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六忌”_家庭教育论文

家庭教育中的“六忌”_家庭教育论文

家庭教育中的“六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庭教育论文,六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篇讲到家庭教育中家长必须做到“六要”,本篇讲“六忌”。

一忌只关心生活和分数,不关心心理健康

先谈谈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达到一个完好的状态。只有同时具备健康躯体和健康人格的人,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因此,它提出了“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的口号。

据北京市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门诊疾病构成统计:儿童心理障碍患者1993年占67.71%,1994年占80.77%,1995年占90.78%, 成直线上升趋势。专家预测:21世纪将出现心理障碍大流行。

现代社会的复杂和竞争,对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使心理承受能力的增长高于社会发展对它的要求,才能避免心理疾患的产生,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家长要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健康人格,迎接未来时代的挑战。要教育孩子:

①思维不要绝对

要多渠道思考问题,不要把人生的希望放在“必须”、“唯一”的赌注上,一旦失利,无法承受。要从绝对化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像有的家长教育考学落榜的孩子“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就避开了“必须”、“一定”等绝对化信念的左右,取得了好的教育效果。

②遇事常想别人

这是最重要的一条。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只想个人利益而不想个人责任,极少关注他人为别人着想。这就会患得患失,心理失去平衡。而多想别人利益就会明确自己应承当的责任, 就会无私无畏。我们教育孩子,提倡“四多”一“强化”,即多念别人的好处,多看别人的长处,多想别人的难处,多给别人益处,强化为他人服务的观念。

③平时广交朋友

性格孤僻,没有朋友,遇事只能闷闷不乐,冥思苦想,没有交流,无处发泄。而多渠道交流,通过别人看自己,了解别人更大的不幸是治疗自己不幸的良方。

二忌期望值特高而实际帮助却极少

现在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陷入了“过高、过多、过急、过早”的“四过”误区。这里首先是一个更新观念的问题。不可能人人都上大学,不可能人人都当这“家”那“家”,发达国家的绝大多数人也是工农劳动者。社会需要各级各类方方面面的劳动者,火箭不是靠少数科学家才上天的,开车的坐车的修车的卖车的都是人才。对孩子的期望要实事求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要以“孩子,你能行”、“孩子,我来帮助你”做为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设身处地为孩子分忧、解难而不要逼孩子。不切实际的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只会事与愿违。当我们无休止地要求孩子时,我们首先应当想想给了他多少实际的帮助。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孩子如果这样不切实际地要求我们,结果又会如何呢?

三忌只重视金钱物质刺激却忽视精神鼓励

有些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家长,常常采取拿钱买分的办法,其实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来源于他的学习需要和动机。金钱物质激发起的低层次的内驱力会随需要得到满足而逐渐减小,而精神鼓励激发起的高层次的内驱力才会随着需要的满足不断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引发层次更高强度更大的驱动力,持续不断地推动他的学习活动。这种持久而稳定的驱动作用,能使孩子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专心于学习活动,而不会轻易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金钱、物质利益的诱惑是当今社会无法避免的,我们应当怎样对中小学生进行金钱观的教育呢?我想向家长介绍港、澳、台代表在海峡两岸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讨会上的观点——

①金钱不是白来的

②金钱不是万能的

③花钱是要有节制的

④不义之财是不可取的

⑤富裕的钱可以支援别人

四忌只想怎样爱孩子却不想怎样要求和教会孩子爱您

如今的父母爱孩子可能是无微不至充满牺牲奉献精神了,可又有多少家长认真想过怎样要求和教会孩子爱您呢?请不要对孩子说,我有工资有劳保有公费医疗不靠你养老吧,要理直气壮地告诉孩子,我养你小,你养我老,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美德,这是天经地义并且写进了宪法的。著名作家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对儿童的教育不能只讲大道理,要施与具体的形象的爱。首先要要求和教会孩子关心父母,爱护父母。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家庭和睦;只有家庭和睦才能社会安定;只有社会安定才能经济繁荣;只有经济繁荣才能国富民强。孝敬父母绝不是一件小事情!孝敬父母的教育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一个孩子,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不爱戴,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呢?如果一个孩子对生身父母都没有深厚的情感,怎么能升华出高尚的爱国之情呢?有了爱的双向交流才能改变独生子女教育中“一强三差”的现象,而失去双向交流的爱就会失去人世间最宝贵的一切。当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身上发扬光大的时候,必然会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弘扬。

