故事只是起到把状态描述所隐性表达的语句显性化的作用,并没有表达更多的东西。而对于一阶谓词逻辑来说,量化式显然就不是原子命题的真值函项,它也不能由原子命题决定是否为状态描述所隐性表达(即,量化式还是其否定为状态描述所隐性表达):对于具体的语言来说,总是缺乏对某些对象的指称手段,这样即使对每一单称词项(此处是对量词作对象解释,有别于卡尔纳普的替换解释)为状态描述所隐性表达。从这个角度看,亚当斯的世界故事说推进了语言替代论方案,使构造出来的可能世界的表达更加完全,更趋于全面。但为着理论的统一性和经济性,我们约定:一个句子或命题为某一极大一致集所(隐性)表达,当且仅当,它被该集合推出。

三、语言替代论的困境

卡尔纳普、亨迪卡和亚当斯等人所持有的语言替代论否定了可能世界概念的初始性,试图以语句或命题的极大一致集来构造或定义可能世界,从纯逻辑技术的角度来看是行得通的,并且已为典范模型的思想方法证明是成功的。但它却经不起哲学上的推敲。

把可能世界视为极大一致集的语言构造,首先得要求构造可能世界的语言(worldmaking language)具有足够强的表达力。但是,D·刘易斯(D.Lewis)的研究表明,任何一种现有的语言原则上都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无论自然语言还是人工语言,任何现实语言都只能有有穷多(至多是可数无穷多)的字母或词汇,再按照特定的句法规则由这些字母或词汇形成有限长度的符号串,即句子。按照哥德尔配数法,由这些句子所组成的集合可与自然数集的某一子集形成一一对应,因此这些句子的个数最多是可数无穷的,也就是说,任一现实语言的句子最多只能有个。根据幂集定理,句子集最多也只能有连续统基数多个,即个。这就是说,任一现实语言构造出来的“可能世界”最多只能有个。但是,我们易于证明可能世界所表示的可能性数目至少是大于连续统基数。首先,毋庸置疑的是现实世界中至少有个时空点,因为康托尔(G.Cantor)早已证明任一正方形有个点。任一时空点要么为物质占据,要么是空的,那么按照是否为物质占据的标准,个时空点的任何一次配置都会形成一种可能性。根据幂集定理,这样的时空点配置情形至少是多于个,也就是说,至少有种这样的时空点配置可能性。既然可能世界是用以表示可能性的,因此可能世界的数目也至少为。任一现实语言构造出的可能世界替代物最多只能有个,可能世界的数目至少为,而我们又都知道,很显然任一现实的可能世界语言替代物都无力取代如此众多的可能世界。

此外,构造可能世界的语言还应有足够多词汇,诸如名称、谓词等,否则这样构造出的可能世界就不能表达某些基本事态。正如我们在论述状态描述和世界故事的语言表达时指出的,对于任一个现实的语言(无论是自然语言,还是人工语言),都不可能有足够多的名称去指称每一个现实个体。这是由于人类理性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人们不可能认识、命名所有的个体,尚有很多人类未知的个体,比如宇宙中遥远的未知天体,宏观世界中远离人类视野的神秘生物,微观世界中人们根本无法描述、观察的基本粒子,不可数的实数集中的元素等等,它们都是人类的语言无法指称的。既然无法命名这些个体,无法用原子语句去表达相关的基本事态(它们具有什么样的性质,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具有哪般关系),有人可能就会转而用摹状词来描述那些个体,再运用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以一个量化语句来表达该基本事态。比如将原子语句F(X)转换成(其中X是假想的未命名个体的名称,表示与其相应的摹状词),再利用摹状词理论消去该摹状词得到一个量化式:

