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尺牍研究

苏轼尺牍研究

王桂林[1]2007年在《苏轼尺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900多年来,苏轼作为士大夫的典范和读书人的楷模受到了上自皇帝下到平民的广泛膜拜。究其原因,检视苏轼的尺牍不难发现,作为士大夫,他将儒家的致君尧舜,道家的顺其自然和佛家的慈悲平等观念融为一体,形成了他超然洞达的生命情怀,这种生命情怀具体表现为他那幽默真率的个性风采,包容万物的开阔胸襟和正视苦难的浩然之气;同时苏轼的尺牍又饱含淑世济民的思想感情,这种情感具体体现在他民胞物与的救世热忱、文明和谐的政治主张和济民之困的施政实践之中。作为艺术家,苏轼在诗、词、文等多个领域具有极深的造诣,可谓“全能文学家”。他的尺牍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前无古人,在中国尺牍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表现方法来看,苏轼的尺牍行文圆美流畅、平淡自然,表达幽默谐谑、真诚坦率,语言简洁生动、比喻贴切,从意境创造来看,苏轼的尺牍抒情写意,意境创造意象化,移情于物,意境创造形象化,模山范水,意境创造诗歌化,从文体特征来看,苏轼的尺牍具有实用性、开放性和随意性的特点。苏轼尺牍艺术上的这些成就促进推动尺牍向散文化、个性化和文学化的方向发展,使尺牍具有了文学审美价值。这对于文学创作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杨银娥[2]2014年在《苏轼书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历代以来,研究苏轼的思想、诗词、散文、生平的人较多,而对苏轼的书信专题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以苏轼的书信为研究对象,从书信的传播方式、创作风格、情感取向、思想倾向、“趣味”生活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让我们了解一个更全面的苏轼。从传播方式来看,北宋时期,大量的书信传播必须依靠驿站送达,也有很多的书信通过专人传递、赠答作品或传抄、赠送等交流形式实现。苏轼在北宋的影响大,其作品深受民众喜爱,且苏门弟子及民间对苏轼作品进行编撰传播,苏轼书法流行,以上原因使得苏轼的书信较好地传承下来。苏轼大大扩充了书信原有的沟通交流的功能,他的书信内容或商议国事,或品诗赏文,或抒发人生抱负,或拉拉家常,或讨论佛理,内容十分宽泛,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多元的书信世界。苏轼书信的艺术风格平易辞达、诙谐幽默、简明流畅。相比欧阳修的书信,苏轼书信的内容显得更加灵活多变,更加富于生活气息。情感表达方面,苏轼的书信传达了他对友情的、亲情、爱情的珍视,表现了他淡然、豪迈、细腻、高雅及隐逸的情怀。苏轼写给其弟弟子由的书信远少于写给他的诗词,也远少于他写给朋友的书信,而且现存书信中无一封是写给妻子的书信。苏轼在诗词的情感交流上更文学化,而书信的情感表达则更生活化。苏轼的书信思想包含深沉的仁政爱民思想,同时又渗入了佛学理念,树立起他积极豁达的人生观,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书信展现给今人的苏轼是一个不平凡的平凡人——书信中谈到日常生活的趣味,如美食、游览、学术、家事、饮酒、品茶等,都体现了苏轼有如常人一样的可亲之处。相比苏轼的诗词,书信有诗词未能达到的表达效果,书信的写作对象和内容更宽泛,书信对作者境况和心理的描写更直接明了,既写风花雪月,也写柴米油盐,平俗而不失雅致。

彭砺志[3]2006年在《尺牍书法:从形制到艺术》文中提出尺牍是古代士大夫文人之间交往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手段,它综合反映着不同时期的社交礼仪,又凝结着书写者个人的审美创造。尺牍与礼制礼俗结合,是谓之书仪,书仪最终通过书写和作品书迹表现出来,是谓之书法形制。本文以所见自简牍以来的尺牍书法遗迹图像为中心,结合相关的历史和艺术文献,用“二重证据法”对古代尺牍书迹中的书仪与形制,形制与艺术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考察。作者认为,书迹作为文献,它本身隐藏着较一般书仪更为鲜活的时代内容。对其形制的探讨,既可以解决尺牍作品中相关的文本问题,又可以触及尺牍书法的某些内在成因,还能丰富传统书仪和文书研究的内容;尺牍书法作为艺术,首先是形制赋予了它形式上的美感,完全脱离形制的艺术在尺牍书法中是不存在的。相较而言,书法形制要求体现“合理”和“尽善”,而艺术则强调“合式”与“尽美”,尽善尽美,是形制与艺术合目的性的不同要求,尺牍书法的发展正是在功能与艺术的矛盾互动中寻觅一种平衡,尺牍书法艺术是“理”与“式”的完美统一体。形制与艺术之间的这种关系,体现着中国书法的文化特色,是我们理解古代尺牍书法乃至其它书法类型的一把钥匙。

