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中国政治学与政治发展论纲综述_政治论文

世纪之交中国政治学与政治发展论纲综述_政治论文

世纪之交的中国政治学与政治发展讨论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之交论文,政治学论文,中国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纪之交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中国政治学将以何种面貌迈进21世纪,在新世纪又将如何进一步发展,这是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政治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政治学研究》、《天津社会科学》、《文史哲》、《长白论丛》等多家刊物先后组织了专题讨论,在一些领域取得了进展。

一、政治学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建国初期,政治学研究一度被取消,改革开放以后才得以恢复和重建,至今虽仅十几年的时间,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一是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注意了现实政治问题的研究;二是开展了政治学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中国政治学的学科体系;三是对国外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的介绍及研究也有所加强;四是出现了政治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综合研究的趋向,使我国政治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宽,视野更为开阔,并在政治学界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几大理论框架。但总的来说,由于我国政治学学科发展的时间甚短,与国外政治学研究以及国内其他学科相比,仍很不成熟,尤其在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还很薄弱,已经建立的几大理论框架,均尚未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

另一种观点认为,当下政治学的现状与社会发展对政治理论的要求相差甚远。尽管十多年来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就整体水平而言,仍处于一种不能令人满意的局面。

论者认为,对任何一门学科来说,基本概念的成熟是该学科成熟的标志和条件,没有这个前提,无法构建学科大厦。这一点,对初建的中国政治学而言,尤为重要。没有对政治基本性质的正确理解,就无法摆正理论研究的位置;没有对政治学基本范畴(如政治、权力、共和、宪政、民主……)的深入理解,就难以进行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建构;没有对政治的基本价值(公平、正义、人格、自由)的研究,就无法理解政治理论存在的合理性。所有这些,归结为一点,就是要真正重视政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与之相关,还应重视研究方法的更新。方法固然受制于该学科研究的现状,但新的合适的方法又能引导学科走向繁荣。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像社会学的一些方法,理应成为政治学研究的当然手段。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政治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其中的原因是很多的,但社会的进步发展不断对政治学提出新的要求是最重要的原因。但同时应该指出的是,当中国的改革日益向纵深推进,并不时地遇到很多新的难题时,政治学的发展似乎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对现实社会缺乏足够的解释力。

论者认为,1.当代中国的政治学理论,无论从体系和内容上,还是从它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上讲,都还称不上是一门较为成熟的学科。2.政治学理论中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不能在理论上很好地统一起来,致使政治学理论研究即使结合着现实政治也只能游离于真正的现实之外。3.概念不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都与“政治”这一概念的内涵没有搞清楚有关,在这一点上,政治学理论应该承担起主要的责任。

再有一种观点认为,对中国政治学发展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在中国为政治学确立起有效的学术支撑。首先是在研究的学术定位上超越传统,即超越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不将政治作为一种学术来研究的传统。其次是在研究的价值关怀上超越政治,超越政治不是从政治学的具体研究而言的,而是从政治学研究所追求的价值而言的。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学术研究的生命力,与该学科所追求的终极价值密切相关。再次是在研究的学术体系上超越西方,中国政治学是在引进西方政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我们现在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但是从整个学术体系来说,我们的基础还是西方政治学。中国政治本身为中国政治学发展所提供的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经验对象,决定了中国政治学完全能够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以对中国社会和政治全面、深入的研究为基础,超越西方政治学,实现自身的独立发展,从而最终发展出能表达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文化精神,以及揭示中国社会和政治发展内在逻辑的中国政治学。最后是在研究的学术水准上超越当下的中国政治学,新中国的政治学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发展的,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把研究的思想、态度和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简单地等同起来,忽视了研究思想、态度和方法本身的发展与创新,把许多问题简单化、形而上学化,从而限制了政治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学术水准。

二、市场经济与政治发展

在当代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成为社会结构转型性发展的主要标志,政治发展如何参与社会结构的转型性发展,政治体制是否面临着一个转型的历史性任务,完成由传统政治体制向现代社会主义民主体制的转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一种观点认为,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政治发展应能自觉地为市场经济提供有效的政治资源。历史实践证明,如果政治无法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那么经济发展对政治发展的最终作用也就难以有真正的效果。

论者认为,从市场经济在中国社会成长的实际情况来看,现实政治发展应为其提供的有效政治资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权威。权威是政治作用于经济的内在要求,改革是最需要权威的一项政治行为,这种权威不仅基于政府所拥有的合法权力,同时还基于政府所拥有的可分配资源的多少和公共政策的权威性。2.法制。市场经济对法制有天然的要求,这与市场经济运作方式及其内在规定性有关。法制意味着权威、合法性、规则、秩序和公正,而这些都是市场经济确立过程中所需要的。3.效率。市场经济追求的基本价值是效益,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趋势表明,如何建立一个职能合理、结构科学、管理有效、人事优化的现代化政府,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全面成长,甚至对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的政府依然是当今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课题。4.正义。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面临着一种新的挑战,即如何通过公正、有效的社会资源再分配,防止社会利益重组和市场经济发展所可能导致的严重的贫富分化出现,以确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要有效地应对这种挑战,政治发展就必须在政治文化更新、制度创新、权力规范和权威提升上有大的作为。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我国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成长的过程中,要增强政府的能量,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努力提高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使社会的公共权力既能充分履行公共管理的职能,又能对市场经济起到保障和促进的作用。