但问题在于,有的未知个体根本不向我们敞开任何特征,我们将凭藉什么去描述它们呢?更为关键的是,任何现实语言的谓词都是有限的,无论我们构造怎样的复合谓词,在原则上都存在着我们的语言不能摹状的个体。因此,现实的语言总是对一些未知的(未命名的、不可摹状的)个体无所说,这样所构造出来的可能世界也是不完全的。另外,总有些个体在现实语言中有多个名称,这样就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境地:可能世界的语言替代物会以不同的名称同时断定和否认同一个个体满足某一谓词。比如,我们的日常语言中西塞罗这个人有两个名字“图利”和“西塞罗”,于是按照语言替代论对可能世界的构造,原子语句“西塞罗是古罗马雄辩家”或其否定和“图利是古罗马雄辩家”或其否定是协调一致的,因而就有这样的一个世界w,使得{“西塞罗是古罗马雄辩家”,“并非图利是古罗马雄辩家”}w。于是,w既表达了西塞罗是古罗马雄辩家,又表达了西塞罗不是古罗马雄辩家,从而出现了可能世界w构造上的不一致,这个w只能是一个不可能的世界,而不是我们要求构造的可能世界。基于现实语言词汇的有限性等复杂情况造成了上述语言替代论方案的困难,人们只好去求助于一种理想化的语言——拉格东尼亚语言(Lagadonian language)⑤。这种语言规定每个个体都命名它自身,每个性质都指称它自身,于是在这种理想化的情形下上述困难就可以克服了。但它毕竟是一种理想化的东西,是无法现实化的,而且即令是在拉格东尼亚语言的情形下,语言替代论在基本思想上依然存在着很多漏洞。

我们知道,可能世界语义学中的可能世界概念是用来阐明、分析可能性和必然性等模态概念的,因此如果要定义可能世界,那么在给出的定义中就一定不能包含上述的模态概念。不幸的是,亚当斯等人为可能世界作出的定义项“极大一致的语句或命题集”包含了“一致性”这样的词项,而亚当斯明确地表明后者意指“集合中所有元素一起为真是可能的”⑥,这样在定义项中就包含了可能性这样的模态词项,使得定义出现了循环。实际上,无论是从语形方面,还是从语义方面,人们对“一致性”所作的分析中都包含了模态词组⑦。

这样就可以避免上述不可能世界的出现。但什么又是非逻辑公理呢?只能是那些必然真的语句或命题了。也就是说,我们是用必然真理作为元素来构造和定义可能世界的,但必然真理本身又是一个模态词组,因此这种定义就犯有循环之忌讳。

如何避免这一结论呢?只有引入非逻辑公理(Ⅲ)。这就又回到从语形学角度来分析一致性问题所面临的老问题了,只不过这一次是在元语言的、语义的层面上,而不是在对象语言的层面上罢了。同样,只能用必然真理(即在每一个模型中都成立的语句或命题)来充当非逻辑公理,又一次出现了循环!因此,综合起来,通过语言学的构造来定义、还原可能世界在基本策略上是成问题的。这里想附带地指出,对于语言替代论的循环定义批评,国内外一些学者深不以为然,他们以极大一致语句集构造中使用的模态词组属于元语言层面,因而没有出现同一对象语言层面上的模态循环定义来应对这一批评。这种态度实际上是一种搪塞。循环或者无穷倒退的问题在逻辑研究中并不鲜见,它们涉及逻辑的一些根本原则,若没有对这些问题的清醒认识,很多逻辑工作将丧失其理应具有的价值。事实上,中外很多重要的逻辑学家、哲学家都就与上述模态循环定义极其类似的演绎推理的无穷倒退问题做出过系统辩明,如达米特(M.Dummett)、哈克(S.Haack)和陈波等人⑨。套用苏格拉底的名句“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我们也可以说未经哲学反思的逻辑是没有价值的,逻辑哲学无小事。

