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与政治课教学的调查与分析_政治论文

学生参与政治课教学的调查与分析_政治论文

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参与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中学生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参与度是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与学的过程并保持较强的学习迫切性的程度。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培养学生稳定持久的意志力,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但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义务教育的深入和高中教育的逐步普及,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也随之出现:一方面,国家和家庭在教育投入上日趋增加;另一方面,部分学生无心学习且在学习活动中参与的热情日益减退。这种弱参与现象,严重阻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为此,我们几位同仁密切配合,对本校学生的参与现状作了一次普遍深入的调查,以期发现存在的一些规律性问题,并对症下药找到一些教改探索的有益思路和对策。

一、调查量表

根据学生参与的基本理论,参照专家研究的经验和建议,我们制定的量表如下:

请从以下的五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你实际情况的选项,填入题后的括号中。(A.总是这样B.经常这样C.有时这样D.很少这样E.从不这样)

(1)我发现牢记概念、原理和结论是学习政治课的最好方法

()

(2)阅读新材料时,我会联想学过的东西,并会有新的发现

()

(3)我觉得记一个问题的情境和细节,比全面理解更好()

(4)在学习过程中,我总是先向自己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帮助我理解主要内容(概念、原理和观点)

()

(5)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

  ()

(6)我一般用和老师相同的思路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

(7)在政治课学习中,我喜欢记忆解题技巧、角度与思路,这是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8)我觉得通过反复做题来记忆政治知识、观点是学习政治课的最好方法()

(9)对于热点或焦点问题,我会跟踪、持续研究

()

(10)当讨论新的问题或观点时,我会经常发言()

(11)我在政治课上很尽力 ()

(12)当老师提出新的问题、观点时,我注意力非常集中()

(13)如果我第一次不能把问题回答出来,我会查阅资料再试下去()

(14)我经常参与政治课堂的讨论、交流 ()

(15)当我回答问题发生错误时,我最后总能自觉纠正 ()

(16)我在政治课上用一切办法使自己明白老师讲的内容()

(17)虽然政治课学习很艰苦,但是我感到完成学习任务是愉快的()

(18)我觉得政治课学习是快乐的,我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兴趣 ()

(19)政治课内容很枯燥,但是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我感到很高兴()

(20)当我在做政治课堂作业时,我觉得有满足感

 ()

(21)当我开始学习一些新知识时,我觉得很兴奋

 ()

(22)我对思考一些新问题总是有兴趣,政治课总是给我带来快乐()

(23)在政治考试时,我总是有些担心,担心分数不理想  ()

(24)我不太喜欢上政治课 ()

(25)我很讨厌做政治习题或作业

 ()

二、调查及分析

1.思路

政治课教学中的学生参与,本质上是一个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内在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涉及认知参与、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据此,调查过程、调查量表中的第(1)题至第(8)题为认知参与量表,第(9)题至第(16)题为行为参与量表,第(17)题至第(25)题为情感参与量表。

2.调查过程

问卷调查

被调查对象的选择:为使调查结果客观、真实和更具有代表性,我们分别选择了本校初中、高中与教改实验班、普通班进行调查,其中有效答卷为:初中120份,高一138份,高二204份,高三106份,样本总量568人(份)。

3.结果与分析

(1)认知参与状况分析

从统计结果显示:第(1)至第(4)题,选择A和B的分别为38.14%、29.85%、30.69%、27.99%;第(5)题至第(8)题选A和B和C却分别高达79.63%、83.83%、67.66%、75.45%。

认知参与,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策略和自我监控等方面的因素,它表现为积极参与和表面参与两种形式,它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思维层次相关联。调查结果明显表示,学生的学习策略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学习情境和材料的意义和本质,有明显跟从老师为主的学习策略。对概念、原理和观点缺乏深刻的理解,仅满足于记忆这种表面层次的学习策略,对知识的组织和理解能力不高。

思考与对策:

调查结果是我们每个教师所不愿看到的,但同时提醒了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进行反思。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参与程度的不同,对学习质量和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要切实提高学生在政治课学习中的认知层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帮助、指导学生摒弃只靠记忆、机械练习等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运用联系和理解的策略进行学习,加强对概念、原理和观点实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充分使用电教等媒介,用足够的感性模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辅助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克服依赖家长和老师的盲从习惯。笔者在观摩政治优质课和总结一些典型课案设计时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合理设置问题障碍,梯度适当,方式灵活,并引而不发,就会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思维的“愤悱”状态,教学效果会得到明显的改观。

第三,注重对基础知识之中渗透的思想方法的整合和提炼,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阶段总结和反思能力,提升学生的认知层次。

(2)行为参与状况分析

从统计结果看出,在这8个行为参与测试题中,选择A和B的百分比分别为:34.88%,21.25%,40.72%,48.50%;38.47%,25.00%,36.68%,47.31%。选A的比例更是低得惊人。

学生参与是以学生行为参与为载体的心理活动。行为参与是一种基本的参与形态,它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行为中表现是否积极,它包括学生在课堂中的努力程度及课外相关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上课注意力的集中、努力程度和持续学习、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不足,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思考与对策: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参与是我们的教学获得成功的基石,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行为参与到位是每个教师都必须思考的。我们认为:

第一,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根据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切忌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第二,不断强化学生行为参与的内驱力。学生的行为活动,是学生心理投入的载体,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交流、讨论的氛围,逐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专心和努力程度,保持注意力的持久性,努力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第三,要注意调控学生行为参与的延续性和连贯性,行为参与,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3)情感参与状况分析

从统计结果看出,第(17)题至第(22)题选A和B的分别为47.61%、38.62%、55.54%、30.99%、36.83%、30.99%。而第(23)(24)(25)题选D和选E的分别为:19.17%、33.24%、35.34%。

学生参与,本质上是指学生对一个活动情感上的参与过程,它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强度和情感体验,是学生关于学习的一般目的和信念在学习活动中的整体反应。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有55.54%的同学始终为自己克服困难取得好的政治课成绩而高兴,有33.24%的同学不喜欢上政治课,有35.34%的同学讨厌做政治习题或作业。真正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在政治课学习中的乐趣感体验不够强烈,对政治课普遍存在焦虑感,甚至厌倦和恐惧。

思考与对策:

心理学研究指出:情感在组织个人相关的信息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是学生参与活动的强有力的先导动力。为使学生在政治课学习活动中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我们的教学应该做到:

第一,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向学生充分展示政治课知识的生成情境、应用价值和意义,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好奇心,并不断获得满足感;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建立良好互动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又“信其道”;通过政治教师这一桥梁和纽带,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政治课的乐趣和对政治课的情感认同。

第二,洞察学生心理,充分利用成功教育。一些学生都认为,虽然他们不一定很喜欢政治课,但是通过努力学习能取得好成绩,总是能够给他们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教学中不妨把门坎降低一点,让更多的学生能感受到自己的政治课成绩在不断地进步,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多表扬,少批评,逐步消除学生的厌倦情绪和恐惧心理。

第三,强化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政治课不仅仅是为了升学考试,更重要的是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懂得做人的道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只要有坚定的信心和不懈的努力,循序渐进,就一定能够学好政治课,焦虑感自然也会消失。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政治课学习活动中已有一定的参与程度。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政治课教学所期待的学生高认知参与、高行为参与和高情感参与的动人场景就一定会出现。

标签:;  ;  

学生参与政治课教学的调查与分析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