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因此,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学校应立足教育焦点,从“转变观念”、“搞活课堂”等方面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转变育人观念,回归教育本位
1.打造育人队伍。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可见,作为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导者、执行者和实践者。
为此,每位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中与学习上,教师要时时刻刻关爱每位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用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他。用“放大镜”观察学生细微之处的改变,给予多一点鼓励督促,少一点挖苦打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引导同学们想一想:学习努力吗?在社会上遵守社会公德吗……还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与他人比一比:谁更有志气、谁更勤奋学习、谁更有爱心。这样想一想,比一比,做一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和价值塑造能力。
2.丰富育人文化。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
是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体现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学校要坚持将学生的健康与发展需求视为第一位,精心谋划,努力把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个区域,每一寸空间做成生成教育的资源——走进校园,绿树鲜花,教学楼墙壁上,校训、教风、学风镌刻其上,使人如沐仁爱之风;步入每个楼层与楼道,《三字经》、家乡的美景与学生作品展示相映成趣,处处给人以美的熏陶;教室里,名人名言丰富了校园的文化底蕴,“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着学生的心灵,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样有文化氛围的学校里,让教师愉快地工作,给学生以心灵的滋养和行为的转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无声的教育风景中得以落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优化家校关系。据统计,“在中国,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占70%,学校教育占20%,社会教育占10%。”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平台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学校从理论上支持家长的家庭教育,利用家访、QQ、微信、校讯通、短信与家长联系沟通。同时,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利用自己在子女心目中威望很高的优势,时时处处以认真学习、严谨工作的态度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全方位地教育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要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只有积极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才能更好地共同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及践行。
二、丰富课堂内容,拓宽德育渠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学校只要搞活课内和课外两大课堂,就能使学生的美好愿景得以实现。
1.创设和谐课堂。全面构建“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和谐课堂。在和谐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合作者的位置上,借鉴、吸纳优秀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多媒体等新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抛弃说教式、灌输式教学。积极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条件,创设合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信息共享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正确的、健康的、向上的价值观化作具体的教学实践被每个学生所接受、认同。
2.融入社会实践。如果我们经常给学生讲解放前许多有志人士为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和解放后的人民的生活有多困难的故事,如果不增加其他内容,反而会显得单调、苍白无力,甚至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我们可带领学生走出去参观县里的重点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社会课堂中明白,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今天快速发展的道理。同时应充分发挥本地德育资源——丁乾红色旅游资源以及陶瓷博物馆、城市规划馆、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在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抵御西方腐朽等方面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参加“爱心小分队”,回到学校后让他讲一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其他学生的大脑就能碰撞出有益的火花。这样,学生在课外活动和实践锻炼中增长了见识、磨砺意志、提升了素质、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也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树立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我们要着力锻造和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只要充分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让具有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就一定会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优秀人才。
论文作者:蒋秀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5
标签: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课堂论文; 核心价值观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正确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