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思想及其作为文化符号的当代传承
朱保安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摘 要: 子产思想具有丰富内容,主要包括以农为本的执政责任理念、以人为本、“礼治”与法治并举的治国理念、知人善任、择能而使的人才观、朴素的唯物论思想以及改革思想与廉政思想、外交思想等。子产文化主要包括有关子产的传说文化和诗文文化。郑州可筹建子产文化广场,塑造传统形象大使;挖掘子产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代表性文化符号;筹划“子产传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 子产;文化;内涵;传承
子产(约前580年—前522年)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郑国人(今郑州新郑),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执政达21年之久。执政期间,首倡“宽猛相济”国策,笃守不徇私情而选贤人的用人观;推行“作封洫、作丘赋、立谤政、制参辟、铸刑鼎”改革和睦邻外交政策,为郑国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改变了郑国“国小而逼,族大宠多”[1](1857)的国势而走向中兴。清初著名史学家王源推许子产为春秋第一人,学者李元度认为,子产之德过于管仲,即使是诸葛亮,也不过是以管仲、乐毅自况,不敢自比子产[2][3](48)。但子产本人没有著作流传,且有关子产的记载既少且散,后世对有关子产的历史资料也缺乏较为系统的搜集整理,对子产的研究不够。在当前“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研究子产思想及其作为文化符号的当代传承,对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研究,对重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新文化、推动当代文化大繁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子产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子产的基本政治理念和哲学观
嵇文甫先生认为,子产是我国春秋时期第一流的政治家,他的忠实干练,他的学问修养,他的言论风采,处处足为我们的模范[4]。杨伯峻先生也推崇子产为郑国最著名、最有政绩的政治家[5](7)。
1.“政如农功”的执政责任理念。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子产对其执政理念有如下概括:“政如农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1](1804)认为从政好似务农,需日思夜想,非但要思考它如何开始,还要思考如何使之结果圆满,更需要天天从早到晚去实行。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政如农功,日夜思之”,以农事比喻政务,认为唯有善学善思,为政才能如农功般日夜思之、精耕细,干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民的业绩[6]。
法院微信文章同时还提到:“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生态修复性司法,根据谁破坏谁修复原则,承办法官庭前多次通过电话联系林某娘家属,敦促林某娘复植补种或缴纳复植补种保证金,并深入被毁坏山场现场勘验其复植补种情况。但家中经济条件尚可的林某娘至判决前始终未落实复植补种措施,也未缴纳复植补种保证金,使原本郁郁葱葱的山场至今仍处于荒废状态。”为此,法院认定林运娘在毁林后没有悔罪情节,酌情从重处罚。
2.以人为本、“礼治”与法治并举的治国理念。在社会动荡加剧的春秋战国时期,萌芽于殷商至西周时期的民本思想得到了发展,强调“民为邦本”,如“子产不毁庙”“子产不毁乡校”“子产以乘舆济人于溱洧”等历史记载,就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子产的民本思想。
1.改革思想。杨伯峻认为,子产是当时为数极少的几个有心救世的世卿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位完成奴隶制改革的改革家[5](13)。
实践证明,子产的改革是正确的,他的坚持也是卓有成效的,子产的改革最终获得了成功,得到了国人的赞誉和怀念:“子产而死,谁其嗣之?”[1](1857)“子产去我死乎! 民将安归? ”[7](765)。 而“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也成为历代致力于强国富民的有志之士的座右铭。
