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数学中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论文_巫贵茂

谈谈小学数学中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论文_巫贵茂

广西钦州市钦南区黄屋屯镇屯显小学 535000

【内容提要】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开始发生变化,原来

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经历 体验 探索 融洽

然而还有许多一线教师仍深爱着惯用的传统教学方式,对新理念接受还不够全面,搞不清究竟怎样才算一堂好课,也不明白设计一节课时应注意些什么,为此,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整理出以下几点与同行们交流。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探究和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激起求知的欲望,使之愉快地融入课堂学习虽然说严肃的教学也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但这样的教学却难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数学兴趣。例如:“9+3”的计算教学,如果是在和谐、平等、宽松的氛围下进行,学生必然会大胆地进行阐述和提出己有创意的算法。相反,如果教师只顾牵着学生鼻子走,强制地去教学生怎做,学生不仅心里紧张,而且思维受阻创造力不能发挥,这样学生连最基本兴趣都没有,还可能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因此,要使学生获得有效学习,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优美和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二、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口、脑、手、眼并用,使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生动的表象,从而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新课标中都经常出现“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的的过程性行为动词,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们不必要一一讲授,不妨抛给学生几个问题:长方体是怎样形成的?接着就让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去体会长方体的各种特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数学知识、结论形成的过程,还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和创新的尝试: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发现的机会,还可以使他们获得开拓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通过自己“做“而获取知识的无穷乐趣。

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教学过程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为使学生能自主探究,进行创造性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不断经历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就是要看他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了思考,因此教师要不断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和创造数学知识,享受自由的快感。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不必急着下结论,而是先让学生自己用纸去剪一个长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然后沿着长边一排摆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看一看可以摆几个(7个).再沿着宽边摆,看看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可以摆几排(3排),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个长方形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7X3=21)这样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观察操作的机会,让他们从中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讲求灵活多样

教学方式与方法单一,呆板是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动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数学教学都是来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数学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导致不少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要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就必须改革老旧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要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不断去创新,去探索,寻求适合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因此,我们每上的一堂课都要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师要随着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对象灵活地选择方法,不能随着当前流行的教法就样样照搬。如尝试教学法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适合中高年级,教学前后练习紧密的知识最适合。探究法适合能力较强学生,但能力较差或低年级宜选用直观性和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说明教学有规律可循,但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同一节课里,应该多种方法并用,百花齐放,而不是束缚于一种方法,一贯到底,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

五、向40分钟要效益

课堂教学是一种时效性非常强的活动,在一节课里,学生获得最大的效益,就是一节有收获的课,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觉得什么都不知道,做练习时错百出,这就是一节非常失败的课。那么怎样才能提高40分钟的效率呢?经过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可以这样:(1)根据小学生的有意注意特点,精心设教学环节,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机里合理分配时间,切忌一节课从头讲尾、满堂灌的状况。(2)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3)渠道畅,反馈及时,正确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六、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生成意识

新课程不再是单一的授课过程,而是师生在多边互动、交往的情意中共同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诱导,共同研究和探索知识的意义和问题的解决办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课程实施过程不再是忠实传递和执行课程编制者意图的过程,更是学生一道对课程进行创造和生成的过程。因此,每一节课都不完全,也不可能预设的结果,预设再完美也不能盖全所有的生成,生成是课堂里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过程所产生的必然,这里有学生的因素,也有教师的因素,有可能有利的,但也有可能是极为有害的,关键是我们能否处理得当,处理得好就是一堂完美的好课。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数学教学中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师,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最大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文作者:巫贵茂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1

标签:;  ;  ;  ;  ;  ;  ;  ;  

谈谈小学数学中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论文_巫贵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