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多维度测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维论文,测量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展是人类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维度内的活动,因此,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既相互联系,又不相同,是一个包含社会、环境在内的多维指标。经济增长是单纯的经济总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是生活质量的提高。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一般是正相关的函数关系,经济的增长往往带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之间,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却往往是负相关的函数关系。
实际上,人类在全球200多年工业化的过程中, 多数时间里只关注经济增长(国民生产总值GNP)一项指标,并以人均GNP作为衡量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进步的主要标志。直到1990年,联合国开发署(UNDP)在发表的《人文发展报告》中引入识字率和人均寿命两项社会人文指标,从教育和社会生活质量两个方面弥补了单一经济增长指标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二维指标联系。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能离开赖以存在的外部环境,不能以损失环境为代价,必须取得环境的同步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包括环境综合指数在内的多维经济发展测量体系。
经济发展新的多维指标体系应当具有综合代表性、逻辑因果性、相互制约性和可计量比较性。经济增长显然可综合代表经济总量变化的结果,联合国提出的识字率和人均寿命作为社会人文指标和经济增长之间有着普遍的、直接的因果联系,但社会人文指标是多因素影响的,有时人均收入水平高的国家在识字率和人均寿命方面未必高于人均水平低的国家。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94年科威特人均GNP为19420美元,成人识字率79%;斯里兰卡的人均GNP只有640美元,但成人识字率高达90%;菲律宾人均GNP为950美元,成人识字率更高达95%;中东和北非的平均人均GNP为1580美元,成人识字率61%,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平均人均GNP为860美元,成人识字率也高达83%。显然,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家普遍重视教育的社会文化传统,也许比“美元”更有效地降低了亚洲地区的成人文盲率,但从全球看,高收入国家比低收入国家的识字率高仍是现实。在人均寿命指标方面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人均GNP达3880美元的加蓬,出生时预期寿命只有54岁,而人均收入只有380美元的阿尔巴尼亚,出生时预期寿命高达73岁,似乎人种、地区气候和生活方式有时也比“美元”更能延年益寿,但从全球看,高收入国家通常比低收入国家的预期寿命更长,见下表:
1994年世界各地区的平均人均收入、经济增长率、预期寿命和成人识字率(%)
地区 人均GNP(美元)
增长率(%)
高收入国家和地区 23420 1.9
中上等收入国家 4640 1.4
中下等收入国家 1590-1.2
低收入国家 380-1.1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3340 0.6
欧洲和中亚 2090-3.2
中东和北非 1580-0.4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860 6.9
撒哈拉以南非洲 460-1.2
南亚320 2.7
地区 预期寿命(岁) 成人识字率
高收入国家和地区77 95%以上
中上等收入国家 69 87%
中下等收入国家 67 …
低收入国家 56 56%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68 87%
欧洲和中亚 68 …
中东和北非 66 61%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68 83%
撒哈拉以南非洲 52 57%
南亚61 50%
资料来源:根据《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整理;经济增长率为1985-1994年年平均增长率
环境指标作为经济发展的矢量之一,同样应当具有综合代表性、逻辑因果性、相互制约性和可计量比较性的特征。环境因素几乎和社会人文指标一样复杂多样,既有人均资源拥有量,资源消耗量等正相关指数,也有环境污染等负相关指标,从资源拥有量、资源消耗量、环境污染等指标看,人均资源拥有量越高,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可持续性越强,但缺乏资源的国家可通过进口贸易和生产的集约化加以改善,因此,人均资源拥有量和资源消耗量指标的意义也有所减弱。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增长相联系,工业化伴随的环境污染目前仍在发展中国家持续,但在经济结构已经完全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环境质量正在改善。环境质量显然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社会生活质量提高正相关。
环境质量指标可以国际性的环境质量标准为基准,考虑可计量比较性的要求,编制综合性的单一环境质量指数,达到国际性的环境质量标准为100%,各国环境质量指数在0-100%之间。 以此测定各国的环境质量指数,排出各国的环境质量指标序列。我们可以采用传统的统计排序方法,将经济增长指标、社会人文指标和环境质量指标由高到低、按各国的综合排序得出各国经济发展的排名,得分越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根据综合排序结果,我们可以建立三维或多维经济发展序列测量体系。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考虑建立经济发展的多维动态图形测量体系,即“经济发展圆”。一是经济增长矢量(R); 二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矢量;三是社会人文指数矢量,以预期寿命为代表(S);四是环境质量指数矢量(E)。(在多维测量指标体系中, 所有的矢量指标必须调整为正向指标,如将通货膨胀率调整为通货紧缩率,环境污染指标调整为环境质量指标)见下图一:
(图一)