子产还是我国历史上公布成文法的第一人、法治的践行者,他恪守了诞生于郑国的中国第一部保护商家利益的法典《质誓》,以“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丐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的宣言营造了郑国最佳的营商环境,使其商业发展到了有史以来的鼎盛阶段。也正因为此,子产这段保护商人利益的名言和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维护私有财产制度的《汉谟拉比法典》双星闪耀,是市场经济法制化的重要史证。
在子产生活的年代,不管是在内容实质上,还是在实行范围和表现形式上,“礼”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种变化还体现在思想方面。比如,面对晋国名臣叔向对“铸刑书”的非难,子产就坚持认为,新刑法的公布并没有违背“礼”的原则,而是对传统礼治的改良。因此,他通过研究“礼”的起源认为,“礼”是有别于“仪”的自然的总秩序和总规律,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强调民要服从天地的准则,即“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子产的“礼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原则的藩篱,将“礼”下放到民间,从而沟通了“礼”与“法”,开创了后来从“礼治”过渡到法治的先河。
据《贾氏说林》记载,子产死后,“其子自负土葬于邢山”,百姓出于敬慕之情而自愿捐献的财物被拒绝,百姓就将其中的金珠美玉抛掷到子产封邑的河里,据说这就是现在的“金水河”之名的由来。据晋人杜预《卜兆首阳山南遗令》所言,子产墓“其造冢居山之顶,四望周达,连山体之正而斜向东北,向新郑城,意不忘本(国家)也”。在陉山,与“其子自负土葬于邢山”传说相关,还有“老婆顶石头”“将军柱”“陉山晚照”等民间传说,诠释了“你心中有人民,人民心中就会有你”的恒理。
3.知人善任、择能而使的人才观。《左传》等史籍中“子产论尹何为邑”“子产择能而使之”等历史记载表明,知人善任、用人所长是子产内政外交取得出色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子产选人用人的做法对惯常的“亲亲”原则无疑是一种挑战,是子产执政期间郑国中兴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被楚国北宫文子评价为“其数世之福也”。
有关子产的传说很多,比如“不忘本”传说、“其子自负土葬于邢山”传说、郑州金水河和紫荆山名字由来传说、瓜皮碑传说和“陉山晚照”“老婆顶石”“将军柱”景观传说等,都表达了百姓对子产的敬仰之情,印证了“爱民者,民恒爱之”的道理。
2016年1-4月间两次到实地调研,通过观察、游客访谈和收集图片等方式获得丰富的一手资料,期间共访谈18人,访谈对象包括顺德逢简水乡内游客、附近商铺经营者、增城万家旅舍民宿住客和民宿经营者。
据《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载,子产在选人用人的大事上,坚持选贤任能的原则,在决断国家大事上借用冯简子,在应对宾客上借用子大叔,在了解各诸侯国动态和外交上借用公孙挥,在谋略上借用裨谌,等等。因此,子产执政时很少发生重大失误。据相关史料记载,子贡不赞成藏孙施行严酷的政令,建议借鉴子产为相时的政策,他认为,子产的做法是推举诚实善良、有真才实学的人,打击坏人、赞扬好人;有治国才能的人不去过份计较他的短处;口碑好的人,不去挑剔他的小缺点。因此,每家每人都能自给自足,监狱里几乎没有犯人。也正因为此,子产去世之时,举国伤心落泪而三个月内都听不到弹琴娱乐的声音。
4.朴素的唯物论思想。据《左传·昭公十八年》记载,有一次,郑国星占家裨灶曾预言郑国将有大火发生,提出用玉器禳祭而避免火灾的建议,于是人们就劝子产采纳裨灶的预案,子产却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的不同看法。子产认为,天道和人道是不相干的,天人是分离的[1](1998)。 据《史记·郑世家》记载,公元前524,郑国发生了火灾,郑定公决定祭祷消灾,但子产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不如修行德政”[7](480)。在巫祝盛行的两千多年前,子产即不认可祭祀鬼神可以禳除灾害的说法,他更加看重的是人的因素。在发生火灾后,子产采取得力措施,有效防范了火势蔓延,灾害损失减到了最低,受灾群众也都得到了及时抚恤,各项措施都非常有针对性[3](48)。
《左传·昭公十九年》记载,郑国发生了水灾,城门外的洧渊有龙争斗,国人就请求举行禳除水灾的禜祭来祈福。子产却说,我们争斗时,龙不看我们;龙争斗时,我们为什么去看它们呢?洧渊本来就是它们居住的地方,向它们祭祀祈祷,它们就能离开吗?我们对龙没有要求,龙对我们也没有要求[3](49)。
子产推行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步履维艰。比如,时任郑国大夫邓析“数难子产之政”,也遭到了国人的反对,称“孰杀子产,吾其与之”[1](1857),晋国上大夫叔向更是加以非难:“终子之世,郑其败乎?”[2]但是,子产坚持国家生存和富强的目标不动摇,坚持自己的改革政策不动摇,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来明志[1](1907)。 比如,面对晋国名臣叔向指责子产“铸刑书”,子产当即亮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即为了国富民强,无暇虑及个人利害和子孙福祉。
