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发展转型与调整--2011年中国企业发展趋势展望_宏观经济论文

实现发展转型与调整--2011年中国企业发展趋势展望_宏观经济论文

在发展与调整中实现转变——2011年中国企业发展趋势前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国企论文,年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对成本上升、通胀再起的压力以及转变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应该说,2011年中国企业的经营走势既会保持前一阶段特征的连续性,也会呈现出新的、更丰富的特点。其中,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应该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

一、企业扩张有所放缓

在经济周期、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2011年的经济增长预计会继续回落。与此相对应,从企业层面看,企业的扩张步伐也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而与2010年相比有所放缓。这是2011年企业经营走势的第一大特征。中国大企业的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是增长的速度比前几年明显降低。受制于上述一系列因素,这种大企业增长趋慢的势头势必会传递影响2011年的企业发展步伐。当然,这种现象并不是单纯的增速下降。许多企业在调整发展速度的同时也寻求质量的提升。他们开始着手建立一种更可持续的稳健的业务增长模式,追求愿景更为清晰,对主业更为专注,对创新的追求更为实际,对内功的修炼更为倚重,对机会的追逐更为谨慎,实现公司从“快公司”向“稳公司”转型。

二、国企与民企共同发展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体制、法律法规的逐步成熟、完善,从所有制角度看,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并驾齐驱、比翼双飞的局面已经大体实现。2011年,这种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共赢发展的格局可以说更为明显。

1.国企保持发展势头

在经过长期的国企改革“阵痛”后,我国国有企业成功地收缩了经营战线,优化了治理结构、提升了管理水平。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实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有企业从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及十大产业振兴中获益最大。这些因素都会增强国有企业发展的后劲。因此,国有企业定会在2011年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2.民企发展更进一步

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是近年来支撑中国经济高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企业联合会最新发布的《2010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显示,与往年一样,2010中国企业500强的经济效益与效率在所有制结构上继续呈现民营企业领先的格局。民营企业对2010年经济的企稳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010年上半年政府投资缓慢退潮的同时,主要来自民营企业的投资出现良好增长势头,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当然,与已经积累的民间资本巨大的潜力而言,目前的投资水平还大有上升空间。相信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民营企业在2011年会有一个优于2010年的增长幅度。

三、更多企业进入新兴产业

2011年显然是企业进入新兴产业的关键年份。企业在进入新兴产业时会必然表现如下特点:

1.找准投资方向

目前对新兴产业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新兴产业所包括的行业范围的确非常广泛。相比之下,企业的规模再大,其资源也是有限的。因此,企业在进入新兴产业时,一定会(也应该)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资源禀赋与相关的产业路径,找准投资方向与行业制高点,加快淘汰落后产业类型,提高产业竞争力,防止重复建设。

2.带动传统产业

许多进入新兴产业的企业均是多元化经营。因此,在进入新兴产业时必将力争实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良性互动与相互促进,以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这种新兴产业的正溢出效应与上面的投资方向有关。应当说,只有当新兴产业的投资与发展是沿着传统产业相关联的方向进行时,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才会有切实的带动效应。

四、兼并重组与整合调整并重

1.兼并重组继续

兼并重组近年来一直在马不停蹄地进行着。即使在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2009年,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大型企业之间也发生了50多起并购重组案例。2010年,在钢铁、汽车、煤炭、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也发生了多起重要的兼并收购案例。一批优势企业通过股权收购、并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这种兼并重组的态势在2011年还会继续下去。

2.整合调整并举

从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看,仅仅做大规模仍然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中国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大企业的情况下。整合调整也是为企业发展所必须的。许多国内企业也已认识到这一点,它们基于两种理由而特别注重后期的整合:

(1)并购不仅涉及到目标企业的员工、工会、管理层、客户、治理结构等资源,还涉及到两个企业的文化融合,且文化融合相对来讲更为困难和重要。如果无法整合目标企业,融入目标企业的文化体系之中,并购之后的经营通常会失败。因此,并购后期的整合非常重要。

(2)与欧美国家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早地染上了“大企业病”,需要予以“医治”。因此,许多大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纷纷顺应组织结构发展的趋势,推行扁平化变革,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费用,提高信息沟通效率,增强高层控制能力。

标签:;  ;  ;  ;  

实现发展转型与调整--2011年中国企业发展趋势展望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