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第一医院 福建泉州 362000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NEC患儿7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BELL分期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预后良好组(Ⅰ-Ⅱ期)和预后较差组(Ⅲ期),并且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临床特点:早产儿发病时间晚,以喂养不耐受为主要表现,足月儿发病时间早,症状明显,包括血便、呕吐以及腹胀等;同时,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NEC患儿预后与低体质量、代谢性酸中毒、感染性休克、穿孔≥3处以及循环衰竭等因素有关。结论:不同发病年龄患儿的临床表现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并且有诸多因素影响患儿预后,应该加强病情监测,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改善患儿预后。
【关键词】临床特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急症,好发于早产儿,并且NEC的发病率与胎龄呈正比关系[1]。NE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临床表现缺乏典型症状,早期诊断难度大,病情进展快,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并且还容易出现诸多后遗症如神经发育障碍、小头畸形等,严重危害患儿健康。因此,本文对NEC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79例NEC患儿为研究对象,日龄1-20d,平均(10.6±7.4)d,其中30例为女孩、49例为男孩。NEC诊断标准:①经腹部平片检查,可见气腹、门静脉或肠壁积气、肠管僵硬;②查体可见肠鸣音消失或减弱、腹壁发红;③新生儿出现血便、腹胀以及喂养不耐受等症状。根据BELL分期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预后良好组(Ⅰ-Ⅱ期)和预后较差组(Ⅲ期),其中Ⅰ-Ⅱ期为预后良好组(n=60),Ⅲ期为预后较差组(n=19)。两组的日龄、性别等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NEC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喂养不耐受、血便、呕吐、腹胀)、合并症(脓毒症、腹膜炎、肠穿孔、休克、肺出血以及先天性心脏病)以及一般情况(羊水情况、分娩方式、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有无胎膜早破、喂养方式)等。同时,总结外科治疗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包括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胎龄、出生体质量、窒息缺氧、代谢性酸中毒、感染性休克、穿孔≥3处以及循环衰竭等。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由SPSS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比较行X2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NEC的临床特点
本组的79例NEC患儿中,65例为早产儿,占82.28%,14例为足月儿,占17.72%。同时,早产儿发病时间晚,以喂养不耐受为主要表现,足月儿发病时间早,症状明显,包括血便、呕吐以及腹胀等。
2.2影响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与预后较差组相比,预后良好组的感染性休克、循环衰竭、穿孔≥3处以及代谢性酸中毒所占比例均较低,且出生体质量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但是两组的CRP、PLT以及胎龄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分析影响预后不良因素
3.讨论
NEC是新生儿的一种危急重症,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喂养不当、肠黏膜损伤、早产以及肠道内菌群失调等诸多因素有关。在临床表现方面,足月NEC患儿症状明显,以血便、呕吐以及腹胀等为主要表现,而早产儿更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并且若合并腹胀症状,提示病情加重,往往合并肠穿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2]。临床上在治疗NEC患儿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其中早期NEC以保守治疗为主,而对于≥Ⅱ期患儿,则需要行外科手术,但是影响预后的因素较多,通过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能够使患儿预后得到改善[3]。本次研究发现,影响NEC患儿预后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①感染性休克。因为围手术期肠坏死严重,出现肠穿孔,加重腹腔感染,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从而导致患儿死亡;②低体质量。因为患儿胃肠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较差,容易发生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影响预后[4];③循环衰竭。以低血压为主要表现,往往需要运用升压药物和液体扩容治疗,导致预后不良;④肠穿孔。若术中发现肠穿孔数量较多,说明发生广泛肠道病变,增加手术操作难度,并且术后并发症多,恢复难度大[5]。所以,围术期密切监测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发生率,对改善患儿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有腹胀、呕吐、胃肠不耐受以及血便等,通过分析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可以预防病情进展,使死亡风险降低,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祝毓斌,林尧,贾雁平,林云,郑肖瑾.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败血症的患儿临床治疗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6):3811-3812+3826.
[2]刘明坤,张炳,黄文华,方一凡.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外科手术处理及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8,52(05):336-339.
[3]江敏,陈长春,姜善雨. 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的危险因素[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24(S2):16-17.
[4]姚爱敏,王叶青,孙学江,陈楠,姚亮,孙玮,张洁,李斌.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军医杂志,2018,46(03):334-335.
[5]刘银芝,张帆,颜卫群,彭小明,高喜容.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2例临床分析[J]. 儿科药学杂志,2015,21(03):8-10.
论文作者:王琦凡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患儿论文; 因素论文; 小肠论文; 新生儿论文; 结肠炎论文; 肠穿孔论文; 早产儿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