易见,对于由原子命题或其否定所构成的极大一致集的情形,上述论证仍然成立。因此,语言替代理论还必须包含一个解决悖论的手段,否则,一旦出现了悖论,通过语言来构造可能世界的计划就将落空。亚当斯意识到了这个困难,“这可能产生这样的怀疑,即不产生语义悖论的类似物,真实的故事理论就不可能得到精确的表述。只有令人满意的精确表述才能将这种怀疑搁置到一边去,而我却不能在此提供这样的表述。”⑩实际上亚当斯心目中令人满意的表述是限定构造可能世界的语言,将它严格限定在一阶的对象语言的层面上,从而避免悖论。通过极大一致的语句或命题集来构造可能世界,之所以有引发悖论的危险,究其根源在于,悖论是语言或者说思想特有的现象。但实在是协调一致的,其中是不包含悖论的;语言替代论者千方百计地要在语句或命题集中避免悖论,这一事实本身即已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可能世界是实在的,它是先于状态描述或世界故事这些极大一致集的,后者是从属于前者的,可能世界的实在性决定了表述它的语句或命题集中不应有悖论的出现。

最后,如果可能世界是极大一致的句子集,那么作为众多可能世界中的一员,现实世界就应该也是一个极大一致的句子集。但这显然是错误的,现实世界是实在的,而非语言的。

由此可知,语言替代论是一条困难重重、荆棘遍布的解决可能世界问题的方案。

本文是在作者博士论文部分章节基础上修订增补形成,感谢北京大学哲学系陈波教授就其中若干论点给作者所做指导与讨论,但文章若有任何错谬之处,当由作者承担全责。

注释:

①语言替代论是在“代用”意义上,指存在一类实体,我们既可以用“可能世界”来称呼它,也可以用“语句集”等来称呼它,也就是说,用另一个名称来替代使用(代用)原有的名称。D·刘易斯最先使用“语言替代论”来表示这种模态实在论,国内有些学者也将其归类为关于可能世界的语言学观点。由于语言替代论有多种版本,各自的表述又不尽相同,因此对语言替代论的笼统批评常常显得较含混,针对一种形式的语言替代论的批评往往不适用于另一种形式。

②R.Carnap,Meaning and Necessity,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6,P.9.

③M.Loux(ed),The Possible and the Actual:Readings in the Metaphysics of Modalit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9,P.66.

④M.Loux (ed),The Possible and the Actual:Readings in the Metaphysics of Modalit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9,P.204.

⑤拉各东尼亚语言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J.Swift)的小说《格列佛游记》里假想的一种理想语言,彼格娄(J.Bigelow)在“语境与引语:第一、二部分”(‘Contexts and Quotation:Parts I and Ⅱ’in Linguistische Berichte,38 and 39,1975)一文中首次在哲学意义上使用它,D·刘易斯在《论世界的多样性》一书中将其当作语言替代论者构造可能世界的一种语言。

⑥M.Loux(ed),The Possible and the Actual:Readings in the Metaphysics of Modalit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9,P.204.

⑦由于本文所讨论的可能世界均是哲学直观意义上的,用以构造可能世界的极大一致语句集指的是带有非逻辑公理(意义公设)的系统意义下的极大一致语句集,因而这里所谓的“一致性”指的是带有非逻辑公理(意义公设)的系统一致性,并非一阶逻辑意义上的一致性。

⑧这也是卡尔纳普提倡使用的方法,参见洪谦主编:《逻辑经验主义》上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89页。

⑨参见M.Dummett,‘The Justification of Deduction’,in his Truth and Other Enignm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PP.290-318; S.Haack,‘Justification of Deduction’,in her Deviant Logic,Fuzzy Loglc:Beyond the Formalis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6,PP.183-191;陈波:《一个与归纳问题类似的演绎问题——演绎的证成》,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2期,第85-96页。

⑩M.Loux(ed),The Possible and the Actual:Readings in the Metaphysics of Modalit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9,P.208.

标签:;  ;  ;  ;  ;  ;  ;  ;  

可能世界中的语言替代理论方案及其困境_世界语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