今年以来,为解决农业职业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农业农村部积极拓展职业农民发展新空间。职业农民制度框架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将从职业认定、教育培养、定向扶持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做好延伸跟踪服务,抓好试点示范,为职业农民队伍发展创设更好政策环境。
(二)子产的改革思想与廉政思想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为消除产品的潜在缺陷和薄弱环节,防止故障发生,以确保满足规定的固有可靠性要求。因此,应对产品进行必要的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设计是可靠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产品固有可靠性要求的最关键的环节,是在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贯彻可靠性设计准则来实现的。在产品研制过程中,常用的可靠性设计原则和方法有:元器件选择和控制、热设计、简化设计、降额设计、冗余和容错设计和环境防护设计等。在悬浮控制器工程化应用过程中,简化设计、冗余和容错设计在提高系统可靠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子产提出“国之大节有五”的观点[1](1877),认为惧怕国君的威严、听从他的政令、尊重贵人、事奉长者、奉养亲属等都是用来治理国家的。子产也正是以此“救世”和“利国”的原则为出发点,以土地制度为切入点,“作封洫”,整顿了土地制度,“作丘赋”,改革了军赋制度,“铸刑书”改革法律惯例,“择能而使”改革用人制度,“市不豫贾”(商业自由),改革商业政策。
显然,与同时期的其他人相比,其思想更接近唯物论,杨伯峻就认为,子产是一位唯物主义者[5](7);冯友兰也认为,子产是我国历史上不相信鬼神及所谓天道的开明之士[8](54);范文澜评价说,子产的“‘天道远,人道迩’的观点,无神论思想,更足以照耀千秋!”[4]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载了子产最著名的“不毁乡校”主张[1](1865-1866)。 面对“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的现实,然明等人向子产提出了“堵”的解决建议,即力主“毁乡校”,但子产却将“舆情”视为执政的评价标准,甚而上升至“是吾师也”的高度,认为具有“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的药效,因而宜“导”不宜“堵”。在子产的时代,统治者能够“开恩”允许世人随意议论“执政之善否”,已属不易,身为执政的子产竟能主动倡导,非但不毁乡校,且以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的反馈信息的场所,注意根据来自公众的意见,择善行之,择恶改之,实为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的精华。《左传·昭公十二年》载,子产为民着想而不强拆游氏的祖庙,不损害别人而成全自己。孔子把子产的执政观归纳为“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1](2011),可知子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以宽服民”“以猛服民”宽猛相济治国方略的政治家。子产在临终之际告诫继任者太叔要“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宽”的着力点是道德教化和怀柔,“猛”的着力点是严刑峻法,二者不可偏废,唯有相互补充调节,方可避免因走极端而酿不良后果,更能使人心悦诚服地遵纪守法。后来的儒法两家分别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前者和后者。范文澜认为,“在郑国产生了纵横、法两家,子产是这两家的创始人”[4]。
2.廉政思想。《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当时宋国奢侈到极点,时人做出了“今兹宋有乱,国几亡,三年而后弭”的判断。子产对奢靡之风有清醒认识,在执政期间,坚持“忠俭”。反对“太侈”,改革田地制度和兵赋制度,公布刑法条文,限制贵族特权,严肃朝廷法纪[1](2007)。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意识到了官吏的廉政对国对民的重要意义。《左传·桓公二年》论及官德修养与国家盛衰的关系,认为“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1](1321)。 在这一问题上,子产可以说是“知行合一”的先贤,他在表“忠俭”而反“太侈”基础上,更是一生倡导且践行廉洁为政理念。《史记》《左传》记载的“子产告范宣子轻币”“子产辞六邑受其三”等廉政思想和事迹等,还有流传在民间的郑州金水河河名的传说,都彰显了子产的廉政品格。
