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韦蔚
区域活动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针对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比较喜欢共同游戏,喜欢与同伴交往的特点,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与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教育观念中提出:“集体生活是儿童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所需,同时强调集体精神、团队精神在个性发展中的作用”。幼儿的同伴交往是幼儿同伴关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间的交往能使幼儿相互影响、学习,能提高幼儿对社会化语言、技能的学习与运用,有利于幼儿学习积极社会性行为,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很大作用。
各个幼儿园都非常重视区域活动的创设,数量、质量都在不断地提升。区域活动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区域活动补充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提供幼儿相互学习的机会,让教师有观察幼儿,更了解幼儿的机会。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在自由的空间里交流、互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同伴交往的几率增大,更有利于我们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程度。
4—5岁儿童(中班幼儿)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延长,大约为25分钟。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活泼好动、积极动用感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能独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游戏中表征水平有所提高,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能通过手、口、动作、表情进行表现、表达与创造。规则意识萌芽,是非观念较模糊,中班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逐渐学会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慢慢获得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中班是幼儿同伴交往开始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了解其社会性发展状况的良好时机。
二、相关问题综述
(一) 有关区域活动的研究
1.区域活动的实施
一线教师们在开展区域活动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目前很多幼儿园都有自己的特色课程,占去了幼儿的大量时间,区域活动很多只是摆摆样子;部分幼儿教师的观念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使得幼儿的自主学习有许多误区,教师对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和作用不明确,并有偏差,缺乏对幼儿的指导、师幼互动;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会保持很久,并且稳定。
2.区域活动对幼儿的作用
对区域活动作用的研究有很多,可以归纳得出以下几个方面:区域活动的开展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区域活动可以补充教学活动没有完成的目标,如一些技能的习得和知识的掌握;区域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幼儿的原有水平,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实现自我建构、探究与完善,有利于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也有利于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使幼儿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自主能力,让教师了解到每一位幼儿,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开展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和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自由的交流,共同合作,自我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向别人学习。区域活动是游戏与学习的统一体,游戏性大于学习性,让幼儿能在游戏的基础上学习,是非常适合幼儿自主学习的方式。
(二)有关中班幼儿区域活动特点的研究
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如下几个活动特点:中班幼儿社会性交往水平开始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社会为中心转移,开始喜欢找同伴一起玩,有强烈的参与同伴游戏的愿望;中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创造意识并能付诸行动,对于同一材料,当多次操作后他们便不再满足于原有的常规性玩法,尝试着提出自己的见解;中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小班幼儿明显增强,遇到困难不再表现出畏惧或马上放弃,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日渐发展,有比较明显的自主意识,从对活动材料的使用到游戏同伴的选择,从活动玩法的确定到游戏纠纷的解决,中班幼儿都表现出了比较鲜明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三、区域活动实践中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比较及分析
