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经验和启示
田克勤 程小强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摘 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以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主要标志,经过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接续探索,党在带领人民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迎来了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入研究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总结其基本经验,分析其内在逻辑,对于新时代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本经验 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立足新时代,深入研究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总结其基本经验,分析其内在逻辑,对于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仍然任重道远。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把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推向前进,成为中国共产党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在对厦门市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的过程中,首先应通过资源调查确定厦门市旅游资源的承载力以及资源的自身优势,进而保障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1]
对于商场来说,其竞争力的体现通常为两个方面,即服务质量和商品更新的速度。商场的经济效益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室内环境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若环境舒适,能最大程度地激起顾客的消费欲望。商品销售速度加快,竞争力得以提升。室内设计是竞争力提升的基础保障,商场效益提升是环境设计的直接体现,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图1是某商场的内部结构图,仅供参考。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一次结合”的成功推进与“第二次结合”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基性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按照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以后即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刚刚脱离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依据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开辟中国革命道路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命题,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一次结合”成功推进和“第二次结合”提出的时期,大体经历了30年。这一时期,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历史课题,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际的结合,才能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些曲折,但仍然取得了不少独创性的成果。这些成果集中体现在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篇重要著作中,以及党的八大重要文献之中,为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实现历史性飞跃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转入社会主义建设以后,毛泽东同志也有好文章、好思想”,[2]这些思想无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要素,离开主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巨大努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可能实现。目前,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研究虽有“单主体说”、“双主体说”、“三主体说”、“四主体说”、“五主体说”等众多观点,但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这两大因素。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主体,人民群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性主体。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不断向前推进。
3.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深刻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原则,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3]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历史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4]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以具有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位于东昌府区东郊、徒骇河南岸的姜堤乐园,是该区开展乡村旅游的成功典型,2004年入选“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为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活动内容,姜堤乐园于2009年新建了国内单块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全的百亩中外葫芦大观园、以葫芦宴为特色的葫芦庄园大酒店和展示葫芦文化的博物馆,成为集观光、休闲、美食、科教于一体的葫芦文化体验基地。除姜堤乐园内的博物馆外,在堂邑镇和东昌古城区内还有两处,也是游客进行葫芦文化体验的重要基地。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积累了正反两方面宝贵的历史经验。深入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于党在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大胜利至关重要。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有:一是始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二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主线;三是始终紧紧依靠党和人民群众这一主体力量。
1.始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2#井于2018年3月27日至2018年4月3日进行了试验抽水、单井稳定流正式抽水试验及水位恢复。抽水延时61.5 h,水位恢复59 h,抽水成果详见表1。
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辟和发展的,但是其基础和源头可以追溯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照抄照搬苏联模式、苏联经验,还是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艰辛探索,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取得了许多独创性的成果: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将工作重心由革命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技术革命上来,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走一条有别于苏联模式的工业化道路;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要求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6]等一系列重要思想,领导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7]
在经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力挽狂澜,坚决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使国家工作重心重新回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8]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开始,历届党的代表大会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主题,并围绕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战略部署。贯穿这些党代会报告的核心命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由于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才使我国在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不论是开辟中国特色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形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贯穿其中的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党和人民经过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9]正如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的:“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0]同样,始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和实践主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2.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线,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一是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党一贯的鲜明态度,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否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会偏离正确方向,甚至误入歧途。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文革”结束后,针对“文革”时期林彪、“四人帮”歪曲、割裂甚至篡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文革”后“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给党内造成的严重思想混乱,邓小平明确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并通过亲自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线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既是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关系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是党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也是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之所以能够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在于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就在于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指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就在于党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命题,即“化”什么的问题。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就是探索、开创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5]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性力量。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奋斗的结果。无论上世纪的“两弹一星”,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等许多新事物的出现,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13]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14]进入新时代,党更是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亿万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条件、创造了经验。人民群众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珍视这一力量、尊重这份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并在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推进理论创新。重视历史借鉴,善于总结经验,是党的特点和优势,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不断向前推进、实现历史性飞跃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也都非常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而且善于从新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问题,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3.始终紧紧依靠党和人民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力量,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与自信
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中国向何处去”再次成为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重大问题。面对这样的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广大人民进行拨乱反正,深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分析党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的基础上,立足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问题,成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抓住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后的30多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重新开启、实现突破及持续推进时期。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中流砥柱,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力量,承担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取得过许多重大成就,也走过一些弯路、有过一些曲折。对这些弯路、曲折,我们党都及时进行了纠正。比如,面对“大跃进”中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的错误实践,党在1962年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开展坦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纠正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左”倾冒进错误;面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党以自我革命精神实现了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正是因为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以特有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勘误纠错、及时校正航向,才确保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并凝聚起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二是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不断变化发展着的中国实际。“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11]也是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改革开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除了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之外,还须对中国实际有正确的认识、科学的分析、深刻的把握。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不断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中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从对新中国成立后国情的正确分析、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到根据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时期,党正是在对国情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而后来党在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一度由于“左”的错误使社会主义建设发生严重挫折,也主要是因为未能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实际,脱离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轨道。改革开放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所以能够坚决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正是由于认识到了我国社会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才使党重新回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轨道,从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从提出我国社会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据此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到提出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据此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从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的“两个没有变”,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的“三个没有变”,并据此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再到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2]党始终是以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不断变化发展着的中国实际作为根本依据的。
Milk-run系统是一种属于精益管理和生产系统的方法,它遵循避免浪费的思想,即所谓的避免缺陷、生产过剩、等待、运输、库存、移动和额外加工。相比之下,物料供应的目标是提高效率,从而降低装配区域的库存。同时对缩短交付时间、物料的质量、可靠性和配送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启示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所创造的宝贵经验,为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前提。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日益频繁,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如“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人类历史终结论”等的干扰,以及国内出现的“走进马克思”、“走近马克思”、“寻找马克思”、“回到马克思”、“重读马克思”的研究热潮,所有这些,都使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问题,重新成为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15]必须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坚信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就要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假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作斗争,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中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坚信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封闭僵化的教条,就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是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社会主要矛盾是认识国情的基本依据,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基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在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把握上,既有由于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主要矛盾而使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有因为未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主要矛盾而使革命和建设遭受挫折的惨痛教训。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正是由于党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正确路线,重新认识我国国情,并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准确判断,才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坚定不移地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转变,使社会主义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又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重大判断,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6]并在对“变”与“不变”辩证把握的基础上,深刻地把握了当代中国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三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还要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同时,还要深刻把握中国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具有什么样的时代性质、时代特征、时代主题、时代任务,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和分析时代、树立什么样的时代观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也应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7]这一全新的重大政治论断,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弄清楚新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新时代到底“新”在哪里、新时代的主题和任务是什么、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什么别的新时代”、[18]“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19]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努力成为政治上清醒、理论上坚定和实践上笃行的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
综上所述,在NC化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益气养阴消积饮治疗方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够在改善患者各项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同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96.
[3][4][5][12][16][1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6]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3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92.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8][10][1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6,3,382.
[9]田克勤,李婧,张泽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基本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12.
[1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3.
[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68.
[1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18]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1-06.
[19]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N].人民日报,2017-09-30.
[中图分类号] A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2X(2019)11-0004-07
[作者简介] 田克勤,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研究”(项目批准号:16CKS020)、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伦理向度研究”(项目批准号:16BDJ016)。
本栏责任编辑 朱国栋
标签:新中国成立70年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基本经验论文; 新时代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