崔丽[4]2002年在《苏轼尺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苏轼的文学作品中,“短而隽异”的尺牍虽然很受历代读者的喜爱,却并不受研究者重视,很少有人对其进行系统的思想和艺术分析。本文专论苏轼尺牍,试图通过对尺牍文学本质、思想和艺术特征的分析,完整苏轼文学研究的链条。文章首先定位了苏轼尺牍的文学本质,然后对其艺术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最后探讨了苏轼尺牍和苏轼文人品格的深层关系。全文约两万四千字,分为叁章: 第一章:苏轼尺牍的文学本质。文章在肯定苏轼尺牍的实用性的前提下,借用哲学家海德格尔的理论,分析了尺牍在反映苏轼其人真实存在上的作用,因而明确了文学性是苏轼尺牍的本质。 第二章:苏轼尺牍的艺术特征。苏轼尺牍卷帙浩繁,风格也比较复杂。本文主要把握其在文体和叙事、抒情艺术上的独特性,以纯任本真,简约而有情韵,文人雅致与世俗情怀概括了它的艺术特征,而破体为尺牍主要涉及它在表达功能上的突破。 第叁章:苏轼尺牍与文人品格。苏轼尺牍的思想和艺术特征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苏轼的文人品格影响下的必然结果。苏轼的文人品格,使他的哲学思想、人生追求、文学主张和审美情趣都表现出了逸出道统,追求个体生命的张扬的特点。而这决定了苏轼尺牍在思想倾向、题材内容的选择和艺术风格上的重要特点。

郝晓萍[5]2009年在《苏轼尺牍书法艺术特色》文中指出在苏轼的书法作品中,尺牍书法以短小、富有韵味而受历代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他的尺牍书法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作品所呈现的特点是平淡质朴、天真烂漫、萧散简远而富于个性。本文试以他的尺牍书法为线,研究其尺牍书法的艺术特色,并与书学思想相结合。苏轼尺牍的特点的形成主要是源于他的书学思想和审美追求,书学思想影响着他的尺牍风格的形成,同时他的尚意思想也通过尺牍书作得以印证和体现。本文以遗留下来的这些尺牍书法做一系统分析。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一是不同时期苏轼尺牍的发展变化及特点;二是研究苏轼尺牍的艺术特色,对他“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天真烂漫”、“萧散简远”的尺牍书法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其艺术成就及其书法实践对后世的影响。

李明桓[6]2012年在《关于苏轼尺牍书法的两个问题——以苏轼《渡海帖》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苏轼《渡海帖》所用笔墨工具(一)毛笔笔与墨作为书法的硬件材料往往不被书法研究者重视,大家往往关注书家本身的高超技艺,但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毛笔和墨对苏轼尺牍书法的影响甚至改变了后世对其尺牍书法的真实理解。那么到底苏轼尺牍书法所用的笔与墨有哪些地方值得注意的呢?《渡海帖》的艺术风格与笔、墨之间有何关联呢?

王晓晨[7]2017年在《点画信手“细”推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苏轼作为宋代"尚意"书风的领军人物,对后世书法的影响深远。其书法的历史性贡献在于突破了王羲之、颜真卿端正的书法体态,在继承杨凝式雄杰萧散书风的基础上,创立了极具个人特色的向右上倾斜、用笔圆活遒媚的风格从而增加了书法的艺术元素与表现力,以适合其书写韵致及个人性情的表达。苏轼书法最着名的是他的行书,其中,以尺牍最为精彩。本文在尽可能全面搜集现存苏轼书法作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期,探析苏轼的书法风格,进而集中探究苏轼行书尺牍中的艺术特征,以期对苏轼行书尺牍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揭橥苏轼书法的艺术价值。

杨兴美[8]2008年在《李之仪尺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尺牍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种独特的文体,是古人日常交往之用的工具,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随着历史的发展,其文学性也越来越强。尺牍的作品形式自先秦已出现,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宋代是尺牍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尺牍在文风、文体运用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李之仪的尺牍在宋代文人尺牍作品中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李之仪文集中的二十卷尺牍绝大部分创作于他的贬居生活时期,具有特殊意义。李之仪的尺牍在展现文人品格,体现宋代文风,折射文人思想等方面都为后人提供了一面很好的镜子。其尺牍于“情”的极力表达,对“情感宣泄”的强烈表现,体现了尺牍“尽情”的本质功能,也奠定了它在宋代尺牍发展史上的“本色”地位。

王桂林[9]2006年在《论苏轼尺牍的艺术特色》文中认为苏轼的尺牍促进了尺牍向文学化、审美化和自主性的方向发展,独具特色:行文圆美流畅,平淡自然;表情幽默谐谑,真诚坦率;用语绝少藻饰,简洁生动;移情于物,意境空灵。

郝晓萍[10]2011年在《苏轼尺牍书法的艺术特色》文中研究表明在苏轼的书法作品中,尺牍书法以短小、富有韵味而受历代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他的尺牍书法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作品所呈现的特点是平淡质朴、天真烂漫、萧散简远而富于个性。本文试以他的尺牍书法为线,研究其尺牍书法的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

[1]. 苏轼尺牍研究[D]. 王桂林. 重庆师范大学. 2007

[2]. 苏轼书信研究[D]. 杨银娥. 暨南大学. 2014

[3]. 尺牍书法:从形制到艺术[D]. 彭砺志. 吉林大学. 2006

[4]. 苏轼尺牍研究[D]. 崔丽. 西南师范大学. 2002

[5]. 苏轼尺牍书法艺术特色[D]. 郝晓萍. 首都师范大学. 2009

[6]. 关于苏轼尺牍书法的两个问题——以苏轼《渡海帖》为例[J]. 李明桓. 书法. 2012

[7]. 点画信手“细”推求[D]. 王晓晨. 南京大学. 2017

[8]. 李之仪尺牍研究[D]. 杨兴美. 暨南大学. 2008

[9]. 论苏轼尺牍的艺术特色[J]. 王桂林.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6

[10]. 苏轼尺牍书法的艺术特色[J]. 郝晓萍.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标签:;  ;  ;  ;  ;  ;  ;  ;  ;  

苏轼尺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