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代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堤防建设属于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为了保证堤防工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高度重视堤防建设施工技术,灵活运用,明确各个施工技术的施工要点,同时严格控制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切实提升堤防结构的质量,以此确保水利工程可以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本文对水利堤防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堤防工程;施工技术
水利堤防工程与河流、湖泊、海岸等水体周围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密切,因此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水利堤防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技术方法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所以,在进行水利堤防工程施工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作业,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更为合理的施工技术及施工方案,保证施工高效有序的开展。
1 水利工程堤防建设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作为生命之源的水,也是人类生活和世界发展的基础。没有水,人类就无法正常的生活,甚至关系到人类的存亡。它可以转化为多种能量来促进国家的发展。但是液态的水多是自然状态,所以在利用它转化为其他能量时就存在很多的困难,继而出现很多问题。还有就是对它的管理不当也会带来洪涝灾害,影响人民的安全以及经济财产。所以开展水利建设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并能够方便有效的利用水资源。因此水利项目也得到了很高的重视,水利工程主要就是防洪,而防洪就更离不开堤防工程,所以堤防项目更为重要。
堤防主要的作用其实就是挡水,其实它的应用时间较长而且使用广泛。它的功能可以概括为阻隔洪水,具备储能功能,以及促进社会的发展。由于它的作用非常重要,所以对它也有严格的要求。比如能够很好的防震,而且防渗能力强。它的质量必须过关,这样才能更好的防渗,并保证堤防的稳定性,防止留下安全隐患。
2 水利堤防工程施工技术
2.1堤身填筑施工技术
施工人员在进行水利提防工程的建设中,首先进行坝体的填筑,坝体的填筑是水利工程防护的重要环节,同时还需要将施工中施工作业的方式以及施工作业的工作时间的间隔来进行施工作业的选择,施工人员还需要就施工中施工坝体填筑面积的大小来适宜选择施工强度,以及结合施工材料对施工中施工工序进行划分。在施工过程汇总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控制好施工的有效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在施工中温度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因此施工人员应尽量将施工的时间安排在春秋两季进行,严格控制好施工的作业顺序以及施工流水作业的时间长短。
一旦出现地面起伏不平的情况,就需要我们充分按照水平分层,从低往高逐层的进行填筑工作,在进行机械施工的时候,分段作业面不能够少于100m,在作业面上一定要按照分层统一的原则,进行谱图和碾压工作,这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界沟的形成,同时上下层的分段接缝要错开。如果出现筑堤于软土堤基上的情况,就需要设计断面同步,同时要进行分层填筑,不能够先筑堤身再进行压载工作。最后,在对堤身全段面完成填筑后,要作整坡压实和削坡处理,并铺填平整堤防两侧护堤地面的坑洼处。
2.2堤防工程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要点
在水利堤防工程当中,预应力的锚固技术当中包括了预应力岩锚和混凝土的预应力拉锚,预应力锚固技术可以传递拉应力,可以按照设计中方向、大小以及锚固深度,对基岩或者是建筑物预先施工加主动的预应力,其适应面十分的广泛,可以加强和补强原有的建筑,同时还可以达到加固以及改善受力条件的目的的,从而为水利工程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2.3堤防工程铺料作业的技术要点
(1)要按照设计要求将土料铺到规定的部位,严禁将砂砾或其他透水料混杂到粘性土料中,上堤土料中的杂质要及时进行清除。(2)铺料一定要均匀、平整,且每层的铺料厚度与土块直径的限制尺寸都要通过现场试验来确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土料或者砾质土都可采用进占法或者后退法进行卸料,砂砾料要采用后退法卸料。同时,在材料的拌和、运输与仓面作业中,应配置一些大容量、高效率的机械装备。
在土石坝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将诸如红粘土、膨胀土等劣质土料作为防渗土料,而深厚的砂砾石层的基础筑坝中则要建造防渗墙。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施工中,要利用堆石体进行临时的挡水或者过水渡汛,并运用混凝土防渗墙技术来处理砂砾石基础,将混凝土的面板趾板和防渗墙相连接,形成完整的防渗体系。
2.4堤防工程压实作业的技术要点
在堤防工程压实施工前,要先做碾压试验,并确定机具、碾压的遍数、铺土的厚度、含水量以及土块的限制直径等,碾压的行走方向要平行于堤轴线,如果是分段碾压,要在各段设立相应的标志,防止漏压、欠压和过压现象,且相邻的作业面要有一定的搭接碾压宽度。如果是拖拉机带碾磙患者振动碾压实作业,要采用进退错距法进行,如果是铲运机联合作压实机械作业,要采用轮迹排压法进行压实。在碾压时一定要控制好土料的含水率。如果压实砂砾料,还要洒填筑方量20%-40%的水。
混凝土坝的碾压要采用低于5sVc值的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改善层面的结合质量,并使用诸如可重复灌浆的预制混凝土组合块诱导缝造缝技术、升程连续浇筑混凝土碾压土坝等先进技术。
2.5护岸施工技术及方法
2.5.1 坡式护岸
坡式护岸就是采用抗冲材料顺着坡脚或岸坡进行一定范围的覆盖,一般采用护岸形式,但是这种形式往往会对河流的水文条件产生一定的影响,坡式护岸的关键在于护脚工程,其决定了护岸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加以重视。所以护脚工程及所需的建筑材料要具有较高的质量,不仅要抗冲刷、抗磨损,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适应河床的变形,除此之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便于水下进行施工。以下简要介绍两种护脚工程的施工方法:第一种为抛石护脚,适用于平顺坡式岸坡,应于枯水期进行施工,施工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工序进行作业,并事先确定好抛石的具体位置,遵循着悠远而近、由上到下、由点到面的原则进行抛投;第二种为沉枕护脚,这是一种应用相对广泛的护脚形式,具体的施工流程为:首先将柳枝、芦苇制成符合标准的梢把,然后将石块安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枕架上,将梢把安放在石块上,最后,采用铅丝将其束紧成枕。
2.5.2 墙式护岸
顺着堤岸修筑竖直的陡坡式挡墙,多应用于城区河流或者海岸的防护,特别是河道较狭窄,堤外无滩且容易受水冲刷,受到地形条件或者已建建筑物限制的重要堤段,多采用墙式护岸。墙式防护的主要形式有重力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以及悬臂式挡土墙等。墙式护岸多临水侧建立,多为直立式,在满足稳定要求的前提下,应该尽量减小断面。墙体的材料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混凝土与浆砌石等。墙基要深入嵌进堤岸护脚,对于冲刷深度较大的地段,要采取抛石等护脚固基的措施。
2.5.3 坝式护岸
施工人员在进行堤坝的建筑的时候,为了防止施工地对水流以及波浪等对堤坝进行过渡的冲刷,以此这种施工方式广泛适用于护岸的施工。而且这种施工方式由有丁坝以及顺坝等设计方式组成,各种施工方式在原理上是类似的,只是适用的对象不同。一般,丁坝适用于河床本身较为开阔的地段,而且水流较缓的河段,这种防护模式是一种间断性的防护,同时防护的时间间隔不均匀。
总之,分析堤防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堤防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强水利工程的抗洪能力。因此,确保工程施工技术与防渗技术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倪景辉. 现代水利工程堤防建设施工技术[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10)
[2]姜泳. 水利堤防工程施工技术措施[J]. 珠江水运. 2017(02)
[3] 刘瑞辛. 现代水利工程堤防建设施工技术[J]. 绿色环保建材. 2017(05)
论文作者:陈春洪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堤防论文; 作业论文; 护岸论文; 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混凝土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