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海--宝中--包兰环状铁路沿线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环状论文,旅游业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旅游开发论文,陇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6月,宝中电气化铁路正式投入运营。这样在我国西北地区中部偏东的兰州、宝鸡和中卫等3个铁路枢纽城市(镇)之间,就出现了一条由陇海—宝中—包兰线所构成的全长1327.19km(其中南线——陇海线兰州—宝鸡虢镇段长523km,东线——宝中线全长489.19km,西线——包兰线中卫—兰州段长306km)的闭环状铁路。此种“三点一环”的空间格局,使依托中心城市和环状铁路干线进行区域旅游开发成为可能。
1 区域旅游开发的突出优势
1.1 资源丰富,开发价值高
1.1.1 自然风光雄浑壮美 本环状铁路沿线集名山、长河、高峡平湖,大漠奇观、黄土景观与“塞上江南”景色于一体,自然风光堪称雄浑壮美[1]。这里集中了以天水麦积山、宝鸡天台山、平凉崆峒山和甘宁边界六盘山为代表的一大批在西北、全国乃至海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名山,是开展登山、避暑和森林旅游,领略大自然美景的良好场所;黄河从兰州蜿蜒北上,流经中卫,基本上与本环状铁路的西线平行,是开展黄河风情游和漂流探险游的理想之地;而甘宁黄河上游峡谷中建造的刘家峡、大峡和青铜峡水库那碧波荡漾的湖面,为开发水上游乐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端的中卫沙坡头那闻名于世的“沙坡鸣钟”奇观和人工治沙奇迹,兰州—宝鸡—固原铁路沿线那与我国东南部迥然不同的“黄土高坡”地理风貌和宁夏引黄灌区之南半部——(中)卫(中)宁平原那难得的“塞上江南”如画景致,都足以使游人或倍感新奇,或陶醉不已。
1.1.2 人文景观特色鲜明 本环状铁路沿线丝路古迹珍品荟萃,风土民情浓郁朴实,特产风味独具魅力,人文景观特色十分鲜明[2]。其中,丝路古迹以名窟(如兰州炳灵寺、天水麦积山和固原须弥山)、名寺(如扶风法门寺和同心清真大寺)、名庙(如天水伏羲庙和中卫高庙)、名塔(首推青铜峡108塔)和古遗址(如秦安大地湾和扶风、岐山县境的周原遗址)为显著特色;风土民情以韵味无穷的黄土地风情(如窑洞民居及黄河文化)、浓郁迷人的宁夏回乡风情(集中反映在回族服饰、回族饮食、“花儿”演唱和穆斯林景观上)和形式多样的节日喜庆活动(如兰州太平鼓表演和陇东“打过庄”仪式)为显著特色;特产风味则以名瓜佳果(如兰州白兰瓜及安宁蜜桃)、风味食品(如兰州牛肉面和陇西腊肉)、农副土产(如兰州的百合、黑瓜籽和宁夏的发菜、枸杞)及手工艺品(如兰州刻葫芦和天水雕漆)为显著特色。
1.1.3 资源品位高,旅游功能多 本环状铁路沿线就拥有3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中国旅游专线景点和3处中国著名古迹景点,以及若干处国家森林公园。此外,还拥有为数众多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线景点,普遍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和历史文化价值,有的还不乏宝贵的科学研究价值。
本环状铁路沿线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具多种功能,能够满足国内外不同地域、不同层次旅游者观光游览、登山寻幽、避暑度假、漂流探险、水上游乐、考古求知、艺术欣赏、宗教朝觐、寻根祭祖、科考研修和休闲购物等多方面的旅游需求。
1.1.4 资源开发的经济意义突出 首先,有利于增强本环线区域的旅游吸引力。长期以来,陕甘宁青4省区的旅游热点过分集中于西安、敦煌两地(至多再加上个近年新开发的宁夏沙湖)。而本环状铁路沿线,基本上都处于温冷状态,许多去敦煌的过境游客,往往“过门而不入”,造成当地输往四川和我国东部的旅游客流远大于接待的海内外旅游客流的不平衡局面。倘能成功地开发本条环状旅游线,将为海内外游客提供一个来我国西部旅游观光的新天地,从而吸引西安、成都方向的客源继续西进或北上,银川、乌海方向的客源继续南下,西宁、河西方向的客源进一步东来,兰州地区的客源沿本环线流动。这样,便能显著改变目前陕甘宁青4省区旅游热点热线少而集中、地域分布极不平衡、温冷点线与之对比反差过大和本地国内客源大量向东流失的状况。
其次,有利于培育新的地方经济增长点和地方新财源。本环状铁路沿线各县市经济普遍不发达,地方财政收入大多入不敷出。而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有明显关联效应的先导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开发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组织有特色的区域旅游活动,不仅可以使得当地旅游业本身得到迅速发展,而且还能有效地带动诸如交通通信、餐饮住宿、商贸服务和建筑业等相关第三产业和生产旅游商品的第一、二产业的同步发展,形成许多新的地方经济增长点乃至“大旅游”产业群。
第三,有利于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本环线所经过的以定西为代表的陇中和以西海固为代表的宁南地区,是生存环境恶劣,“苦甲天下”的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向来在全国最低,当地群众生活至今仍很艰难,国家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财力予以救济。而以旅游资源开发帮助当地群众转变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传统观念,让他们通过为游客提供多种旅游服务和大量旅游商品来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原地充分就业和有序转移,从而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
第四,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和招商引资,提高本环线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
