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应对血源性传染病的职业防护论文_蒲华1,陈娇2,夏丽清3

护士应对血源性传染病的职业防护论文_蒲华1,陈娇2,夏丽清3

1,3.南充市中心医院感染科;2.南充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由于职业原因,护理人员高度的暴露于血源性病原体的危险中,而造成职业性血液传染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很多,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应该严格执行有效切断职业暴露的途径措施,降低职业性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机会。

关键词:血源性;传染病;职业防护

血源性传染病是指一类可以通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等。

1易感原因

由于病人高度聚集,加之各种诊断、治疗技术的广泛开展与应用,形成了医院特有的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环境;且护理工作高强度性以及护理人员配备的现状,使护理人员经常处于心理学和工效学的高度应激状态。

2易感途径

2.1护士的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受损,直接暴露于血源性病原体环境中

2.2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被感染有血源性病原体的锐器损伤

2.3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被飞溅的带有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所沾染于眼睛、鼻腔、口腔等粘膜上

3 处理措施

3.1局部紧急处理

皮肤针刺伤应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让损伤处的血液流出后,再有流动水冲洗冲洗后用酒精或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

粘膜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眼部可用眼部冲洗器洗眼。

3.2报告与记录

向护士长报告,填写报告单,上报医院院感科,医务科备案。

3.3接触的评估

评估暴露者有无预防接种史,接触者是否携带血源性病原体,检查输血前九项检测结果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否在传染期,以及接触污染物的途径与量或伤口深度等。

3.4接触后的预防用药

HBV:暴露者已接种疫苗则不用特殊处理,未接种疫苗者立即注射HBIG200-400iu,同时另一注射部位接种疫苗,于1个月后接种第二针,6个月后接种第三针

HCV:目前尚无推荐预防措施

HIV:接触后24小时内应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接触后4/8/12周及6个月进行追踪检查

梅毒:长效青霉素240万u/次,每周1次,连续3周

3.5接触后的随访

接触后定期进行追踪检查,HBV于接种完成后行追踪检查,HCV于接触后4-6个月进行追踪检查,HIV于接触后4/8/12周及6个月进行追踪检查,梅毒于长效青霉素治疗完成后行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职业防护

4.1护士

4.1.1个人保护性防护

4.1.1.1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 护士每天从事损伤性操作的机会最多,工作中必须集中精力,严格按护理技术操作程序标准进行操作,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进行损伤性操作时要保证有足够的空间和光线,避免操作时碰撞而发生职业暴露。

4.1.1.2 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 在临床工作中对病人和自身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不断进行自我评价,除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外,还需加强新技术、新业务的学习,特别是职业防护知识及技能的学习。

4.1.1.3手卫生 手卫生也是标准预防的最重要措施,是医护人员防护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认真洗手与手的消毒是对病人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措施。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后,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要遵循标准防护原则,即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防止接触污染源后受伤引起的血源性感染。

4.1.1.4正确使用防护装置 对这些保护性装置的使用取决于个人对操作过程的认识和判断,看潜在事故可能性的大小。正确的使用手套、防护镜、面部防护罩、口罩和隔离衣,其目的是双重性的,既保护医务人员,也保护病人。防护镜、面部防护罩、口罩在可能发生泼溅的医疗过程中是必须使用的。戴手套能减少皮肤接触血液的机会,是预防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血液、体液污染的屏障。按照戴手套的规定:接触任何病人的血液和体液、黏膜、破损的皮肤、处理和清洁带血液或体液的物品和平面时及抽血、注射、静脉操作时双手都要戴手套;医务人员的手出现损伤时要戴双层手套;在可能血液接触或者可能刺破皮肤的情况下要戴手套保护。

4.1.1.5 针头、注射器和其他锐器的处理 规范护理人员用物处理是降低针刺伤的重要环节。不要将针头回帽、有意折弯、损坏、将针头与一次性注射器分开或者用手摆弄针头和注射器。用过的针头、注射器、刀片和其他锐器必须丢弃在适当的锐器收集盒内。操作完毕污染锐器要在第一时间将其丢弃到锐器收集容器内,不能徒手传递裸露的锐器,要置于容器内传递,以免误伤。

4.1.1.6

接触感染风险后快速正确的自我保护措施护士的责任心和积极的自我防护意识能有效减少针刺伤害。

4.1.2综合性防护

如今医务人员拓宽了治疗措施的范围,对所有病人的血液和体液都进行监测,以确知其传染性,这些措施被称为“综合性防护”。以往的针对性防护措施存在严重缺陷,只针对具有明确传染性的病人进行个人防护,忽略了潜在传染源的危害。所以,在加大对病人进行检测的同时,也要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4.2病人

病人的意识态度及配合程度决定了操作过程中意外针刺伤事故的发生率。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有创性操作前,应对病员情况进行正确的评估,衡量一下病人接受治疗和配合治疗的程度,找出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针对烦躁、抽搐等无法配合的病人,应进行适当的保护性约束,以配合治疗的完成,并使用安全穿刺或安全操作工具。

4.3环境

4.3.1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光线不够明亮、操作空间较小、工作空间拥挤狭小、探访者和用物拥满房间等都可增加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应予以改善。

4.4管理

4.4.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要严格掌握和执行标准预防的,正确理解和应用标准性预防原则来保护自己,还需进行严格的培训和实践。全面地熟悉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和消毒隔离种类及方式,掌握传染科常用防护技术操作和防护措施,如穿脱隔离衣、洗手、各种防护用具使用方法等。

4.4.2加强管理 在进行职业防护培训中病房管理者的理念和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者要转变观念,加大防护资源投入,建立健全职业防护保障制度和监督报告体系,将职业防护培训形成常规化。强调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标准防护原则,正确掌握消毒隔离技术,掌握发生职业暴露的报告程序,自觉规范医疗、护理行为,把消毒隔离工作形成常规化。同时应将对防护措施落实的督察与护理质量管理控制结合起来,纳入三级质控检查中,使之在落实、检查、反馈中得到持续改进,达到职业防护目的。

参考文献:

[1]陈蜀岚、陈先云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调查及预防策略.西部医学.2008.4

论文作者:蒲华1,陈娇2,夏丽清3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4

标签:;  ;  ;  ;  ;  ;  ;  ;  

护士应对血源性传染病的职业防护论文_蒲华1,陈娇2,夏丽清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