论者指出,努力提高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是我国目前乃至将来一段时期政治发展的重要任务。第一,重新设计政府的角色,使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第二,寻求积极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严格规范市场的行为,营造一种社会主义的制度氛围和人文环境;第三,加强政治建设,促进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以建立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并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政治生活的需要。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的潜政治效应和显政治效应是多方面的,但最终体现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使社会充分发育,为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论者认为,市场经济的政治冲击力最突出地聚合在政府职能与行为上。经济对政治的需求最先反映在与经济活动关系密切的政治构件上,以对经济活动进行计划为宗旨而确立的政府职能和行为方式,必然与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活动形成冲撞。以市场经济为对象的政府职能与行为方式必须而且只能是宏观规划、协调服务,通过投资、信贷、财政、税收等杠杆调节经济运作,利用法律手段监督经济活动,企业等直接生产单位和生产者成为独立、自主的经济主体。政府职能与行为的转变,浅层反映着政府管理体制模式的调整,深层引伸出民众与政权、社会与国家、经济与政治关系的变革。

再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我国,基层政治实际上由两个层面的政治生活构成:一是以基层政权为主体所形成的;二是以基层群众自治为主体所形成的。这两个层面的政治生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基层政治的基本面貌。改革开放以来,基层政治发展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总体政治发展的共同推动下实现的,这几方面的推动将同时决定基层政治的未来发展。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政治面临各种新的挑战,如体制问题、财政问题、权限问题、人员问题等。这些挑战对基层政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可以概括为三方面:1.调整结构,主要是调整基层政治中的权力结构;2.完善体制,主要是完善党领导基层政治生活的体制和群众实现自我管理与民主管理的体制;3.开发功能,主要是使基层政治有关基层社会管理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这些要求也就构成了新时期基层政治发展面临的三大课题。基层政治发展,在目前条件下,是我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发展的基本保证;长远来看,是我国实现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基础。

三、当代政治学发展的前景

一种观点认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发展对政治学研究的要求将更趋强烈,迈向新世纪的中国政治学将出现长足的发展。当前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原则和方式的转变,如何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和政府管理模式,亟待政治学去深入研究,提供对策性建议。同时由于现代社会越来越使经济与政治交织在一起,因此如何在政治与经济的互动过程中发挥政治的功能,推动和促进经济建设,如何充分利用政治的手段,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这些都呼唤着政治学的理论支持,由此必然带来政治学的创新和发展。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要解决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诸多深层次矛盾,探求适应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政治运作机制,政治学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另一种观点认为,按照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和突破,一般主要集中在学科基本理论的深化、发展和突破,研究方法的更新和扩展,重要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完善这三个方面。按照这一规律,可以认为,作为我国社会科学一个门类的政治学,当前的发展和突破,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基础理论的完善发展、研究角度和方法的更新以及具有重大现实和实践价值的选题方面。

论者提出,尤其要着力深入研究邓小平的政治思想,深刻把握邓小平政治思想的灵魂和精神,把握邓小平政治思想与以往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的有机联系。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事业发展提出的实际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理论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力求获得重大突破;同时,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实践形成的经验,加以认真总结,并把它们上升为政治观点和政治理论。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世纪之交的人类世界,正在发生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政治现实,必将受到经济、科技、社会及文化等方面变化的影响。全球化即是这一系列重要变化之一,它已经并将继续对人类的政治生活发生重要影响。从政治方面看,一个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的变革、政策的制定及实施、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变迁无不受着全球化的影响。处于变革与发展中的民族国家尤其如此。政治学是社会科学中最具现实敏感性的科学。全球化所带来的政治现实的深刻变化,要求政治学者对政治学中一些相关的概念、范畴、原则、理论和方法进行反思,做出修改、补充,并加以发展和创新,这是时代赋予政治学者的历史使命。而中国的政治学者的任务就更加艰巨,一方面要补课,继续坚实原本薄弱的基础,同时,也更需要关注新的现实并给出自己的解释与结论。

再有一种观点认为,政治学也要注重社会应用价值的研究,人事管理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面向21世纪的中国人事管理学将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取得重大发展,以实现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科学化与现代化。具体说来,就是围绕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人事管理的两个重大调整。一是把适应计划经济的人事管理体制调整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上来;二是把传统的单一的人事管理调整到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上来。世界各国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而人事管理学发展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在21世纪的国际地位。大力加强这一应用学科的研究,对于社会主义的宏伟大业,对于繁荣我国的政治学已显得愈益迫切。

标签:;  ;  ;  ;  ;  ;  ;  ;  

世纪之交中国政治学与政治发展论纲综述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