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盆腔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论文_范玲,向江霞(通讯作者)

范玲 向江霞(通讯作者)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重庆 404000)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将妇科盆腔手术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1例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71例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态度、治疗效果、并发症预防、预后效果)、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易为患者所接受。

【关键词】妇科;盆腔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008-02

Nursing research of gynecologic pelvic surgery in prevention of lower deep venous thrombosis

Fan Ling, Xu Hai (correspondent author). Central Hospital of Three Gorges, Chongqing, 40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nursing effect of gynecologic pelvic surgery in prevention of lower deep venous thrombosis. Methods 142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 pelvic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71 patients received perioperative routine nursing as control group. 71 patients received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s observation group. Results Incidence of lower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 Nursing satisfaction (nursing attitude, treatment effect,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prognosis) and postoperative life quality score (social function, physical function, physiological function, general health)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risk of lower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 pelvic surgery, which can improve life quality and easy to be accepted by patients.

【Key words】Gynecology; Pelvic surgery; Lower deep venous thrombosis; Nursing

妇科盆腔手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较高,其发病率约为11%~29%[1-2],由于临床表现较为隐匿,发生典型症状者不足1/3,很多患者无典型表现而发生漏诊,未给予及时治疗,可能造成患肢部分功能丧失,严重时血栓脱落可引发肺栓塞而危及患者生命。如何确保手术疗效的同时,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话题。此次研究对71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实施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1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1例,年龄为24~66(46.7±10.5)岁,病症:子宫肌瘤14例、异位妊娠27例、卵巢肿瘤12例、阴道前后壁脱垂7例、子宫内膜恶性肿瘤6例、输卵管积水3例、盆腔炎性肿物2例。观察组患者71例,年龄为23~67(46.3±11.2)岁,病症:子宫肌瘤15例、异位妊娠28例、卵巢肿瘤10例、阴道前后壁脱垂5例、子宫内膜恶性肿瘤7例、输卵管积水2例、盆腔炎性肿物4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流程及有关注意事项,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其有效的疏导和安抚,详细介绍术后护理事项,要求患者家属协助配合,实现日常护理等。

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术前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尽量消除各种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通过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信任度,注意患者的注意力,为患者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知识,要引起患者的重视,尽量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积极性。术中护理时,指导患者取截石位,为患者准备弹力袜,不要因下肢过度外展而造成长时间受压,影响手术疗效,必要时,可在术中加入SCD压力抗栓泵以协助治疗。术后护理时,要指导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及早开展膝关节的伸屈运动,术后2h帮助患者取下弹力袜,而SCD压力抗栓泵要等到患者可以完全下床活动后才可以停止使用。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每隔2h,协助患者更换体位1次。

1.3 评定标准

护理满意度标准:采用自制调查表,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治疗效果、并发症预防、预后效果,由患者画勾评定满意或不满意。

生活质量评分标准[3]:采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SF-36,内容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分别计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用SPSS 16.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无法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时,可能导致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从而造成患者下肢丧失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会影响到患者的手术疗效及预后状况。因而在妇科盆腔手术期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4-5]。

围手术期常规护理中,当患者症状出现后,才会给予患者相关的干预措施,而此时患者往往已经出现下肢水肿和皮肤变色,且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即便给予患者后续护理,也无法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且随着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会增加,也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则不同,其旨在于早期干预,防范于未然,通过提前分析妇科盆腔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给予积极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可将发病风险降到最低,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大大降低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效果显著。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态度、治疗效果、并发症预防、预后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更易为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所接受和认可,得到了绝大多数患者的好评。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经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妇科盆腔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从诸多因素方面均有体现,因而认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林素琴,林剑芳,洪飞等.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36-137.

[2]赵涤.妇科盆腔手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J].中国病案,2013,14(6):80-81.

[3]欧阳彦,潘晓霞,王朝晖等.SF-36量表评估Fabry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4,30(3):201-205.

[4]伍香姑.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1):118-119.

[5]叶为群,凌琳,李学华等.围手术期干预对高危人群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7):76-79.

论文作者:范玲,向江霞(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2

标签:;  ;  ;  ;  ;  ;  ;  ;  

妇科盆腔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论文_范玲,向江霞(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