西汉韩婴有言:“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据《贾氏说林》记载,子产一生廉洁奉公,以至于辞世之后家中竟无积蓄为其办丧事,儿子和家人只得用筐子背土在新郑西南陉山顶上埋葬他。郑国百姓了解后就自发捐献,但都被他的儿子按其遗愿而一一辞谢,百姓只好把其中的珠宝玉器抛到子产封邑的河水中,以示悼念和敬意,该河由此而名金水河。
子产简殡薄葬的廉政之举还深深地影响了西晋的杜预。杜预拜谒子产墓后欣然命笔的《卜兆首阳山南遗令》,实为安排自己后事而给子孙的遗嘱。杜预在文中认为,子产墓之所以“后堵前开”,其目的就是昭示世人,墓中实无珍宝。子产墓不用邢山本身的美玉而用从山下河边背来的鹅卵石。杜预效法子产,在《卜兆首阳山南遗令》留下了简殡薄葬的遗愿并最终得偿所愿。
(三)子产的外交思想
郑国南有楚国,北有晋国,都是当时实力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家,且都还有其各自的同盟诸侯国,而春秋初霸的郑国早已威风不再,子产接手的郑国可谓在夹缝中求生存。此时,执政的子产如何制定外交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期间,子产曾经多次出使晋、楚大国,也曾多次会见各国诸侯,多方周旋,使郑国在复杂险恶的环境中得以生存。据《论语·宪问》记载,郑国发表的公文都是由裨谌起草,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加以修饰,由子产作最后修改润色[5](147)。可以说,子产在当时郑国的外交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杨伯峻认为,子产是出色的外交家,他的外交理论和超凡的外交能力,维护了郑国的尊严和地位[5](7)。他以灵活的外交策略和卓越的外交才华,使郑国在楚、晋等大国之间的夹缝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比如,《左传·襄公八年》记载的“唯子产不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的“不如使逞以归”和《左传·昭公元年》“祸不及郑”的记载,都体现了子产对外交形势的敏锐洞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载“子产坏晋馆垣”、《左传·昭公十三年》记载“子产与晋辩贡赋等次”,子产的作为维护了郑国的主权与尊严;《左传·昭公十六年》记载的“子产弗与韩宣子环”表明,子产保护了郑国公民的权益和安全;《左传·哀公十二年》记载的“隙地搁置不议”体现了子产外交政策和外交实践的灵活性。在春秋255年的历史中,郑宋交锋达49次之多,而子产执政期间却无两国的战争记录,子产外交的成功可见一斑[9](111)。
二、作为文化符号的子产:子产文化及其当代传承
(一)有关子产的传说与诗文
据《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论尹何为邑”记载,子皮曾向子产举荐其年轻的家臣尹何担任邑大夫,子产先是委婉地反对,称“少,未知可否”;看到子皮仍坚持己见,子产就坚定表明自己的立场:“不可”;然后他就入情入理地分析了子皮的错误想法,以自己的高瞻远瞩和诚恳态度感动了子皮,让子皮心悦诚服地接受其劝告,子皮对子产愈加信任和重视[1](1866)。
选取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在苏北医院诊断为前列腺癌并接受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患者临床资料完整;(2)前列腺癌病理类型为腺癌。排除标准:(1)放弃治疗者;(2)外伤或意外死亡者。
子产是法家的先驱,他先进的法治思想及其“铸刑书”之举,非但开创了我国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河,也是世界历史上的首创。《左传·昭公六年》载:“三月,郑人铸刑书。 ”[1](1924)即公元前 536 年 3 月,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子产的“铸刑书”比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即513年晋国赵鞅的“铸刑鼎”早23年,体现了他先进的法治思想,他以肯定公布成文刑法“合礼合法”而冲破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旧传统,明确了“法律公开”的新立法原则,为后来法家“一断于法”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强调“事断于法,是国之大道也”。
历史上咏颂子产的诗文很多。《左传》《礼记》《论语》《孟子》《史记》等著作中都有一些关于子产的记载,如《左传》记载子产达16处之多。历史上歌咏子产的诗文代代相传,如明代包裕的《公孙大夫庙》:“当时豪杰事纵横,独有先贤治尚平。四善见称君子道,一宽无愧惠人名。”概括了子产一生的功绩。再如,西晋杜预拜的《卜兆首阳山南遗令》、隋代薛道衡的《国侨赞》、唐代韩愈的《子产不乡校颂》和周昙的《子产》、宋代黄庭坚的《子产庙》和苏辙的《子产论》、明代杨彝的《子产祠》、明代孙承恩的《谒先大夫遗爱祠》、清代佟凤彩的《郐国访子产祠不得》、清代袁枚的《子产不毁游氏庙颂》、清代张秉忠的《陉山晚照》等诗文,都是歌颂子产的诗作。
