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效果良好,下面我仅就这两方面进行说明。
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上,教师注重问题设计使学生学中有思,思中有情。作为教师,首先我注意克服了教材的局限性,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构建,并对学生进行了启发诱导,教师只讲其中一部分,然后让学生去设想,为学生提供质疑善思的良好时机,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
例如:在讲“能赶上火车吗”这一问题时,我为他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甲、乙两列火车每列各长180米,如果两列火车相对行使,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共需12秒;如果两列火车同向行驶、那么甲车头遇乙车尾,直到甲车尾超过乙车头共需60秒,假定列车速度不变,试求甲、乙两列火车的速度。
让学生讨论并充分发表意见后,我在讲这个问题时,抓住了起始状态和末了状态决定路程,是相遇问题还是追击问题,决定速度的加减,学生有清晰的解题思路后,我便让学生自编习题,当堂课学生们认真思考后编出了很多习题,大家又共同解决,下面我把课堂上学生编的题目摘录如下:
初一六班张诗雨同学编的题目:
一列火车长180米,每秒钟行25米。火车通过一条120米的山洞,需要多长时间?
竞争对手李晴同学的讲解是:由于火车长180米,我们以车头为准,当车进入山洞行120米,虽然车头出山洞,但180米的车身仍在山洞里。因此,火车必须再行180米,才能全部通过山洞。即火车共要行180+120=300米,需要300÷25=12秒甲车长180米,每秒行18米;从甲车头遇乙车尾至两车离开共需6秒;如果两列火车同向行驶、那么甲车头遇乙车尾,直到甲车尾超过乙车头共需60秒,假定列车速度不变,试求甲、乙两列火车的速度。
杨月同学题目是:甲车长180米,每秒行18米;乙车长120米,每秒行13米。乙车在前,两车在双轨车道上行驶。甲车从后面追上到完全超过乙车要用多少秒?
竞争对手蒋蕊的讲解是:甲车从追上到超过乙车,比乙火车多行了甲、乙两车车身长度的和,而两车速度的差是18 -13=5米,因此,车从追上到超过乙车所用的时间是:(180+120)÷(18-13)=50秒。
李飞扬同学题目是:一列火车通过1200米的大桥需要3分钟,用同样的速度从路边的一根电线杆旁边通过,只用了1分钟。求这列火车的速度。
竞争对手于华同学的讲解是:火车通过大桥时,所行的路程是桥长加火车的长,而通过电线杆时,行的路程就是火车的长度。因此,3分钟比1分钟多的2分钟内,就行了1200米,火车的速度是每分钟行1200÷2=600米。
同学们编出很多题目,这里我不再一一列举.
最后我们师生共同归纳出解答火车行程问题可记住以下几点:
1.火车过桥(或隧道)所用的时间=[桥(隧道长) +火车车长]÷火车的速度;
2.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相遇到相离所用的时间=两火车车身长度和÷两车速度和;
3.两车同向而行,快车从追上到超过慢车所用的时间=两车车身长度和÷两车速度差。
虽然一节课45分钟,我只讲了一个类型的问题,但我认为这样教学,对学生来说收获会更大,因为让学生编题的过程,他们需要想象两列火车相遇或追及问题的各种情形,这样的问题设计要求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所有可能途径的思考。一方面要学生勤于思考,多探讨,多吸收不同的看法;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不受教师限定的题目影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教师有效地控制了课堂教学,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在生生交往方式上,我注重活动设计,使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悟道。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按实践性原则进行设计,它使课堂教学成为学习思维操作的动态型教学。例如我在 指导学生复习三角形全等时,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题目,给他们一天时间思考。
问题:已知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M和△BCN都是等边三角形.请你说出图中可得结论,并给予证明。
课堂上同学们得到的结论比我预想的还多,学生踊跃发言,都给自己的竞争对手提出问题,要是证明有的还添加了辅助线又得到了一些结论,每个人都认真听讲,都不想被自己的竞争对手难倒,增强了竞争意识,同时,以上这些结论将等边三角形、平行线的性质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等平面几何中重要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更起到了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的效果,将知识融会贯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作为教师的我,每天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游戏带进课堂。我永远也忘不了在一次活动中,我说“这节课我要和同学们进行扑克牌游戏”时学生兴奋的样子;更忘不了在这节课中,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不定方程”的学习任务;我更忘不了上学期我嗓子哑透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的3天,是我的两班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当小老师,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些都说明了创设民主与和谐的教学活动,跳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学生与环境的和谐是多么重要。通过我和学生们的不懈努力,学生的成绩均有提高,我们师生共同体验了“双主体”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继续“双主体”教学模式教学,把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是我仍要继续奋斗的目标。
论文作者:张淑范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火车论文; 学生论文; 车头论文; 速度论文; 车尾论文; 两车论文; 教师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