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论文_韩云飞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论文_韩云飞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济南 250358

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提出的倡议,处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体现了中国作为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国家为人类全球治理提出的中国智慧,有利于世界和平和稳定发展,更符合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探究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对更好的解释和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重要作用,也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实践中的构建。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人类命运共同体(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for all mankind)是中国政府在把握世界大势后,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健康和稳定运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倡议。毫无疑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发展、新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具体实践,体现了中国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下的国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哲学思维。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大量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和观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中国为世界发展提出的一味宝贵的“药方”。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更加复杂的变化,面临的传统以及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错,某些西方国家企图挑战二战以来的新的世界秩序和国际体系,联合国也正在面临权威的挑战。与此同时,发展与革新也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一种主流趋势。新一轮科技和工业技术革命正在孕育,新的增长动量也不断积续,国与国之间的利益深度交织,和平与发展已然是新时代的主潮流。但是,全球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也长期累积,如东西矛盾、南北矛盾等仍然未能得到有力的解决。世界经济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贸易和投资低迷,经济一体化遇到波折,发展不全面的矛盾更加严重。战乱和冲突、世界恐怖主义、难民问题,金融犯罪等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愈发突出。人类社会面临很多共性问题,都不是单个国家、和某个地区可以自己解决的,这就意味着世界需要新的全球化治理理念。世界发展早已走出了各自为营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无法割裂的有机整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为了寻求利益交织点,国家共同发展的公约数,以共同繁荣让更多的人民共享美好未来。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人类“联合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曾在《共产党宣言》这样描述“联合共同体”:“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在马克思看来,在这个联合体中,人们拥有充裕时间,财富的差距将不会再成为人类实现自身目标的一个羁绊,相反,是一个天下大同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类得到全面的发展。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通往“自由人联合体”的途径,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与探索,中国提出努力维护世界安宁,造福各国人民,促进世界共同发展,营造共同繁荣世界的目标与马克思当初所畅想的世界不谋而合。当前我们身处全球化浪潮之中,无法撇开其他国家而“独善其身”,作为一个大国,我们确实应该承担人类健康发展的责任,中国已经走过七十年的风雨,在此过程中中国自身实力确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使得我们有能力去承担许多责任,这时,我们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沿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现代化的思想逻辑,把握住了世界潮流,提出了能够切合当今国际社会时代精神的命题。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延续和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推断出社会未来发展和人类最终全面解放。但同时,要实现这一伟大的社会设想注定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它注定是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一段曲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总会遇到新情况,和新挑战,原有的理论不能再适应新的环境,这时就需要提出新的命题,丰富和发展新的马克思主义,形成能够切中时代原则和时代使命的标志性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新的历史环境之下,马克思主义结合时代发展提出的新任务,这也深刻标志出了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发展进入了新形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深刻体现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和人思维的一种哲学方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中的到了深刻的体现。它首先经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在得到时间和实践检验后,又经过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人不断补充逐渐发展的一套愈发完整的思想体系,唯物辩证法已深入共产党人的血液之中。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与发展的思想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得到了体现。当前,世界普遍联系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现实,世界愈发连成一个整体,各国之间联系伴随着全球化浪潮不停加剧,国际间交流愈发活跃,国家间合作不断深化,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而且世界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无法仅凭一个国家,只有世界各国联合起来,才能彻底解决。

(二)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虽然当前世界存在许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构建人类的命运共同体之路并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人类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改造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就为各个国家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种引领目标,只要各国都能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共同努力不断地改造世界,能最终能通过实践把美好理想变成现实。

(三)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驱动历史向前发展的根本力量。毛泽东曾说过,“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习近平在2017年日内瓦联合国办事处发表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旨演讲中,就“人类命运体”向全世界做出了又一次全面的阐述,其中文章通篇提到“人民”二字就有10次之多,充分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由全世界人民共享,同时也需要由全世界人民共建。文章指出“我们要顺应人民的呼声”,“为各国人民撑起保护伞”。维护好世界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份责任,以人民为中心,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要求,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保障。坚持发展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中国人民的幸福、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人民的幸福是普遍联系的,整体由局部组成,离开了局部,整体就不能存在。整体对局部起支配、统率、决定作用,世界人民整体的幸福与否直接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福祉,同时,中国人民幸福与否也会影响整体世界人民的幸福。

结语

即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是美好的,也是符合全世界人民利益的,更是有助于国家间关系稳定发展的,但是也要认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对于人类永续发展,世界和平稳定的责任,中国当前是“建设性地介入”,中国仍然不会称霸或者主导。现有世界秩序不是某国的秩序、也不是某个地区的秩序,而是要真正符合全世界共同利益的秩序,国际秩序也是不断发展和变革的。4当前,中国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稳步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一方面应积极在现有的国际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争取更大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积极发出自己的声音,为改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8。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01-202。

[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01。

[4]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EB/OL].人民网,2017-1-20。

作者简介:

韩云飞(1994-),男,汉族,山东章丘人,法学硕士,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研究方向:当代国际政治与大国战略研究。

论文作者:韩云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论文_韩云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