(一) 中班区域活动中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总体状况
1.同伴交往行为在各区域活动的分布情况
通过实践观察发现,从整体上看,幼儿同伴交往在建构玩具区发生次数显然是最多的,相比较之下,在图书区与手工区发生的次数比较少。建构游戏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其材料也比较丰富,能给幼儿发挥想象的空间,很好的引起幼儿的兴趣,提供模仿的条件,增加了交流、互动的机率。图书区的自主性较弱,较大的纪律性,还由于中班幼儿的识字能力有限,幼儿大都不愿选择图书区,提不起兴趣,幼儿在图书区同伴交往行为次数较少。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儿比较喜欢的活动区,趣味性较浓、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区,同伴交往行为发生得较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幼儿同伴交往事件发生的分析
幼儿的互动主题以共同游戏居多,4—5岁的幼儿基本理解了合作的基本形式,单独游戏较少,联合游戏较多,社会交往意识加强。比起独自游戏来说,中班幼儿更喜欢共同游戏。
闲聊的发生次数排第二,在实际操作中,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设一般变动很少,当问幼儿:“你为什么拿着它又不玩呀?”很多幼儿都是这样回答的“老玩这些东西,都玩腻了。”区域活动内容陈旧容易让幼儿失去兴趣,交流、互动的内容也很容易被聊天取代。
3.幼儿同伴交往行为事件结果分析
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同伴交往行为有自己的特点,在幼儿较感兴趣的建构区当中发生的频率最高。共同游戏是发生最多的同伴交往行为主题。交往的接近形式多以身体动作兼语言为主,能够单凭眼神进行简单的互动交流。幼儿容易接受影响,同伴交往行为的结果多是接受。
四、区域活动中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
(一)区域活动的材料
在区域的设置上,图书区对幼儿的吸引力不大,同伴交往的主题多是闲聊。这失去了开设图书区原想达到的意义,从而也降低了同伴交往的质量。建构区里幼儿共同合作,一起搭建积木,协商玩具的分配,所以具有吸引力的材料会提高同伴交往的质量。此外,区域活动材料是否充足也影响幼儿的同伴交往。所以区域活动中材料性质、投放是影响区域活动中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
(二)教师的管理行为
很多研究者都提倡教师要做幼儿的合作者、引导者和观察者,教师的行为对幼儿的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对区域活动选择教师没有给幼儿全部权利,部分孩子是被教师安排进入某个区域的,没有选到自己想去的活动区的幼儿,在活动中与同伴的交往明显减少。另外,有时教师因为嫌幼儿在游戏中太吵,就限制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大声或过多的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间的同伴交往就减少了。所以教师有没有赋予幼儿对区域活动的选择权、对幼儿的行为是否有所限制都会影响幼儿的同伴交往。
(三)幼儿的行为特征
行为特征是幼儿社会性发展重要体现之一。对于具有很强攻击性的幼儿,别人都不喜欢和他交往;同时有些幼儿比较“斯文、内向”,平时不怎么喜欢和别人说话。因此幼儿更喜欢与外向、活泼、攻击性行为较少的同伴交往。
(四)周围的环境
这里所说周围环境包括了区域活动的场地环境和幼儿身边的人物环境。限制人数比较少的区域,就限制了同伴交往的人数和几率。在人物环境方面,坐在一起的幼儿往往感情较好,一般都会选择同样的区域活动,这些经常待在一起、感情较好的幼儿发生同伴交往的行为比较多。
五、结论与反思
(一)中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同伴交往行为的研究结论
1.幼儿园里的区域活动开设还不理想,种类不多,受空间与材料的限制,幼儿没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2.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幼儿同伴交往行为发生的频率较高,在各个区域活动中都有发生。在幼儿较感兴趣的建构区当中发生的频率最高。
3.中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主题以共同游戏居多,矛盾冲突的频率较低。社会性发展较为全面,开始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会协商解决问题,并且各个互动行为主题事件都有发生。
4.中班幼儿能够以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互动;喜欢与同伴交往,同伴交往行为发生的结果多是接受。
5.影响幼儿在区域活动里同伴互动的因素有幼儿的行为特征、区域活动的材料、教师的管理行为、环境等。
(二)研究的反思与建议
1.区域活动材料不足、空间受限制的反思
区域活动材料不足、空间受限制,使得幼儿的同伴交往受到影响。部分幼儿园所有的区域活动都开设在教室内,而教室的空间对于一次开设4、5个区域活动来说确实很小。
建议:区域活动适当的开设在室外,这样可以解决空间受限制的问题。家园合作,利用废旧、安全的物品,自制活动区的材料,以此解决资金不足;此外,还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开创新的活动区,使区域活动更具趣味性。
2.教师对区域活动中幼儿不关注的反思
教师如何看待区域活动也是一个关键问题,部分教师存在着安排幼儿去活动去后就不再多看的现象,这些教师认为 “让他们自己玩呗,只要不打闹就行”。她们在幼儿进入活动区后一般都是坐在一旁干自己的事,很少去关注幼儿。教师对区域活动中幼儿不关注的目的是让幼儿充分自主的学习还是就是认为区域活动只是一种游戏。到底该怎样看待区域活动,怎样参与幼儿的活动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建议:幼儿园领导可以组织教师深造,各个幼儿园间相互参观、学习,提高教师对区域活动中幼儿活动的重视。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同伴交往进行有效的指导。
论文作者:韦蔚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育儿·幼教荟》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幼儿论文; 区域论文; 同伴论文; 中班论文; 活动中论文; 教师论文; 互动论文; 《现代育儿·幼教荟》2017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