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程度显示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整体显示东部发展程度,低水平的开发在中国西部,北秦岭-大别山南部发展程度高,开发程度低,哪个方向差异显著。参考我国勘查资料,资源属性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预测,保护资源,积累资源代理资源等因素,结合实际勘探情况,分析我国煤炭资源勘探和开发。
关键词: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程度分析
前言
传统的煤炭开采,往往只根据前期勘探数据——煤炭预测量、累计探获量、已利用量——来决定开采程度,这样就造成了错觉偏差:勘探数据较高的地区,煤炭开发程度较高;勘探数据较低的地区,煤炭开发程度较低,这种错觉导致我们不能正确判断各地区开发程度的高低。
一、我国煤炭资源分布
我国的煤炭占有数量优势——大于60万平方千米的分布,保有量超过一万亿吨,而且根据第三次测评,我国煤炭资源总量超过五万亿吨。
根据2009年数据,对我国煤炭分布进行“井”字划分。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分布情况,东部包含华南、黄淮海、黑吉辽三个分区;中部包含云贵川渝、晋陕蒙宁、蒙东三个分区;西部包含滇藏、甘青南疆、北疆三个分区,如有省份跨两区或多区,按照其分布情况人为分解。
二、勘查程度的分析
勘查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勘查资源占总资源的比重,这是勘探程度指数的定量分析。保持资源是指在地质勘探后,经由工程技术有一个高精度的资源分布。一直是矿产资源是指矿业勘查;最高学位数量是深度和积累的所有权是生产的总和;潜在的资源是指只需要较小的地址勘探、,不能定量预测数量和煤炭资源的经济价值。但随着勘探投资的改进,勘探程度、潜在的资源可以逐渐累积,当然这必须依靠勘探技术。根据研究,探索度指数和所有权,已开采量与预测量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Er = (R+C)/(T+P) = T/(T+P) (a)
(Er:勘查程度指数、R:保有量、C:已开采量、P:预测量、T:累计探获量)
1、各区勘查程度分析
利用以上公式(a),分析我国各个地区的煤炭资源勘查,可以看出:
(1)浙江、陕南地区的浅部资源已经经过非常完善、精确的勘查,其累计探获量已经得到确切计算,可看出勘查程度达到最高(Er=1)。
(2)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煤炭带,东部由于经济发展较早、较快,地区所含的煤炭资源勘查程度最高,中部居于其次,西部勘查程度最低。
(3)用井字形把我国煤炭分布分为九个区域,其中勘查程度最高的是黄淮海分区,指数一般都高于0.9,而晋陕蒙区、蒙东、黑吉辽三个分区的勘查程度居于次要位置,勘查指数小于0.9,但是大于0.6,除此之外的分区勘查程度最低,一般低于0.6;北疆仅仅达到0.2。
(4)南北方向的划分以秦岭-大别山作为界限,以北的勘查程度远高于南部,一般在0.9左右。
需要指出:北京、天津、河北等分区,已经由政府作出强制措施,禁止进一步的勘查与开采工作。而经济发展和煤矿勘探较为落后的新疆北部,在2009至今,已经由国家主导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勘查。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5年,新疆地区的勘查程度指数达到了0.60,远远高于2009年的0.2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特定分区内部对比——东西方向
(1)勘查程度最高的当属东部带,但是在不同省份勘查程度不一。例如北部(以大别山为界)勘查程度最高,勘查系数大都高于0.9(黑、吉、京除外),相对于北部,南部勘查指数一般都低于0.6,其中皖南、苏南在最末,分别为0.2和0.3。
(2)中部地带的勘查程度也是“居中”:蒙东、晋陕蒙宁的勘查系约为0.7-0.8,最高的的属于陕北和蒙中,分别是0.93和0.86。云贵川渝(除陕南)分区均低于0.6,特别是贵州地区,约为0.5。.
(3)西部勘查程度一般都超不过0.6,不论放在东西方向对比,还是南北方向对比,西部带的勘查程度均属最低,除甘肃、南疆等地,多低于0.3。
二、开发程度分析
开发程度主要用来反映不同地带煤炭资源的当前利用情况,一般是指已经开采的资源和保有量资源。便于直观反映开发程度,采用以下公式(b)
Ei = (C+U)/T =T—R+R—Nu)/T =1—Nu/T (b)
Ei:开发程度指数;C:已采资源量;U:保有已利用资源量;Nu:尚未利用资源量;R:保有资源量。
1、开发程度较低的地区
通过数据计算,海南、天津、西藏三省的开发程度指数几乎为0,说明当前没有进行开发工作。皖南达到0.96,居于我国首位,不过需要补充的是,皖南属于贫煤区;除了上述两区,其余省份开发指数均在0.1-0.96之间,开发程度均有差异。
2、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
东三省开发程度平均最高,达到0.7;华南属于贫煤区,各省之间存在的差别较大,平均指数为0.55;云贵川、黄淮海分区内的各省份,平均开发程度居我国第三位,Ei指数约为0.45;甘青分区、晋陕蒙宁分区、北疆分区的开发程度属于一类层次,其开发指数在0.3左右徘徊;滇藏分区倒数第二,约为0.25;而指数最低——仅为0.1——的分区是蒙东,由于地理原因,开发程度处于空白状体。
在资源利用方面讲,东三省在开发利用上最高——吉林、辽宁高于0.7,黑龙江也在0.45;华南属贫煤区,各省存在明显差异,但开发程度也处于第二名。开发程度最低属蒙东——0.3,而其他各个分区平均在0.7-0.8左右。
结束语
当前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人均很低,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煤炭资源,因此合理的煤炭资源勘探开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庞大的,地质构造相对复杂,造成了煤炭资源的分布不均,调查和开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在调查和开发煤炭资源的分布特征在中国完全理解。在充分理解煤炭资源的分布特征和调查及发展前景,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计划,充分发挥煤炭资源的重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占勇,江涛,宋洪柱,程磊. 中国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程度分析[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3,05:1-5.
[2]宋洪柱.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征与勘查开发前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3]王涛. 基于实物期权的煤炭资源投资决策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
[4]段守军. 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
论文作者:武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程度论文; 煤炭资源论文; 分区论文; 资源论文; 指数论文; 煤炭论文; 我国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