(二)子产作为文化符号的当代传承
1.开发子产文化资源,打造代表性文化符号。子产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应多角度深入挖掘整理,进行保护开发。一是组织编撰《春秋第一人》历史著作,拍摄《春秋第一人》动漫,编演《子产相郑》豫剧。二是秉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国策,保护开发诸如子产墓、子产庙、“老婆顶石”“将军柱”等文化景观,使其成为标志性文化旅游景观。三是开发郑州子产文化广场——新郑子产祠(筹)、子产墓、子产庙、“老婆顶石”“将军柱”子产文化游,使其成为河南文化的一个代表符号。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企业集团战略性成本管理工作分析中,应该将成本管理工作的设计作为重点,按照企业运行状况,进行成本管理工作的设计,为现代企业运行及发展提供支持。通常状况下,在企业集团战略性成本管理工作分析中,应该按照成本工作的特点,进行成本工作的创设,明确成本管理制度、创设成本企划、明确大成本观,实现成本工作的控制,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提供保障。
2.筹建子产文化广场,塑造文化形象大使。郑州紫荆山公园因园内有紫荆山而名,紫荆山又因子产而名。据民国四年重修的《郑县志》记载,紫荆山乃北城门外崇圣寺后旧城故址,久积沙渐厚而高。此处记载的崇圣寺中的圣人就是子产。紫荆山公园和子产有千丝万缕的文化之缘,是建立子产文化广场的最佳场所。可在现紫荆山公园门口或在山顶雕塑子产像,在公园内环金水河建立名为“春秋第一人”文化广场。在广场内,一是建“校”,即“子产乡校”;二是建“石”,即石刻孔子拜见子产图、“孔圣辙环处”碑,雕刻孔子及历代文人墨客盛赞子产的诗文碑林;三是“实演”,即在广场内实景演出《春秋第一人》。同时,在公园内择地筹建“遗爱祠”或“崇圣寺”[10](81-84)。
题目1 编程实现灰度图像的灰度值的统计,改变图像亮度分别使其整体变暗和变亮得到图像,显示原灰度图像、结果图像及其直方图.
幸福感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其所受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正确而全面地认识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基础之一。
3.整理有关子产的传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郑州市政府有关部门要重视对有关子产传说的搜集整理,并积极组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限度发挥子产文化的现代价值。
子产是中国,也是世界的先贤圣哲,他早于西方几千年提出并实施了民主、法治、以德治国、廉政文化等思想理念,其思想文化具有重要传承价值。对子产文化进行综合研究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丰富中原文化的内涵,推动旅游及相关文化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兴华.四书五经[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1.
[2]吕向芳.由子产改革想到的历史担当[N].解放军报,2018-03-31(08)
[3]徐富海.提出灾异哲学思想的救灾“奇人”[J].中国救灾,2013(16).
[4]李铁城.一位被忽视的中原伟人[N].郑州日报,2014-12-04(11)
[5]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6]习近平.为政者需要学与思[N].浙江日报,2006-12-11(01).
[7]司马迁.史记[M].喀什: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2002.
[8]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4.
[9]李国峰.论子产的外交政策改革及其影响[J].江汉论坛,2006(2).
[10]朱保安,杨千仪,朱润,等.河南省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略论[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
中图分类号: K225/B933/I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161(2019)03-0102-04
收稿日期: 2018-10-25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春秋郑子产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2017-ZZJH-228)
作者简介: 朱保安(1964-),男,河南温县人,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