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发兴趣,促进理解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低段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动力。他们年龄小,好奇心强,只有对感兴趣的事物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低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在低段语文课堂整合融入信息技术,可以让孩子们快速点燃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学习效果。
在课文的导入中,运用上一些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快速将学生分散在下课活动中的心收回来。如我在教学《升国旗》这课时,在上课前,在班级播放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视频,孩子们看得赞叹连连。“你看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受?”随着我的提问,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言:“解放军叔叔走得真整齐呀!”“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让我觉得很壮观!”“我觉得周围围观的群众都很认真在观
二、优化程序,提高效率
一堂课40分钟,低段语文教学需要保留10-15分钟的写字,要在一节课做到切实有效,就要求每一位语文老师做好每一分钟的安排,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每一节课都吸收到“干货”。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适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低段识字写字是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使学生将枯燥识记变为形象识记,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从而达到记得快,记得牢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避免传统教学中所造成的有些学生“喝不掉”,有些学生 “不解渴”的现象,使不同智力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调节课堂节奏,真正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比如,在《日月明》这课,“会意字”的概念一年级的学生不好理解,如果强灌输给学生枯燥的理论,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使用了动画:太阳(日)和月亮(月)两个生字蹦蹦跳跳,手牵在一块,就变成了一个新的字——明,背景亮堂堂的。古人不仅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出了象形字,还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造出一种非常有趣的字——会意字。在导入动画中,学生对于今天要学习的新字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就算平时相对落后的孩子,在浅显易懂的动画中也能有些粗浅的认知,再接着识记本课其他同类生字效率就高多了。
三、直观形象,提高审美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学习能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体验,感悟到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美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对阅读的内容能记住10%、听到的内容能记住20%、看到的内容能记住30%、听到和看到的内容能记住50%、在交互关系下则能记住70%。由此,信息技术能够通过图片、动画、视频、音乐等不同形式来展现小学语文课文中描写的自然景观。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能有效地化抽象文字为具体形象。将对理解文本起关键作用的内容,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感官,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四、丰富情感,拓宽视野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低段学生因入学时间短,很难真正走进文本情景,体会文本所带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而信息技术为创设课堂情景,丰富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捷径。
如我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由于时代的不同,小学生对毛泽东这一代伟人的形象比较陌生,更无法感知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毛泽东为沙洲坝的村民们凿井一事对于沙洲坝的人来讲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句重要的情感朗读便显得单薄。因此,我借助图片,先让学生看看沙洲坝人们生活的坏境:环境恶劣,生活困苦。当学生找出凿井的原因——“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时,我适时用信息技术补充小知识:沙洲坝村只有一口不大的池塘,周围杂草丛生,水混浊得怕人。一村人洗衣、洗菜、吃水全在这里。辅以图片——沙洲坝人们衣衫褴褛,一个个挑着扁担,挂着木桶去挑水。这时候,学生便能深刻体会到沙洲坝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地区,水对于沙洲坝人们的重要性。由此,毛泽东为沙洲坝的村民们挖井便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此时我问学生,如果你是沙洲坝的村民,你相对毛主席说些什么?学生一个个发言踊跃。生一:我想对他说声谢谢,我终于喝上了清甜的水啦!生二:太谢谢毛主席了,原来水那么好喝呀!这个时候,再读读人们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句话,感恩之情便十分充沛!让学生感受到并对这位人民领袖产生由衷的爱戴。
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及各种素材引入课堂,展示更多的授课内容,加大课堂容量,这样学生在一节课中收获的知识和信息量便得到更大的拓展。网络上精彩纷呈的资源拓宽了学生知识来源的路径,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使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局限于学习课本中的内容,而是有效地在课外得到了延伸。
例如,我在教学三上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中,我先教会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从网络上收集有关“有趣的动物”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了这些图片和资料,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请小老师起来介绍,小组自主交流等等。接着,我又趁热打铁,提供了和动物相关的网站,让学生在浏览网页中,自由选择,阅读在之前课堂中没出现的动物信息资料。学生在上网学习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大量的生活词汇,阅读到丰富的课外资源,对提高独立识记生字的能力、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可见,在课堂上利用网络广泛阅读,自由地汲取知识。不仅逐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低段语文课堂上的合理使用,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助力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苏梦荻《文教资料》2017年第10期
2.《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赵如涛.2016
论文作者:林彬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3批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识记论文; 沙洲论文; 语文论文; 吃水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3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