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原则与路径论文

试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原则与路径论文

试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原则与路径

张喜英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2)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原则,和而不同、交流互鉴和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原则,循序渐进和团结—斗争—团结的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路径,从构建主体的视角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原则; 建构路径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胸中要装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国内大局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际大局就是为我国发展目标的实现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将中国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统一起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立足于中国和当代,面向世界和未来,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理念,是对“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我们怎么办?中国怎么走?”世界性难题的中国解答,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的总结和升华,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开放包容、以和为贵、天下一家的博大情怀,展现了中国达则兼济天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勇气、决心。目前,人类命运共同体仍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也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研究不深的问题,如何使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论走向现实?本文对“如何使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论走向现实”问题尝试做出回答,以期进一步推进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的研究。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原则

(一)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2019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推动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通过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多边合作等各种形式,把大家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1]共商即大家的事情由大家商量着办,世界的事情由世界各国商量着办,不能由少数人、少数国家控制。共建即激发全世界人民的实践热情和积极行动,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发挥各自潜能和优势,世界发展的美好前景,只能依靠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去开创。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共建才能共享。共享就是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解决的是全球公平正义和全球发展失衡的问题,如果发展成果总是由少数人、少数国家攫取,共商共建就必然落空。共商共建共享要求每一个国家把本国建设好,并承担自己的国际责任。[2](P44)

首先是通过赢得他人信任和打造自身形象来建立自身的信誉;其次是从你和他人都看重的方面描述你的观点的好处;如果没有,那么就要用有说服力的数据、故事、观点来强化立场;最后就是要展现同理心,即了解说服对象并且与他们建立情感纽带。

这里主要讲一下共商,共商共建共享,共商是前提。地球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差异是很正常的,但差异不应成为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对抗的理由。中国一贯主张,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都有参与国际事务的平等权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认为国与国只要平等相待,就没有通过协商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大气减排为例,由于大气减排问题涉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后发展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通过广泛而艰苦的沟通,在世界各国的努力下,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近200个缔约方一致通过了全球气候变化的新协议,简称《巴黎协定》,这是反复磋商、广泛沟通取得有效成果的成功案例。“作为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是一面镜子,给我们思考和探索全球治理模式、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宝贵启示。”[3](P291)在涉及全人类利益的其他问题上,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也可以采取平等协商、反复磋商的办法。为此,需要的是“少一点傲慢和偏见,多一些尊重和包容”。

(二)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原则

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原则应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1.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合作共赢的基础是平等,离开了平等难以实现合作共赢,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内政不容干涉,都有权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2.要坚持合作共赢

二战以来,全球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对峙不复存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滚滚向前。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应该成为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合作共赢是普遍适用的原则,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而且适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其他领域;不仅适用于地区国家之间,也适用于同域外国家开展合作。

3.要坚持共同发展

女性意识一旦觉醒如果想要再继续压制,必定会遭到剧烈的反抗。以曾树生为代表的新一代女性正是不向旧伦理,旧道德妥协的一代,他们用自己的抗争换来了万千女性自由的权利。

世界的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另一批国家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共同发展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符合各国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推动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世界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应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平衡发展,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基础。积极创造更多合作机遇,提高合作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要争取更加公平的发展,各国都应成为全球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

(三)坚持和而不同、交流互鉴和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原则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冷战后主宰全球的将是不同“文明的冲突”。“建立紧密的文明间‘伙伴关系’的愿望……是不会实现的。”[4](P184)按照亨廷顿的观点,似乎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然而,不同文明必然是冲突的吗?有没有可能实现和谐共处?只要坚持和而不同、交流互鉴和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原则处理不同文明间的关系,不同文明是可以和谐共处的。

1.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文明相处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文明是多样的,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带来进步。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兼收并蓄,互学互鉴。文明是平等的,世界上的文明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是包容的,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不同文明之间要对话而不是排斥,要交流而不是取代。历史反复证明,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

2.在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问题上也应坚持和而不同、交流互鉴、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原则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现代化不是单选题,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只能由这个国家的人民,依据自己的历史传统、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决定,不能要求不同文化传统、历史遭遇、现实国情的国家都采用同一种发展模式。照搬没有出路。我们应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尊重各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探索和实践。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金砖国家合作的成功充分证明,不同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包容,不同发展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不同价值的文化可以相互交流。丝绸之路各国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四)坚持循序渐进和团结—斗争—团结原则

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要走“渐进式”发展道路:从小范围到大范围、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先建立区域命运共同体,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示范和带动效应,吸引其他国家和地区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80例患者(每组40例)其中肺癌脊柱转移31例,乳腺癌脊柱转移37例,前列腺癌骨转移7例,甲状腺癌脊柱转移瘤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术前实验室检查、原发灶病理类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中国将积极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同世界各国共同维护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在世界和地区事务中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将继续妥善处理同有关国家的分歧和摩擦,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努力维护同周边国家关系和地区和平稳定大局。中国将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坚持劝和促谈,为通过对话谈判妥善处理有关问题作出不懈努力。

