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简阳市 6414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本院于2015年7月10日至2016年4月8日期间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共计110例,依据计算机分组方式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例数均为55例,对比两组高热惊厥患儿的退热时间、惊厥停止时间,分析两组患儿家属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惊厥停止时间少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则明显较对照组短,其家属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常规护理显著。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小儿;高热惊厥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value of routine nursing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 with fever and convulsions. Methods:All subject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were enroll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uly 10,2015 to April 8,2016,with a total of 110 patients who randomized all children to randomized subgroups The control group(routine nursing)and observation group(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were 55 cases,compared with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febrile seizures fever time,convulsions to stop the time,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fever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SAS score and SDS score of the family member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0.05). Conclusion: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hildren with fever and convulsions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routine care;pediatric;febrile seizures
在小儿惊厥当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即为高热惊厥,6岁以下儿童为该疾病的主要患病人群。患儿在患有传染性疾病或者呼吸道感染疾病时有全身抽搐症状或局部抽搐症状出现,并且有意识丧失伴随的一种疾病即为惊厥,该病症通常发生在体温上升初期[1]。本文为比较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护理当中的效果,特选取部分患儿进行比较研究,具体研究内容见下。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采用计算机分组法将本院收治的110例高热惊厥患儿(2015.7.10日~2016.4.8日)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55例。
对照组——男患儿29例,女患儿26例;年龄最小为6个月,最大为5岁,年龄平均值为(2.89±0.91)岁;入院体温为(38-40)℃,入院体温平均值为(39.03±0.06)℃;根据疾病类型可分为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9例肺炎患儿,16例腹泻患儿。
观察组——男、女患儿占比各为27、28例;年龄最小为5个月,最大为5岁,年龄平均值为(2.77±0.84)岁;入院体温为(38.5-40)℃,入院体温平均值为(39.12±0.07)℃;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患儿:腹泻患儿=24:20:11。
对上述所有高热惊厥患儿的性别数据、入院体温数据、年龄数据以及疾病类型数据进行比对,发现之间存在的差距均较小,统计学不具有意义,两组可以展开科学研究。
1.2 方法
所有对照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对患儿呼吸道的畅通性给予维持,对舌头咬伤及坠床等不良事件进行预防;将静脉通道建立并且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实施物理降温干预并遵医嘱为患儿用药等。
观察组高热惊厥患儿均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入院宣教、发热护理、安抚护理等,详细内容见下文:
(1)待患儿入院以后,护理人员应当立即为其开展退热治疗,将病房的环境以及治疗期间相关的注意事项主动向家属介绍,将疾病的相关知识向家属讲解,对其负性情绪进行安抚等;将疾病可能反复发作告知家属,并且针对疾病发作期间基本的急救措施等向家属指导,使得其可以及时开展有效的措施并且给予医护人员积极的配合。
(2)护理人员应当将惊厥抢救的相关药物提前备置好,同时预备好压舌板,每间隔4小时对患儿的体温进行一次测量,并且将退热药物具体使用的方法告知家属,对患儿用药以后的临床表现加强观察;对病房安静与舒适的环境进行保持,将噪声刺激及强光刺激减少;对患儿用药以后皮肤的弹性进行观察,必要的情况下对电解质和水分等进行补充;加强对患儿口腔的护理,避免细菌于口腔中大量繁殖诱发口腔感染。
(3)患儿的机体受疾病的影响,极易有纳差表现存在,应当在其日常饮食当中增加易消化、高蛋白与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根据患儿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食物,将患儿的食欲提升,以及时对其机体所需营养物质给予补充;叮嘱患儿家属将日常的饮水量增加。
(4)及时安抚患儿的情绪,提升其安全感;针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可通过有效的沟通与适量奖励等将哭闹减少。将疾病发生时的特征告知家属,叮嘱家属在家备置好体温计、压舌板、酒精以及退热药物等,同时叮嘱家属做好患儿院外保暖工作。
(5)患儿在退热的过程中有流汗的表现,护理人员应当叮嘱患儿家属及时将患儿的汗液擦拭干净,对其贴身衣物应做到勤更换,将患儿着凉的概率降低;患儿接受物理降温治疗及药物降温治疗以后,护理人员应当对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密切监测,定时测量其基本生命体征,观察患儿的脸色及神情等,一旦发现有异常反应存在应当及时告知医生为患儿开展应急处理措施。患儿因大量排汗,且呼吸相对增快,使得体内水分有大量流失的情况,因此应当及时为患儿补充水分及营养,以促进其体内毒素的排出,对病情的控制及改善等有重要意义。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统计上述两组高热惊厥患儿的退热和惊厥停止时间。
(2)对所有患儿家属心理状况进行分析。
借助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对患儿家属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量表的临界值均为50分,若负性情绪越严重,则分值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20.0版进行处理,两组高热惊厥患儿的退热、惊厥停止时间以及家属心理状况均采用( ±s)表示,用t检验。若研究当中涉及的各项观察指标数据对比均有明显差异存在,则以P<0.05表示。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和惊厥停止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均明显较短,P<0.05;其家属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高热惊厥可反复发作,且目前临床尚未完全确定病症发生的机制,多数患儿具有良好的预后,但是若患儿未获得科学的处理,极易损伤其脑细胞,诱发智力障碍和癫痫等[2]。为此临床对该疾病的干预工作重点在于及时有效的抢救及病情控制,实施降温治疗,将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提升等[3]。
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对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的效果给予保证的关键所在。由于疾病症状发生突然,多数家属因过分恐惧与担忧等,出现强行按压患儿或猛烈摇晃患儿的动作。综合护理中,护理人员通过将解释工作完善,及时对家属的情绪进行安抚,使得其可以对护理和治疗等给予有效的配合措施[4]。通过将病情相关知识、退热药物使用的相关知识、正确的急救措施等向患儿家属讲解,确保家属可以对退热药物正确的使用,避免药物用量不当而诱发不良反应。通过将家属的认识度提升,将错误的认识纠正,使得家属在疾病症状复发时,可以在足够镇定与冷静的状态下,同医护人员为患儿开展积极的救治措施。通过该项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在提升患儿家属对疾病认识的同时,改善其心理情绪。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家属SAS评分与SDS评分分别为(31.98±7.63)分与(27.39±5.74)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优异。该研究结果即可证实上述观点。
护理人员结合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对高热惊厥患儿发生疾病症状以后需要实施的相应急救护理措施、护理流程以及正确的体温测量方法等详细掌握,并且可以保证为患儿开展积极的干预措施,以此促进病情的改善,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神经细胞异常放电情况减少,将疾病临床症状表现缓解[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和惊厥停止时间分别为(2.18±0.74)h和(40.18±2.92)h,即可证实上述观点。
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惊厥停止时间和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家属心理状况各项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优异,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高热惊厥患儿护理中,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疾病症状,将其家属的心理情绪改善,同常规护理干预相比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今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陈淑芬.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中的效果评价[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0):173-174.
[2]朱元芳,闵丽,舒小玲. 重症肺炎高热惊厥小儿110例的个性化护理效果分析[J]. 中国临床研究,2017,30(3):429-431.
[3]刘桂清. 20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408-409.
[4]冯婕. 高热患儿发生热性惊厥的影响因素及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观察[J]. 安徽医药,2017,21(4):772-774.
[5]顾静.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用于急诊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评价[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4):3552-3554.
论文作者:杜瑜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8
标签:患儿论文; 高热论文; 家属论文; 疾病论文; 小儿论文; 对照组论文; 时间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