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锦玲
广西省梧州市龙圩区龙圩镇卫生院广西梧州543199
【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小儿静脉注射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2年2月~2013年2月接收的80例小儿静脉注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儿行常规静脉注射及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总结小儿静脉注射的护理要点。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穿刺时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小儿静脉注射输液时,在常规静脉注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提高家属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静脉注射;护理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门诊接收的80例小儿静脉注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小儿静脉注射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2012年2月~2013年2月接收的80例小儿静脉注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4.3±1.4)岁;静脉注射时间为5~10d,平均(6.3±1.2)d;疾病类型:32例发热,16例脱水,10例抽搐,9例上感,13例休克。为提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护理人员向家属详细说明情况,取得家属同意,指导其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80例小儿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在自然明亮区域进行,由家属对患儿肢体进行固定,一般选用5号半头皮针穿刺 [1] 常规皮肤消毒液消毒,针对过胖的患儿,应用食指推压皮肤,确保血管充分暴露,下针应选择合适的角度, 一般以20°为宜[2],穿刺时箭头样式出血,说明穿刺到患儿静脉壁,可以按水平方向进行推送,妥善固定针头。如输液中患儿皮肤出现硬结或红肿,应拔下针头,采用49%硫酸镁热敷。由于患儿活动好动,穿刺难度大,可征得家属同意后使用静脉留置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年龄小,对陌生人及环境具有排斥感,出现哭闹、挣扎等情况。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注射前,应主动与患儿沟通,了解其喜欢的漫画、动画片、游戏、玩具等,在静脉注射时,通过音乐、玩具和讲故事等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缓解患儿负面情绪,确保一次穿刺成功。(2)鼓励患儿。通常>4岁的患儿喜欢自我表现、听取鼓励,首选告诉患儿注射不疼,可以治疗疾病,提高患儿信心;其次寻找榜样,告知只有向榜样那样接受治疗,才能减轻疼痛;第三护理人员应以耐心、爱心、细心的工作态度,取得患儿信任与配合,进而确保静脉注射顺利完成。(3)营造良好的注射环境。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确保病房干净、舒适、整洁,确保病房良好通风,适宜的湿度与温度,在病房中摆放玩具、漫画图书,粘贴卡通画,播放轻柔的儿童音乐,将墙面刷成粉色或天蓝色[3],营造良好的输液环境。(4)知识教育。加强患儿家属知识教育,不得擅自调整输液速度,对患儿进行抚触、安慰,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拿吃药打针恐吓孩子,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
1.3 评价指标[4]
采用观察患者依从性的方式进行评分,分值范围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评价内容包括患儿哭闹程度,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变化,可安慰性等。参考治疗依从性判定标准,规定完全依从:患儿不哭不闹,主动配合护理人员完成静脉注射;基本依从:在家属和护理人员鼓励和干预下完成静脉注射;不依从:完全不配合静脉注射工作。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调查表,由患儿家属填写,统计护理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实验数据,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x±s)描述,组间经t和x²检验,差异在P<0.05时,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患儿静脉注射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小儿门诊中,静脉注射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范畴。由于小儿患者年龄小,身体承受能力低,主诉能力差,加上小儿皮下脂肪丰富,血管细,与成人静脉穿刺相比具有其特殊规律,增大了静脉穿刺难度[5],可能导致小儿哭闹,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通常情况下,小儿静脉注射选取部位为头部,因头皮部位静脉分支较多,静脉交错主要呈现在小儿皮肤浅表层,有利于护理人员进行针头固定,但采用头皮静脉注射,家属的要求越来越高,往往要求医护人员一次性穿刺成功。为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确保小儿静脉注射良好效果,应做好静脉注射护理工作,为小儿提高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小儿静脉注射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操作能力、过硬的静脉穿刺技术、良好的自身素质,并在工作中不断强化自我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操作能力,以患儿为中心,以爱心、耐心、诚心、细心的工作态度,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与配合,从而确保静脉注射工作顺利完成,确保临床治疗效果[6]。
我院在门诊小儿常规静脉注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常规穿刺、心理护理、改善注射环境、鼓励患儿、知识教育等方面进行干预,有利于缓解患儿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减轻患儿痛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穿刺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得到家属和社会的肯定。
综上所述,在小儿静脉注射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儿依从性,减轻身心痛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确保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护患不良事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秦时香.浅谈小儿静脉注射的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4,12(14):323-324.
[2] 翟淑娟.小儿静脉注射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9(32):574-574,575.
[3] 陈月花,郑惠珍,邓雪珍等.浅谈小儿静脉注射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7):858-859.
[4] 葛蕾.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护理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394-395.
[5] 付明珠,李桂芝,徐艳琨等.浅析小儿静脉注射给药法的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2(7):282-282,281.
[6] 霍敏.浅谈社区小儿静脉注射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13):2691-2692.
论文作者:覃锦玲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静脉注射论文; 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家属论文; 静脉论文; 对照组论文; 成功率论文; 《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