颠倒的孝敬应当重新颠倒过来,对孩子学会关心学会爱父母应当要求具体、检查落实。黑龙江省佳木斯一中在对学生进行“孝心献给父母”的教育时编的十条歌谣可供实践参考:

①自己的事自己办,不给父母添麻烦;

②家务劳动帮着干,多为父母减负担;

③对待父母有礼貌,早晚起居要问安;

④探亲访友离家长,禀告父母莫挂牵;

⑤衣食住行讲礼貌,尊老敬长想在前;

⑥艰苦朴素少花钱,不跟别人比吃穿;

⑦思想学习勤汇报,恳求父母多指点;

⑧批评教育不顶嘴,感谢父母要求严;

⑨养育之恩重如山,儿女责任记心间:

⑩为人处事德为本,敬重父母孝当先。

五忌只要求孩子老实听话,把孩子管呆管“死”却不注意发展他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

我们提倡教育孩子孝敬父母,但孝敬不等于孝顺,一字之差,反映了如今孝道的根本差异。现代社会需要孝敬,现代社会需要现代形式的孝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封建孝道观应当抛弃。鲁迅先生曾经讲过:“驯良之类绝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是没出息。‘爸爸’和长辈的话,固然也要听的,但必须说得有道理”。妻质教育要求我们走出“听话教育”的误区,要注意个性发展的教育,而个性发展的核心就是创造能力的发展。问题意识是创造性思维的根源,饭桌上,我们与其问孩子得了多少分不如问他发现了什么问题。当孩子向我们发问的时候,我们不妨先问问他。“学贵有疑”,我们要鼓励孩子发问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背答案。

陶行知先生曾经就“猫和老太太有什么相同点”,分别问过中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中学生说,都有生命,都会呼吸。而幼儿园小朋友则说,都怕冷,都爱吃鱼,都爱睡觉,睡觉时都打呼噜,平时都爱自言自语。论文化知识水平,中学生比幼儿园小朋友高得多,为什么答案却远不及后者精彩,就是长期追求一个答案的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他提倡“大人坐两厢,孩子坐中央,你若不篡位,万事好商量。”让孩子从小形成积极性的需要心理是日后容易接受正确教育的基础,自主能力与自我教育能力是外现与内化的关系。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要造就一代有责任感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有交往合作能力和终生学习本领的跨世纪接班人。

六忌在孩子犯错误时大惊小怪,简单粗暴或倚老卖老,空洞说教却不能设身处地、朋友式地谈心相助

要有容忍孩子犯错误的气度,要努力创造使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使他们觉得有路可走,有台阶可下。少一点说教,多一点聆听;少一点训诫,多一点接纳;少一点遏止,多一点疏导;少一点做作,多一点真诚;少一点满足表面屈从,多一点追求内心转变。让孩子乐于接受,情趣共鸣。要注意纠正违反教育规律的两种现象,一是不认识教育有个过程,对思想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二是中断教育过程,或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或上纲上线说过头话,甚至拳脚相加,以力服人。这里我要向家长介绍温世春先生对不同性格孩子采取的不同教育方法。

①激动型

特点:活泼爱动,抑制力差,任性,缺少耐性。爱胡闹,爱损坏东西,纠缠大人,爱发脾气,爱哭,乱动。

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找到发泄精力的适当途径,如讲故事、做游戏、进行文体、智力活动,在活动中注意约束他们多余的好动性,要求他们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以增强耐心,不要轻易满足他们的不合理要求,以抑制其任性。在身体活动中要安排适当角色以控制其出风头。在家庭中要注意消除其依赖心理,切忌形成特殊地位。

②抑制型

特点:不爱动,不爱说话,不愿交往,不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不愿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喜欢独自干一些安静的事。

教育方法:要注意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胆量;要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他们的信心;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他人交往;要悉心体察关怀以发现他们的心理障碍并帮助及时消除;要努力使家庭气氛活跃、向上、轻松、和谐。

③固执型

特点:这种个性的孩子想要什么就必须立刻给他们什么,想做什么就得马上答应,稍有延缓就大吵大闹。

教育方法:尽量不要采用命令式,最好采用建议和忠告的方式提出家长的意见。建议引导他们逐渐改变固执的心态。要有足够的耐心,特别注意方法。从小就要适当要求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该做的必须无条件做好,不合理的要求决不能轻易满足。

正是:家庭教育求实效,“六要”“六忌”应做到;

全面发展有特长,主动进取素质高。

标签:;  ;  

家庭教育中的“六忌”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