1.2 区位适中,市场潜力大
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区域旅游开发的实践和经验教训表明,旅游资源所处的区位条件往往比其自身的质量、品位更为重要。在我国的旅游区划中,本环状铁路沿线区域恰好地处丝绸之路、中原古都、长江上中游名山峡谷、塞外草原和青藏高原等5大旅游区之间,具有承东启西、呼应南北的区位优势,加之3个铁路枢纽所辐射的主要城市和重要旅游地较多,故既便于相互依托、就近吸引和输送客源,又便于联合开发和推销沿线的旅游产品[3]。
从本环线延伸辐射的主要城市来看,东有咸阳、西安和渭南,南有汉中、广元、绵阳、德阳和成都,北有银川、石嘴山、乌海、临河和包头,西有西宁和武威、金昌等。这些城市本身人口集中,经济较为发达,居民人均收入较高,出游的愿望强烈,且又都拥有较多的外来客源。而兰州至西宁、宝鸡至西安、中卫至银川的铁路距离均在200km以内,刚刚竣工的宝鸡—西安高速公路全长更只有155km(汽车单程行驶只需2h),这就为本环线充分吸引此3个省会首府)城市(尤其是我国4大旅游热点城市之一的西安市)的客源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本环线延伸辐射的重点旅游地来看,东有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华清池和华山,南有剑门蜀道、江油窦山、成都武侯祠、都江堰—青城山,北有西夏王陵和沙湖,西有嘉裕关、敦煌和塔尔寺、青海湖,西南则有拉卜楞寺乃至黄龙、九寨沟(由兰州去黄龙、九寨沟远比自成都去路途平坦通畅),这又使得吸引那些游完了上述诸多旅游地后仍游兴未尽的游客继续向本环状旅游线流动成为可能。
1.3 可进入性较好,旅游开发相对便利
构成本环状铁路的3条干线都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地位显赫。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均沿环状铁路呈串珠状分布,各景区景点距铁路干线一般不超过100km,且都有等级不同的公路相连,乘汽车2h内即可抵达,可进入性一般较好,旅游开发相对便利。新竣工通航的银川河东机场,正在进行的包兰铁路石嘴山—兰州段电气化改造、宝成铁路成都—阳平关段复线建设和兰州中川机场扩建,以及不久将动工的陇海铁路宝鸡—兰州二线工程,可望进一步改善本环线区域内外的旅游交通条件。
2 区域旅游开发现状与主要制约因素
2.1 旅游开发已有一定基础,但与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仍不相称
在本环线区域内,陇海铁路系新亚欧大陆桥的主轴,沿线旅游资源知名度较高,又有兰州、宝鸡两大枢纽城市为依托,已成为我国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主要限于兰州、天水、宝鸡3市和近年旅游扶贫开发搞得较为出色的漳县贵清山等地;宝中铁路和包兰铁路中卫—兰州段沿线旅游开发除沙坡头已卓有成效、平凉崆峒山势头看好外,其余各处资源则或处于开发起步阶段,或至今尚未利用。正因为如此,本环状区域尽管旅游资源丰富,但其旅游业在甘陕宁3省区的地位却不高,同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内及邻近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极不相称[4]。
2.2 开发资金短缺
本环状铁路沿线多属老、少、穷地区,区域经济背景差,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弱,难以在资金投入上有大的做为,对旅游开发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当地许多旅游资源因得不到有效利用而长期闲署和浪费。例如,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号称中国四大名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由于开发资金捉襟见肘,不少颇有价值的洞窟难以妥善修复和全面开放,又如,天水麦积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麦积山、仙人崖、石门山和曲溪等4个各具特色的景区构成,其中后者以独特的纯自然景色见长,但同样因为资金短缺,至今还处于待开发状态。
2.3 基地设施薄弱
由于旅游投入不足,建设力度偏小,本环线区域的旅游基础设施尽管近年来已有很大程度改善,但仍较为薄弱——铁路运力小、卧铺少(如天水站每日卧铺票缺额达200张以上,加之又无始发列车,游人进得去却出不来,连回兰州都往往得改乘10h的长途汽车,因而颇感不便),且至今不通一车到底的环行列车;公路干线少、等级低,且断头路多,尚未形成网络;空运不发达,仅有兰州一个民用机场;景区游道多未达标,不利于旅游活动的展开。其他诸如水电供应不足、邮电通信不畅、食宿设施简陋和卫生状况不佳等问题,也都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这些因素制约着本区域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旅游市场的更大开拓,亟待加以改善。
2.4 旅游“软环境”欠佳
如果把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比作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硬环境”的话,则旅游意识、旅游人才、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管理水平等无疑是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软环境”。本环线区域除兰州、宝鸡、天水等三个主要城市外,目前各地旅游“软环境”普遍欠佳,主要表现为:多数地方的领导同志思想观念中尚未意识到当地发展旅游业所具有的优势、面临的机遇和它对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对外开放和改变落后面貌的巨大功效。因此在这些地方,旅游业远没有被赋予应有的产业位置,其发展亦得不到相应的重视。