远亲不如近邻,家门口太平,才能安心搞建设。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大量相似文化、价值和理念,具有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良好基础。要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理念,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同时也使我国从周边国家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周边环境。

糊报纸的是黄伟,傅正双手高举糨糊盒。他俩也是哈尔滨知青。他们与齐勇、魏明都是老高三,并且都是同学。而张靖严是和他们同校的老高三,在校时就入党了。

第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发展离不开稳定,国家动荡则经济社会无法发展。要保持国家的统一和内部的稳定,特别是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要高度警惕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危险,高度警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高度警惕党的执政地位被动摇、被颠覆的危险,高度警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被打断的危险。要建设更加强大的军队,应对战争威胁,保卫国家和平,为发展提供保障。要保持思想领域的稳定,警惕思想领域稳定被破坏的危险,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社会各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广大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二战后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斗争中获得胜利、实现民族独立的国家。由于共同的经历、共同的地位、共同的追求而容易形成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要立足和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强化同发展中国家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3](P15~16)中非关系的本质特征是真诚友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要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明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守望相助,国际事务中团结协作。用中国发展助力非洲发展,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和非洲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当前中国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要兼顾民族国家利益和整个人类利益,而不是只讲整个人类利益不讲民族国家利益。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其中一个观点是,人类共同生存的问题高于一切,全人类利益高于阶级利益。事实证明,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在实践中并没有维护好全人类的利益,反而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当今世界,民族国家如果没有主权和自身发展、抽象地谈论整个人类利益,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如果中国不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仅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会成功,而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第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在根本问题上不犯颠覆性错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毫不动摇地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2018年12月18日在纪念改革开放40年讲话中,习近平再次强调,“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5]什么是根本性问题?指的是道路问题、党的领导问题、指导思想问题等重大问题。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代接着一代干,一棒接着一棒跑。

4.坚持团结—斗争—团结的原则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1]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而是推动开放包容发展;不是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而是促进合作共赢;不是以意识形态划界、搞零和游戏,而是各国只要有意愿参与进来、共同发展,中国都欢迎。[6]英国《金融时报》2018年8月9日发表文章称,“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引力效应,包括法国、西班牙和英国在内的一些美国传统盟友也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兴趣,甚至美国内部也有声音呼吁更多地参与中国主导的这一倡议。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任何蓝图都不会自动变为现实,中国坚持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主体的角度来考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路径,主要包括作为倡议国的中国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其他国家、国际社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中国要实现自身发展目标,一是需要和谐稳定的国内环境,一是需要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中国最需要在和平环境中进行国家建设,以不断改善中国人民生活,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中国只有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世界强国,但中国对外传播的是和平理念,输出的是丝绸、茶叶、瓷器等物产。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到了东南亚很多国家,一直抵达非洲东海岸的肯尼亚,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而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百多年间,中国社会内部战乱和外敌入侵循环发生,这段战争和动荡的悲惨历史,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决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在任何地方重演。中国深知和平的宝贵,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电力运输方法,就是在双有源桥拓扑的线路直流潮流控制器。该新方法的提出,在与传统研究对比时,此类新型电力运输方式具有无徐额外再次配比电源节能源、有效实现更具灵活性的双向控制线路直流潮流的优势。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反对以大欺小、以富压贫,反对干涉别国内政。中国对外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中国执着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而不是开疆拓土的殖民主义。中国将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1.2.2.2 护士长每天随时检查,节假日临时抽查。定期评分。严格执行护士长查房制度,可作为收集信息、评价护理质量的措施,并有助于提高各层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1]

中国从自身经历中形成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觉选择,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合作不要对抗。中国发展起来对世界不是威胁而是机遇。2019年4月中旬,美国前总统卡特在和现总统特朗普的电话通话中说,“自1979年以来,你知道中国和谁打过几次仗吗?一次也没有,而我们,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卡特指出,美国是历史上最好战的国家,因为美国总想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其他国家,在美国142年的 历史上,真正和平的时期只有16年。希腊总理齐普拉斯说,“中国不会用强权征服世界,而是用智慧贡献人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中国贡献人类的中国智慧。

1.周边国家

2.妥善处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自身发展关系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出倡议的,但中国不能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罔顾本国发展,更不能损害本国核心利益。中国要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更大作用,首先必须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使自己强起来。中国只有强起来,才有能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更有影响力和感召力。为此,中国要聚焦自身发展目标,破解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快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

