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_农民论文

关于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_农民论文

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加强农村论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老的问题,正在严重影响着农村的精神面貌和经济的发展,诸如封建迷信活动,黄赌现象抬头、打架斗殴、宗族纷争、偷盗乃至于拦路抢劫等严重犯罪事件的日渐增多,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蔓延泛滥,这些问题已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难点。这一状况,若再置若罔闻,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对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乃至整个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严重的危害,最终结果也势必阻碍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造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薄弱的原因:一是指导思想上的“一手硬,一手软”,导致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乏力。一些处在乡镇工作第一线的基层领导干部,尽管在口头上也讲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干起来就不要了。”即使有时抓一下,也只是应付一下,走走过场,流于形式。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他的观念有些模糊,错误地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是软任务、软指标、抓不抓无所谓,把经济建设同思想道德建设对立起来,从而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同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认为抓思想道德建设会分散精力,影响经济建设,认为只要把经济建设搞好了,农民的思想道德无需多做工作也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上级主管部门对干部政绩的考核,往往偏重于经济指标,“一俊遮百丑”,客观上也促使一些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干部去注重经济工作而忽视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从而产生爱钱、为钱、赚钱的负面效应,使唯利是图,极端个人主义的恶劣现象在农村滋生、抬头和发展。

二是新旧体制转轨所引起的观念碰撞,导致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出现“真空”和“混沌”状态。一方面,一些旧的思想道德规范被破除了,而一些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思想道德规范又还没有建立起来,使农民无规可循。另一方面,不少青年农民的思想很活跃,但在传统的、现代的,外来的等五光十色的思想道德观念面前,又使他们感到十分困惑,分不清正确与错误。

三是教育方式的简单化,导致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效果弱化。目前,农村一些地方,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搞了不少,但整体效果上不甚理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方式简单化,还停留在灌输方式为主上,我讲你听,使农民感到厌烦乏味,在教育内容上,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没有吸引力,有的地方甚至采用说服不了就压服的办法,这就使农民群众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四是乡村集体经济薄弱,导致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硬件”不硬。搞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一定资金和物质的投入,而投入的多少,又取决于乡村集体经济的好坏。当前,一些乡村集体经济薄弱是制约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是农村人口结构的日益复杂化,导致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难度加大。同改革开放以前相比,现在农村人口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外出打工人口增多,二是有一定文化的青年人增多,三是各种经济成份人员增多。这种变化给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也使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加了不少难度。

六、社会上不正之风和党内腐败现象的影响,导致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缺乏说服力和感召力。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能否搞好,与整个社会的风气,特别是党风的好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干部队伍总的来说是好的,是经得起考验的,但也有些人在金钱、权力、美色等各种考验面前吃了败仗,被腐蚀掉了。有的农村干部经济不清,自身不廉洁,吃吃喝喝,大肆挥霍、浪费严重,以权谋私达到不择手段的地步。一些基层组织脱离群众,乱集资、乱摊派等坑农、损农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乡镇还违规加大对村集体经济和乡镇统筹费用的提留比例,引起群众不满。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与极少数基层干部腐败有关,他们吃、喝、嫖、赌全在集体经济费用中报销,甚至巧立名目、贪污贿赂,这种丑恶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而且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直接抵消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正面效应。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薄弱,笔者感到当前应抓好以下几个关节点。

1.找准切入点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找准切入点,即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意识。

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意识,首先,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贯彻“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各乡、村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真正从思想上“硬”起来。把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目标、要求进行细化、量化,使之由虚变实,由软变硬,并列入干部双核双交的重要内容,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在实践中做到经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项任务一起下,两项工作一起抓,两项指标都要作为重要的工作去完成。

其次,加速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民新的思想道德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它既要体现市场经济的特点,又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经济是道德经济,在市场经济的活动中,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其中最根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就是要兼顾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利益和要求;承认个人利益,但不能搞极端个人主义,更不能损人利己;鼓励勤劳致富多挣钱。但不能金钱至上,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我们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必须对那些为富不仁、见贫不扶,见穷不济、见危不助,见死不救的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甚至作出必要的处置。

“公德盛者其群必盛、公德衰者其群必衰”。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意识,但这种提高不是自然而然的,而要依重于有意识地引导、教育和灌输。以此为切入点,就能把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引向深入。

2.选好突破点

当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千头万绪,必须突破一点,而这个突破点就在乡,村党员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以乡、村党员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作为先导和突破点,这既是乡、村党员领导干部自身建设的要求,也是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乡、村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对广大的农民群众有着重要的影响,农民群众往往从他们身上看共产党,看社会主义。搞好乡、村党员干部的自身思想道德建设,对群众就有明显的示范作用,农民群众就会跟着做、学着做。“子率以正,孰能不正!”因此,作为乡、村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率先垂范,作好表率,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农民群众做到的,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凡是农民群众不可做的,党员领导干部首先不去做;凡是党和国家倡导的道德风尚,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这样,就能以党风带民风,以“官德”保“公德”,推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

在加强乡、村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反腐败斗争的力度,把那些农民群众关注的大案,要案追查到底,坚决把那些思想道德败坏、严重犯法的分子按照法纪予以严惩,彻底清除败类,这是事关农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只有突破了这一点,就能产生轰动效应,就能取信于民,就能使党风、“官德”的好转,推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3.抓好支撑点

思想道德建设是全社会的事业,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支撑点。

实现小康目标离不开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赖于的基础是乡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实力的增强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这就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下力气搞好乡村企业,发展“三高”农业和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实力,同与为广大农民服务结合起来,同计划生育,节约土地、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企业等群众性活动。以集镇为重点,以镇带村,制定规划,逐步推进。广泛开展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教育,开展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教育,抓好扶贫济困,搞好村组服务的温暖工程,在农民中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实用科技知识培训,采取科技联户、专业户示范等方法帮助农民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把每个农民都置身于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去,把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做得实实在在。

4.把握结合点

思想道德建设不但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约束,只有把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结合起来,才能使思想道德建设法律化、规范化,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道德与法都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二者的社会功能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内容上也相互重叠,在作用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道德与法的紧密联系,决定了二者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它们有如一鸟之两翼,一车之两轮、一剑之双刃,对于推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如对某些见死不救者绳之以法,这种把道德规范上升为惩罚形式,使那些做不仁不义之事的人尝到“缺德”的苦果,方能有效地遏制那些错误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对有些道德所触及不到的事情,诸如坑蒙拐骗、偷盗抢劫等,就必须直接运用法律武器来解决。使“德”和“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实现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农村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标签:;  ;  ;  ;  ;  ;  

关于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