四维矢量经济发展四维动态测量体系将目前世界不同经济发展状况的国家分为四种类型:
A.低增长、低收入、低环境质量、低识字率的最不发达国家,如南部非洲和南亚;
B.低增长、高收入、高环境质量、高识字率的北美、欧洲;
C.高增长、低收入、低环境质量、高识字率的东亚、中亚、拉丁美洲及太平洋国家;
D.低增长、高收入、低环境质量、低识字率的中东和北非国家。
各国不同的收入水平、经济增长率、社会人文指标和环境质量指标,构成不同的经济发展图形。随着这些指标的变化,各国的经济发展图形随之变化。如下图二所示:
(图二)
世界上不同国家和一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发展特性。在农业国家,人均收入和经济增长率普遍偏低,社会人文指数也相对偏低,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损害很小,环境指标很高(2-A)。 工业化初期,经济增长开始加速,人均收入逐渐增加,社会人文指数有所提高,工业化生产导致环境质量指数开始下降(2-B); 但随着工业化的逐步扩大,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社会人文指数随之提高,环境指数随工业化的扩大而急剧下降(2-C);工业化后期,社会经济进入服务社会,工业生产减少,经济增长在低水平上稳定增长,但工业化带来的高收入使社会人文指标大大改善,社会用于环境的投资增加,环境指标也有所改善。总体而言,随着由农业社会、工业化社会和服务社会的发展过程,各国的经济发展半径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均衡,各项指标的发展也更加协调(2-D)。
“经济发展圆”提供了经济发展多维测量的基本工具。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经济发展的测量也越来越细。世界银行在1997 年4月6日出版的《1997年世界发展指标》中,以“发展就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测量指标,这些复杂的指标在人们通常的一维指标测量中是无法实现的,而在经济发展圆中,几乎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测量指标。经济发展的指针指向相应指标就可以作出相应的比较。但过细的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在增加统计分析难度的同时,由于一些指标的相关性降低也降低了经济发展测量的质量。特别是过量信息往往会导致信息泛滥,影响统计分析的效率,干扰分析的结果。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提出了相对简化为19项指标的经济发展测量指标体系,这19项指标中缺少环境指标,大大降低了这套指标体系的测量价值。
新的多维经济发展测量体系应当以最简洁的指标、最大可能地反映经济发展的水平。大体为四类指标:一类是经济指标,包括人均GDP、经济增长率、通货紧缩率、就业率。这四个经济指标基本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水平、速度、状态;二是社会人文指标,包括出生时预期寿命、平均识字率、人均文化支出的比率、人均居住面积。这四项人文指标基本上反映了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活质量提高的水平与状况;三是环境指标,包括人均资源拥有量、人均能源消费量、人均环境支出比率、环境质量指数。基本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与环境的共进性。这十二项经济发展指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可测量性,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多维测量指标体系。如图三所示:
(图三)
在上述指标体系中,通过方向调整,如将通货膨胀率调整为通货紧缩率,环境污染指标调整为环境质量指标,使各类测量指标都可以增量(矢量)表示,正向指标越高,表明其经济发展状况越好(经济负增长、通货膨胀等负向指标则相反)。但同时存在的经济增长率、通货紧缩率、人均环境支出比率等以比率反映的指标和预期寿命、人均资源拥有量、人均能源消费量等以数量反映的两类不同性质的指标。对此,可以将后一类指标比率化加以调整。方法是以世界平均水平作为1, 如假定世界预期寿命为60岁,塞拉利昂的预期寿命是40岁,那么其预期寿命指标为0.66;而预期寿命高达78岁的法国,其预期寿命指标为1.30。对于经济增长率、通货紧缩率等存在“正增长”和“负增长”的指标,可用正负号加以区分。当经济出现“负增长”或通货膨胀时,在相应指标上标负号“-”。如通货膨胀率是6%,那么在通货紧缩率的后面加“-”号,表示通货紧缩率是负值。
考虑到多维经济指标同样需要引入“时间”坐标,以反映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可以在“经济发展圆”的下面引入时间坐标。下面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1990年、1997年中国的人均GNP、平均经济增长率、通货紧缩率、出生时预期寿命四项统计指标,绘制的多维“经济发展圆”如图四所示。其中,人均GNP按照美元统计,以100美元为基本单位;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以人均GNP增长率计算; 出生时预期寿命假定以国际平均60岁水平为标准单位1。
人均GNP平均经济通货紧出生时预
(100美元)
增长率(%)
缩率(%)期寿命
1990年3.53.9
-1.6 1.13(68.3岁)
1994年5.3
11.8 -21.7 1.15(69.3岁)
(图四)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一个图表内看到不同时期经济、社会、环境等多项指标的状况。
如果以世界平均指标作为经济发展测量的基本半径,按经济发展测量需要将不同经济、人文、环境指标划分为红区、黄区和绿区,从而成为国民经济整体状况和景气波动的晴雨表。通过指标体系的相关性可以模拟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从而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中国在执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战略时,应当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多维性趋势,尽早采用多维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和国际社会的经济测量体系相一致,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减少经济发展畸形化带来的消极后果和巨大代价,使中国的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转向以提高生活质量为基本目标的新增长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