3.发达国家

惯性导航技术利用高精度陀螺仪可实现较高精度的方位和姿态检测,然而,其通过2次积分实现位移检测的原理导致当加速度检测有偏差时,运行时间越长,定位偏差越大,无外部辅助定位时惯性导航系统的定位偏差可达1.852 km/h,虽然通过零速校准等误差补偿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惯性导航系统长时间工作的误差积累,提高系统的精度[16],但惯性导航系统的长时定位精度仍然难以满足厘米级定位精度要求。而机器视觉技术借助高分辨率的成像器件可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这一特点表明惯性导航技术与视觉导航技术在掘进机导航定位方面存在互补性。

3.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

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

第一,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的第一要务,中国需更加重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和可持续性。习近平指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增长动力从哪里来,只能从创新中来。我们要创新发展理念,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出口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就是不协调、不平衡,这也是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建设美丽中国,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生态安全,为建设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并将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不断增加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发展中国家

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特别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关系是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中美两国对世界的影响都举足轻重,两国搞对抗只能是两败俱伤。“中美应该而且可以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冲突对抗的新路”,[3](P34)那就是合作共赢。“中美两国合作好了,就可以做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3](P35)我们的愿望是非常好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习近平强调: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中美关系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双方要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坚定不移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在加强对话、增加互信、发展合作、管控分歧方面努力。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都应该坚持这个大方向。中美关系能不能搞好关键还在于美国能否客观、理性、全面看待中国的发展,能否摒弃我赢你输、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思维,能否相互尊重、求同存异,采取建设性方式增进理解、扩大共识,把矛盾点转化为合作点。如果美国继续把中国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制度模式和地位的挑战,继续对中国进行打压和遏制,两国关系的发展就要遭遇挫折,甚至走向对抗。

1.1.1 供试土壤 所有土样均采自0~20 cm土层,自然风干后,经研磨然后过0.9 mm筛(20目筛)备用。采样点分布在贵州省9个地区,每个地区所采土样均具代表性,有一定特异性,可用来探讨不同地区农业土壤中镉的吸附解析规律。土样采集地及其理化性质见表1。

第四,巩固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发挥合力的作用。中华民族现在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我们已经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3](P200)要万众一心,筑起新的长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扶贫攻坚,消除贫困人口;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强社会建设,采取诸如减免个人、企业所得税等措施改善民生;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推动社会朝向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方向更进一步。这样势必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巩固爱国主义统一战线,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形成合力,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4.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各种形式的斗争,达到新的团结。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发达国家处于世界分工价值链的中高端,发展中国家处于世界分工价值链的低端(随着新型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发展,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改变)。哪里有压迫、剥削哪里就有反抗,虽然当今时代反压迫和剥削的斗争形式和革命战争年代有所不同(不是通过直接暴力的斗争形式,如中美贸易摩擦),但斗争并没有消失。通过斗争的方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可以寻求到更多共识,更有利于团结;如果一味忍让,可能导致忍无可忍,最后走向全面对抗,而不利于团结。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这是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出的深刻结论。特别是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稳定等重大核心利益问题时,要在斗争中达到统一和联合的目的。

水治理中政府与市场不是相互排斥,而是互为补充的关系。以水权市场的发展为例,市场机制可以在水权再分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这离不开政府主导下的水权初始分配,也离不开政府为水权分配提供的一系列实施保障制度。只有当政府与市场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各司其职,互补协作,才有助于实现更高水平的水治理。世界银行在总结美洲水市场经验的基础上有如下结论:尽管利用市场再分配水以满足变化的需求,是水管理的一种重要的工具,但只是这个过程中的工具之一;它不能替代教育、公众信息、水文信息库、水权的行政和执行能力、有力的法律和制度框架;当得到所有这些方面支持的时候,市场过程才有助于水资源得到最高和最有价值的利用。

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不但吸引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也开始从心动走向行动,是一条和平之路、开放之路、繁荣之路。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积极地对外援助与帮扶,体现了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愿望。“1950年至2016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元人民币”,[3](P423)中国先后7次宣布无条件免除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政府无息贷款债务。阿尔巴尼亚总理府主管卡加·艾维斯说,让人敬佩的是,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致力于携手与其他国家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建‘一带一路’不是有人说的这样那样的‘陷阱’,而是中国与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6]中国努力推动多边贸易合作,2018年成功举办中国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复苏全球经济创造了条件和契机。中国以持续的行动诠释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信赖性,因此得到国内外政治家和学者的充分肯定。2019年4月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5000名代表出席本届论坛。俄罗斯总统普京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拓展国际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支持。“有这么多国家领导人和代表出席本届论坛就证明了这一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强调,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要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中国将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加强制度性、结构性安排,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1]这是根据中国改革发展客观需要作出的自主选择,也是倡导多边主义、推动开放包容的中国担当,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在世界面临保护主义挑战之际,中国坚持进一步扩大开放,彰显了对自身经济增长的坚定信心和对世界负责的大国形象,将给各国发展带来机遇,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体现。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不仅在国内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也坚持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推动建设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