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匮乏,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低下困扰和制约着本区域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影响和制约本区域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例如,素有“东方艺术宝库”之称的麦积山石窟,其精美非凡的泥塑艺术驰名中外,然而石窟文管所却很少提供像敦煌莫高窟那样相应的导游服务,以致无法满足许多游客的求知欲望。
3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3.1 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并正以其突出的生机活力成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乃至我国的一项朝阳产业。作为经济尚不发达、但旅游开发的多项条件较好的本环状铁路沿线区域,理所应当要紧紧抓住所面临的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尽快将其培育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3.2 依托点轴,突出特色,着力建设中国西部独具魅力的环状旅游带
本环状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分布相对分散,区域旅游开发应采取点-线-面的开发模式,依托点轴,以点带线,以线联片,方能取得投入少、产出快的效果。以环状铁路为开发轴线,以兰州、宝鸡、中卫等三个铁路枢纽为一级辐射中心(其中兰州又可作为整个环线区域旅游开发的龙头),定西、天水、平凉、固原、白银等地级市或行署驻地为二级辐射中心,陇西、武山、甘谷、千阳、同心、景泰等沿线县城为节点,在深入开发这些级别不等的中心旅游地自身资源的同时,充分发挥其集聚效应,从加强旅游交通建设入手,将旅游开发由“三点一轴”向铁路干线两翼纵深(半径100km左右)辐射,并尽可能多地串联那些有价值的景区景点,形成若干个旅游小环线;最终再将这些旅游小环线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具有一定宽度的环状旅游带。与旅游业搞得好的地区相比,本环线区域旅游业起步晚,多数景区景点知名度不高。为了增强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就需要在突出旅游特色上狠下功夫,在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上大做文章,精心设计和推出一批重点旅游项目、拳头旅游产品和专题旅游线路,做到人无我有(如中国西部丝路-黄土地-大漠环行快车游、麦积奇山度假与雕塑艺术欣赏游、直升飞机俯瞰甘宁黄河上游高峡平湖群空中游、陇西李氏文化暨寻根祭祖游等),人有我佳(如中卫沙漠与黄河风情游、黄土地与回族风情体验游等),把本环状铁路沿线逐步建设成为我国西部一条独具魅力的环状旅游带。
3.3 树立大旅游观念,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繁荣区域经济
本环线区域从一开始就要树立发展“大旅游”的观念,在开发优势旅游资源的同时,加强“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的配套设施建设和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使旅游业能够有效地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并改善当地的生活质量,给群众带来实惠。
3.4 实行旅游扶贫开发,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本环状铁路沿线目前有12个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在其中旅游开发条件较好的地方(如陇西、渭源、甘谷、泾源、固原、同心等县)实施旅游扶贫开发,通过开发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把满足游客的需求与满足本地居民的需求统一起来,帮助群众解决温饱问题,稳定脱贫致富。为此,要注重效益分析,构建发展模式,搞好开发规划,择优选择旅游开发区(点),大力开拓客源市场,使旅游扶贫开发扎实深入的进行下去和收到成效。
3.5 吸引人才,强化服务,切实改善旅游“软环境”
针对本区域目前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一方面应充分调动区内大专院校和旅游职业学校的办学积极性,主要立足于当地来培养合格的各类旅游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以惜才爱才的诚意和力所能及的优惠政策,积极从区外、甚至海外引进急需的、有开拓精神和实际才干的高中级旅游开发和经营管理人才。与此同时,要切实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狠抓景区景点、旅行社和饭店餐饮业的优质服务,在国内外为本环线塑造一流的旅游整体形象。
3.6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
本环线区域的旅游资源目前大多尚未有效开发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也比较脆弱。这就要求在旅游开发伊始就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在景区景点建设中保持旅游资源的原有风貌和特色,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为此,要以现有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主攻方向,着力在深入挖掘旅游景点的文化底蕴、提高文化品位、增添参与性内容和拉长旅游旺季上下功夫,一般不宜新上人造景点;确有必要上的,一定须经科学创意,反复论证,尤其应注意选择那些富有新意和轰动效应、又不致损害景观环境的项目,坚决避免一哄而上和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