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第六幼儿园 719000
摘 要:区域活动是近年来在我国幼教课程改革中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最能真正体现幼儿自主性的方式,其教育目的在于让幼儿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教师要从一个主观意识浓的引领者转变成一个尊重幼儿自主意愿,积极促进幼儿按自己的步调发展的支持者和推动者。
关键词:大班 区域活动 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每个孩子能在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下,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进行活动。他们个性化的兴趣得到满足,学习的原动力得到激发。这样的学习,就有可能使幼儿获得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关于幼儿大班区域活动的指导,笔者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体会如下:
一、教师的观察是指导区域活动的基础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所反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从幼儿的根本需要出发,并根据幼儿的需要,对所设置的区域活动目标、内容、材料进行调整。如大班幼儿所开展的阅读区,制订的活动目标是:通过自主选择和阅读图书,促进幼儿社会性和独立性的形成;通过图书角的创设和利用,形成读书、爱书、护书的良好习惯。刚开始时,幼儿对阅读区的图书很感兴趣,都争着要到阅读区,可过了一段时间后,幼儿们都不愿到阅读区了。这时,通过观察得知幼儿在阅读区没有交流,对图书不感兴趣了。这时就要适时调整阅读区的目标,通过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交流,促进幼儿早期阅读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活动中让幼儿和幼儿、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图书,用交流、交换图书等方法,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区的活动中来。总之,区域活动的目标、内容、材料不是静止的,需要以幼儿为主体,关注幼儿发展的需要,适时做出动态的调整,使区域活动的开展更加合理、有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根据年龄特点,建立合作规则
在区域活动中,我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作为我的指导目标,在与幼儿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对活动区的活动提出了“三不”“三要”的规则:“三不”:不乱窜,不争抢独占玩具,不大声喧哗。“三要”:要合作,要商量,要帮助。并把这些规则绘成幼儿能理解的图案,张贴在区域活动最显眼的地方,让幼儿进入区域马上就能看到规则,并能自觉遵守区域活动规则。
三、重视榜样力量,巩固行为习惯
在区域活动中,及时观察每位幼儿行为表现,讲评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相互欣赏,共同分享体验合作快乐。对有点滴进步的幼儿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强化反馈机制。如:“这是你们一起完成的,真棒!”“今天你又多了一位朋友”等等。
四、指导的适时性
幼儿在游戏中应有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的权力。教师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学会等待,寻找合适的介入时机,在幼儿真正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指导。适宜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正是他们的学习过程。对于幼儿区域游戏的指导,要建立在观察了解幼儿的想法与需要的基础上。教师适宜的观察和适度的等待,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在看到孩子出现问题时教师会忍不住直接介入孩子的活动,剥夺了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其实,在我们看到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不妨再等一等、看一看,还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相信幼儿也会从自己的探索里收获更多。适宜的观察能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探索、体验、学习和发展。
1.适时介入。教师要把握介入时机,寻找合适的介入时间。在幼儿将要放弃活动时,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提升在这方面的经验。在幼儿发生争执时,教师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互动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孩子们就会在活动中形成友好、互助的良好品质和合作的精神。在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要及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帮助幼儿顺利地继续活动。这样的介入在不影响幼儿活动进程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对教师的依赖,有利于幼儿主动、积极地的参与活动,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适当指导。区域活动中,如果教师的指导太突出,那就会使教师处在一种主导地位,会限制影响幼儿的活动。教师要利用自身行为的榜样示范的暗示作用,体现教师的隐性指导,与幼儿产生互动。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应关注每个孩子不同于他人的学习特点和能力特征,采取适宜的方式,引导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例如:对中班幼儿应采取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活动;对大班幼儿应更趋于理性,提升幼儿的活动经验,不断地向孩子提出新的挑战,继续引发孩子新的思考,促使幼儿从中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适当的分享交流,有助于引发与促进区域活动之间的互动
分享交流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起着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可帮助幼儿在不断总结与吸收之前经验有益养分的基础上,积蓄力量,在更高的起点与层次上开展新的活动。因此,适当的分享交流同样能够有助于引发与促进区域活动之间的互动,进而有助于区域活动的不断丰富与深化。例如,在益智区,幼儿利用雪花片练习排序,很多幼儿练习的是ABAB的排序,这时甜甜练习出一个ABBABB的排序,其他幼儿见了,产生了分歧,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教师就让甜甜再排一次给小朋友看,并让她说说有什么规律在里面。甜甜告诉小朋友:“我排的一直是红绿绿红绿绿。”这时老师就表扬甜甜:“甜甜的这种方法真不错,我们一起来找更多的规律,然后告诉别的小朋友”。教师在这次分享交流中可以看到:甜甜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要比其他幼儿好一些,就可以指导她探索不同的方法。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能让幼儿自发自愿地进行交流、讨论,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积极表达情感、共同享受快乐和经验,最终取得经验,利用经验。
综上所述,区域活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已显露出它的独特魅力,尤其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幼儿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做,避免我们教师在工作中的一些失误,孩子一定能在区域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华爱华 通过游戏区游戏来实施指南[M].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魏林彤 大班语言区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实践探索[J].幼儿教育研究,2017,(6)。
[3]蒙丽媛 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行为的研究[J].科教文汇,2017,(3)。
论文作者:慕凤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月总第1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3
标签:幼儿论文; 区域论文; 教师论文; 活动中论文; 孩子论文; 大班论文; 互动论文; 《教育学》2018年1月总第1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