(二)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成功仅凭中国一国之力是不够的,需要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普遍参与、共同努力。

1.世界各国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也真诚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如果只有中国一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那么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是不现实的,只有世界其他国家也都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共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为此,国际社会应共同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处理国际事务的民主原则。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对抗和不公,不是因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过时了,而恰恰是由于这些宗旨和原则未能得到有效履行。国际社会应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

2.世界各国应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我们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与和平谈判,妥善解决矛盾分歧,维护相互关系大局,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要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建设伙伴关系,开创共同发展新前景,营造共享安全新局面。

为此,国际社会应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世界各国需合作应对国际安全问题。特别是面临全球性安全威胁时,更要同心协力、合作应对,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合作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

感官评分结果采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通过 Design-Expert 8.0.6 软件对响应面及模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 Origin 9.0 软件作图。

共同安全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安全是普遍的,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的绝对安全。综合安全就是要通盘考虑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安全问题,又要统筹谋划应对潜在安全威胁。合作安全就是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通过对话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可持续,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中东动荡,根源出在发展,出路最终也要靠发展。

这组的灵感是来自于韩国音乐人吴赫在海边的一组照片,拍摄的想法主要是将一些感悟与不同的服装搭配结合在一起,以此来展现人物放松、纯粹与沉静的状态。

3.世界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实验设备包括联想PC一台,RED5型号眼动设备一套,最高采样频率500Hz,主机显示分辨率为1280×1024像素,屏幕亮度调整为300cd/m2,被试眼睛与屏幕的距离约为60cm,屏幕中央与被试的眼高基本水平.实验界面由Experimental软件呈现,眼动数据由软件自动记录,并利用BeGaze软件进行眼动数据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球有13个经济体实现25年多的高速增长,其共同特征就是采取开放政策。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维护自由、开放、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继续做全球自由贸易的旗手,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保护主义政策如饮鸩止渴,看似短期内能缓解一国内部压力,但从长期看将给自身和世界经济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要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要下大力气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在开放发展中,充分发挥各国比较优势,共同优化全球资源配置,完善全球产业布局,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培育普惠各方的全球大市场,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

为此,国际社会应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是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不适应的地方越来越多:过去数十年,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而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新格局,代表性和包容性不够;新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日益形成,而贸易和投资规则未能跟上新形势;全球金融市场需要增强抗风险能力,而全球金融治理机制未能适应新需求。全球治理体系只有适应国际经济格局新要求,才能为全球经济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国际社会对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要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国际社会大家的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使关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张转化为各方共识,形成一致行动。

(三)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重要作用

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让各国人民建立了以联合国为主体的全球治理框架,虽不完美,但为过去几十年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坚决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3](P42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并不是世界秩序的“另起炉灶”,而是与时俱进、改革完善,这符合世界各国和全人类共同利益。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表示中国愿同联合国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在其通过的“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中,明确写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 2019年4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认为讲话深刻阐明了“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发展议程的紧密联系,联合国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形成合力。他评价中国“给世界以确定性、信心和希望”,认为中国已成为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多边主义的支柱。

由此可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联合国的目标有很多契合之处,可以通过发挥联合国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号召全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除了联合国之外,其他国际组织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20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机制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进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Table 1 shows the comparison with other published POR for passive RFID tags.

总之,在全球化背景下,整个人类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类未来应该向何处去?这是今天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人类应该向何处去”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各国人民更加幸福,让世界更加美好。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话语,也是世界话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到什么程度,能不能构建成功,取决于中国和全世界各国、国际社会及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将是一场“持久战”。但是“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7]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先进的科学的,必然“得道多助”,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有充分的信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EB/OL].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04/26/c_1210119584.htm.

[2]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习近平. 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4]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5]习近平.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

[6]习近平.同舟共济创造美好未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EB/OL].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8/11/17/t20181117_30803211.shtml.

[7]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On the Principles and Paths of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ZHANG Xi-ying
(School of Marxism,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 :In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mutual consultation, joint contribution and sharing; mutual respect, equality, win-win cooperation and common development; seeking common ground while pursuing differences, 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inclusiveness and openness; gradual progress and unity-struggle- un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in body, the building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mainly includes three aspects: first, China should make efforts to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the community; second,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hould work together in the process; third, the United Nations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sh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building principle; building path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723X( 2019) 09-0020-08

基金项目: 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2017XCB004)

作者简介: 张喜英(1979—),女,河南安阳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研究。

〔责任编辑:李 官〕

标签:;  ;  ;  ;  

试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原则与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