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管理不断加强,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断提高,巩固了农业基础地位,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从总体上看,当前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地方建设用地布局散乱,土地资源利用粗放,闲置、浪费土地现象比较普遍,影响到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要求行政管理部门统筹土地发展,在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各方面都做到规划管理,从而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土地;规划管理;问题研究
1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原则
1.1坚守三条红线原则
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规模不突破、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坚持试点先行,总结完善后再逐步推开。紧密结合本村自然、经济社会现状,人口和发展需求,以保障村庄发展的土地利用需求为基础,科学合理统筹安排田、水、路、林、村、房各类用地。
1.2节约集约用地原则
通过节约集约途径和综合平衡手段全面统筹、合理组织村级土地资源利用。农村建设用地布局方面,在落实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农村建设用地规模的基础上,遵循村域经济发展需求,采用“集中为主、分散为辅,分散中适当集中”的布局模式,切合实际用地需求。农村建设用地规模方面,农村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的手段,有效提高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1.3因地制宜原则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应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制定规划方案和实施措施,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针对规划决策及相关问题,广泛征询、积极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在落实上级规划目标任务的同时,解决本村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
1.4公众参与原则
村级规划编制中,应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针对规划决策及相关问题,广泛征询、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
2农村土地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障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乱批乱建、未批先建、毁坏耕地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2.1耕地使用不规范情况较多
目前,由于我国实行土地承包30年不变,广大农村现存的农用地管理模式,基本上是按照土地下户时农户、人口的分配土地订立承包合同,明确30年不变的。这一做法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带来了很多弊病。一则村里的人口变动使土地多寡现象凸显,土地分配有失公平。二是一些人看重眼前利益,随意改变土地使用类型,在耕地上建房、种树,严重蚕食了有限的耕地。
2.2粗放经营,有耕地闲置状况
由于耕地面积较少,仅仅靠农作物收成无法维持生活,多数居民选择了外出务工,有的甚至举家外出。农田便让给其他人种,这样一户种着多户的地,粗放经营,广种薄收,或者干脆不种,造成农田荒芜,严重威胁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3土地缺乏有效整合,农作物种植的选择有待优化
耕地的零星给农户的管理带了诸多的不便,又不宜采取机械耕作,使劳动力的生产率下降,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土地的有效利用。其次,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往往是农户想种什么就种什么,缺乏正确的方法指导,也造成耕地质量较低及生产率下降。
2.4村庄现状布局散乱,土地利用率低
居民点分散建设,布局零乱,占用土地面积大。居民点建设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缺少对村民建房用地的规范管理,农户建房选址比较随意,致使居民点布局散乱,各家宅基地无序建设,规划滞后所造成的后果日益凸显。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出现了“马路经济”,公路建设到哪,房子建到哪,埋下了安全隐患,也占用了大量土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村民住房建设标准差、乱。村民建房一户一样,没有统一设计,统一标准,靠农村“建筑师”自行建设,住房大小不一,高低不同,致使新建住房达不到应该达到的美观和质量要求。此外,基础设施水平低。村内道路不成网,高低不平、宽窄不一,给排水无要求,下雨天污水满街。“死胡同太多”,房前屋后空间大,浪费土地,公益设施配套严重不足,雨天满身泥,晴天满身土,降低了居住环境水平。
3完善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对策建议
3.1以科学发展的理念指导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是农村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统筹协调所作的战略性、宏观性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等重大决策,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需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强农村土地利用的用途管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用地保障,充分发挥农村土地对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利益的多重保障作用。
3.2建立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共同责任机制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共同责任包括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共同责任,其核心是理顺土地管理部门与政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在农村土地规划编制上的关系,明确各部门在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上的共同责任,防止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各级地方政府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各唱各调。
3.3完善规划实施方案,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坚持规划引导
结合村庄特色,充分考虑村庄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展望村庄未来发展定位的基础上,与上位规划衔接的前提下,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方案。规划编制过程中,广泛吸收各有关部门和乡镇干部参与,规划方案按规定开展听证和专家论证,广泛听取专家和公众意见和建议,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方案一经审查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全村各行业的用地规划在确定用地规模和布局上必须服从本规划,并与本规划相衔接。
3.4健全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监管制度,落实监管责任
俗话说,“三分规划,七分实施”。编得再好的规划.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管制度,强有力的实施措施,很难保证规划的有效实施。建立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监管制度,不但能对违法用地起到震摄作用,更能体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严肃性。加大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力度,改进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效果,改变行政监管为主的方式,实现从行政监管为主向社会管理为主的转变。
3.5需进一步确立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法律地位
提高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法律地位,制定相关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法规,加大规划的执法力度进一步体现规划的严肃性。建议将土地规划立法列入全国人大立法内容,使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肃查处、纠正违反规划批地用地和违法修改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
严控宅基地面积对于新批准的宅基地执行国家、地方有关规定,宅基地批准面积严控在标准内;对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宅基地超标,引导其自动退回超标面积并在其翻建或另选址新建时严控标准。总之,通过建立以保障规划实施基本法律为核心、专项法规和地方法规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规划的法律地位,保障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规划实施的效率。
4结论
综上,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确保农民收益,在遵循坚守三条红线、节约集约用地、因地制宜、公众参与的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共同责任机制、实施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监管制度以及确立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法律地位等对策建议,切实提高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水平,为经济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肖延茹.浅析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展望,2015(01)
[2]田立峰.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4(05)
论文作者:廖芳青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30
标签:土地利用论文; 农村论文; 土地论文; 耕地论文; 农村土地论文; 规划编制论文; 宅基地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