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第二医院 石家庄市 050051)
【摘要】目的:研究耳鸣治疗仪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听力及耳鸣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1至2015-2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耳鸣治疗仪。结果:两组耳鸣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听力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程度听力损害、不同类型听力损害及不同程度耳鸣两组间听力恢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鸣治疗仪对于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耳鸣恢复有一定疗效,但对患者听力提高无明显疗效。
【关键词】耳聋;突发性;耳鸣;听力损失;耳鸣治疗仪
【中图分类号】R764.1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earing and tinnitus on treating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with tinnitus by Tinnitus-curing instrument. 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14 and February 2015, 120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 associated with tinnitu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ing group and contrast group,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only the treating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innitus-curing instrument. Results: In treating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innitus improve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ast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But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hearing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nd the effective rate of hearing in different types of hearing loss, different degrees of hearing loss and different degrees of tinnitus, the treating group was not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ast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innitus-curing instrument has certain curative effect on tinnitus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sudden hearing loss. But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hearing.
[Key words] Deafness; Sudden; Tinnitus; Hearing loss; Tinnitus-curing instrument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取2014-1至2015-2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且病案资料完整的120例突聋伴有耳鸣的患者,通过专科、纯音听阈测定、声导抗、听性脑干电位、颞骨CT等检查排除中耳及蜗后占位病变,均满足以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05年制定的突聋诊断标准,且伴耳鸣;②年龄≥12岁;③发病至治疗干预的间隔时间≤14天;④愿意接受且能够配合完成治疗前后的耳鸣问卷调查。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1.1治疗组 60例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8-61岁,平均39岁,其中轻度聋11例,中度聋45例,重度聋4例;平坦型听力16例,上升型22例,下降型18例,全聋型4例;1级耳鸣11例,2级耳鸣24例,3级耳鸣19例,4级耳鸣6例;发病到就诊时间:3天内17例,1周内28例,1-2周内15例。
1.1.2对照组 60例患者男31例,女29例;年龄20-62岁,平均41岁;轻度聋12例,中度聋43例,重度聋5例;平坦型听力14例,上升型23例,下降型20例,全聋型3例;1级耳鸣10例,2级耳鸣26例,3级耳鸣19例,4级耳鸣5例;发病到就诊时间:3天内16例,1周内30例,1-2周内14例。
1.2研究方法
1.2.1听力损失的判断标准及听力曲线的分型
听力以0.5、1.0、2.0、4.0kHz的平均气导阈值为依据,将听力损失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级。听力曲线类型分为上升型,下降型,平坦型(0.5、1.0、2.0、4.0kHz的平均气导听阈≤90dB),不规则型(包括峰型、谷型)及全聋型(0.5、1.0、2.0、4.0kHz的平均气导听阈>90dB)。
1.2.2耳鸣响度分级[1]:0级:无耳鸣;1级:偶有耳鸣,但不觉得痛苦;2级:持续耳鸣,安静时加重;3级:在嘈杂的环境中也有持续耳鸣;4级:持续耳鸣伴注意力及睡眠障碍;5级:持续重度耳鸣不能工作;6级:由于严重的耳鸣患者有自杀倾向。经耳鸣调查表统计,两组均无5、6级耳鸣响度的患者。
1.2.3治疗方法及判定标准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纤、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及高压氧、针灸等综合治疗,疗程约2周。治疗药物包括:银杏叶提取物、前列地尔、地塞米松、B族维生素等。治疗组再此基础上加用耳鸣治疗仪(型号为DZE,产地为威海),治疗时患者配戴耳机,找到与患者耳鸣声音最接近的耳鸣声进行干预治疗,每次治疗30分钟,每天一次,疗程约2周。
耳鸣疗效评定根据《耳鸣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案)》,进行疗效分级,痊愈:耳鸣消失,伴随症状也完全消失;或在所有时间里完全适应;显效:耳鸣明显减弱达到1/2以上,伴随症状也明显减弱1/2以上;或不管耳鸣响度怎样变化,在80%的时间里达到了适应;有效:耳鸣减弱1/3,伴随症状减弱1/3以上;或不管耳鸣响度怎样变化,在50%的时间里达到了部分适应;无效:耳鸣症状不变或加重;或不管耳鸣响度怎样变化,在所有时间里仍不适应。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x100%[2]。
1.3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听力及耳鸣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听力恢复情况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68.3%)高于对照组(58.3%),两组比较P>0.05,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见表1)。而两组耳鸣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听力恢复情况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娱乐文化生活的多样性,突发性耳聋耳鸣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如果不及时采用有效方法治疗可能会严重损害听力[3]。而导致突发性耳聋的因素诸多,其中,不管是由于内耳循环障碍所致,还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还是由自身免疫障碍所引起,最终都将使迷路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指标发生改变[4],造成内耳的供血供氧障碍,毛细胞受损进而对听力造成一定的影响。耳蜗的毛细胞受损后可以使去极化状态延长导致神经元的异常放电,被大脑皮层感知后进而发生耳鸣[5]。由此可见,突发性耳聋和耳鸣共同的发病机制可能为耳蜗的毛细胞受损。不同于于突发性耳聋的发生机制,神经心理模式中的大脑边缘系统与听觉系统之间密切联系可能是患者对耳鸣程度进行感知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耳鸣与耳聋有共同的发生机制,同时二者又不完全相同。故即使听力损伤严重,但患者的耳鸣程度未必严重。耳鸣的治疗方法迄今为止尚无特殊有效的方法。既往单纯用药物治疗,疗效不一,并且有一定的副作用。耳鸣康复治疗仪是将现代听力学研究成果和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完善结合,是一种治疗耳鸣的新型仪器。该治疗仪根据电声转换原理,采用微电脑控制,操作方便,内存高、中、低频正波、方波、风声、水声等各种声音,使每例耳鸣患者都能选中与其相匹配的声音,该声音直接作用在耳部,能促使内耳盖膜与外毛细胞的病理移位得以改善,同时对听神经进行治疗调节,以期达到耳鸣消失,听力提高的效果。耳鸣治疗仪实际是一种耳鸣掩蔽疗法,事实上不是减轻或消除耳鸣声,而是减轻或消除患者对耳鸣的感知。
本研究中应用耳鸣治疗仪对伴有耳鸣的突聋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治疗组耳鸣总有效率为81.7%,对照组耳鸣总有效率为65%,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听力恢复情况治疗组听力总有效率为68.3%,对照组听力总有效率58.3%,两组比较P>0.05,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且不同听力损失类型、不同程度听力损害及不同程度耳鸣两组听力恢复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耳鸣治疗仪对于突聋伴耳鸣患者的耳鸣恢复有一定疗效,但对患者听力提高无明显疗效。
虽然耳鸣治疗仪对突聋患者听力提高无明显意义,但对耳鸣的恢复有利,所以对于那些以耳鸣为首发或主要症状就诊而听力损失不重的患者耳鸣治疗仪能很快缓解患者的症状,对于听力恢复而残留耳鸣患者的后期恢复具有一定意义,所以运用耳鸣治疗仪辅助治疗患者耳鸣是一种崭新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余力生.主观性耳鸣的诊疗流程[J].中华耳科学杂2010,8(3):171-173.
[2]区洁楹,梁健刚.前列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2):42-43.
[3]高文华.高压氧辅助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探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31-32.
[4]顾向阳,柯红林,曹明根.突发性聋患者血液流变学特性及脂代谢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19(9):487-489.
[5]杨军,黄莉,施俊等.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13):594-597.
论文作者:赵颖 张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6月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1
标签:听力论文; 患者论文; 突发性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治疗仪论文; 疗效论文;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6月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