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绩效审计信息资源管理的构想_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完善绩效审计信息资源管理的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绩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建设绩效审计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形成一个有序、高效的管理模式

绩效审计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管理制度的设计和管理组织的建设两个方面。

(一)设计审计信息资源管理架构,形成管理网络

审计信息资源的管理应以战略管理的理念,从制度层面系统设计管理柜架,统筹规划绩效审计信息资源管理工作,总体思路是设立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统领审计机关绩效审计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确定专职部门,搭建审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以及审计界信息交互平台、审计机关内部信息交互平台、审计服务对象信息交互平台三个交互平台,使审计机关上下左右内外信息形成畅通的网络,促进和规范信息在绩效审计管理链中的多向沟通和流动,以满足日常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传递、应用的需要。帮助审计人员和管理人员保证绩效审计的工作质量。

审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功能是关联不同途径所形成的信息资源,努力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增加信息共享内容、扩大信息共享范围、缩短信息共享时延,使各种信息能进入管理者的视角,全面提高信息共享的水平与质量,以实现“信息单点输入、共享使用”的目标。

审计界信息交互平台的功能是创建与外部审计界,包括与其他审计机关、与社会审计组织之间、内部审计机构之间,交流沟通绩效审计工作的渠道,提供绩效审计工作动态、专业技术、成果信息等资讯,为创新绩效审计提供信息。

审计机关内部信息交互平台的功能是交互不同部门、不同人员、领导与审计人员之间掌握的信息,以解决长期以来,以项目管理所形成的信息资源分散,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审计服务对象信息交互平台的功能是与审计结论的使用者之间搭建起“一站式”的信息双向沟通的桥梁,实时掌握审计服务对象的需求,主动地向政府领导和社会公众征集绩效审计工作方面的相关信息资源,实行分类管理,建立用户资料库,具体分析客户的需求,同时,主动将审计工作的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审计用户,实施审计结果的使用者评估制度,征求报告使用者意见,了解是否满足了使用需求,形成符合及时性、有效性要求的资源积累,使绩效审计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运用工作日常化,为推进绩效审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构建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形成管理系统

为有效地发挥审计信息资源管理网络的整体协同作用,需要对信息资源管理行为从制度层面作出事前的统一安排,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等问题。在绩效审计信息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过程中,需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审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制度。包括:①管理平台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管理(交互)平台的总体要求是使所需信息能够及时、完整地收到,同时能主动地提供给需要者;②管理(交互)平台建设的责任主体;③审计信息资源的收集内容范围、标准、途径、技巧。内容范围可分为二大类:所有能够帮助确定潜在审计领域的各个部门的信息和被审单位及其所在组织的信息。包括:法律、法规、政府规范性文件;公共服务的使用者和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等外部相关利益主体涉及的相关政策文件信息、学术报告、研究文章、新闻舆论;被审单位的战略计划、章程、财政财务管理体制和业务管理体制、适用的业绩指标体系、年度报告、预算、大会报告和会议纪要、管理部门和主要股东会谈的记录、组织结构图、管理信息系统;对被审单位近期的审计报告、项目评估和及业绩评价情况等,掌握为实现绩效目标“已经做了什么”、“还没有做什么”的信息,以便于识别和选择那些对提高公共部门管理水平具有潜在推动力的审计领域;④信息资源的整理、传递、使用的路径要求、时间要求、质量要求。可主动向外、向内分别公布所需信息资源目录要求,在建立内部信息员网络的同时,突破地域、国家审计机关,实行信息协作单位制度,构建审计信息会员单位网络,加强与审计界的信息交互,为外部审计信息的提供创造条件;⑤对责任行为的动态管理方式,包括定期考核通报责任主体的工作情况,对未按规定管理信息的行为采取措施等。

二是制定绩效审计信息资源分析制度。为了提升驾驭已获绩效审计信息资源的能力,必须要建立规范有效的审计信息资源分析制度,明确分析事项、分析方式,结合绩效审计工作开展定期的信息资源整体分析,具体包括对进入各个绩效审计信息交互平台、尚未进入绩效审计信息交互平台两方面信息进行适用性分析。总结一定时期内的信息资源特点,分析哪些信息是可以利用的,准备利用的方式方法;分析缺少哪些信息,有待于开发,以及如何完善收集工作等事项。可以采取分头思考与集中商议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规范分析会议程序,会前提供相关材料,提出需研究的事项,会上由与会人员分别提出观点,充分讨论,以解决目前会议由于会前准备不充分等原因,产生的“群体思维”问题。

三是制定绩效审计信息资源管理分析制度。绩效审计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信息管理的成效,应建立制度,定期对绩效审计信息资源的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检查信息资源管理职能部门职责履行到位情况,相关管理制度是否执行,分析管理行为的有效性。重点是检查职能部门协调沟通信息资源相关部门的情况、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运行状况;分析审计成果信息应用时间、应用方式、应用事项、应用信息传递路径,减少应用制约的措施、成果应用信息的跟踪等事项的管理情况,包括:审计信息发布范围和内容类别、信息传达给主要关注者的策略、与媒体打交道的策略、与被审计单位和其他相关部门保持联系的方法、应对信息误解情况的方案、宣传行动方案等事项。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管理的总体要求和对策。

(三)明确信息资源管理的职责,强化组织保证

绩效审计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建设,具体包括两项设岗定责工作:

一是在审计管理委员会下设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统领绩效审计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是:审定审计信息管理工作中重大事项,理清绩效审计需要什么信息、谁需要、何时需要、从何处得到、怎么得到等问题的总体思路,指导具体职能部门开展工作。具体是:审定审计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案、长远规划、年度信息资源管理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决定绩效审计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机构配置;审定绩效审计信息管理制度;定期通报绩效审计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分析报告;审议对外宣传、公告等重大审计信息等。

二是设岗定职,落实审计信息资源管理的具体职能部门。为了改变管理信息资源的路径和方法,变被动、零散掌握相关信息线索,为主动、完整收集利用信息资源,建成与周围环境相互关联的开放式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提高信息的利用率。采取集成管理的模式,在审计机关各职能部门确定一名信息管理联络员,形成人员网络,确定专职管理审计信息资源的职能部门,统一管理和协调绩效审计信息资源的开发、收集和使用。其具体职责:组建期望的信息系统和网络,建立审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设置信息数据库群、网页或刊物;组织审计信息资源管理制度的执行,管理机关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交换,并对各职能部门的信息管理工作进行业绩考核;开展日常性的绩效审计相关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建立审计经验(问题)库,将历年审计项目中涉及的绩效事项,包括审计项目名称、审计实施时间、审计查明的事项、提出的建议、整改落实情况、有待于解决的问题纳入台账;动态维护审计信息资源数据库、网页或刊物的运行,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迅速做出管理上的反应;总结绩效审计的工作经验,定期向局分管领导、审计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汇报;负责绩效审计的宣传工作,与外界及新闻界的信息沟通和协调联系,并引进国内外绩效审计经验;开展绩效审计信息资源管理意识的教育,培养信息资源管理人员,持续改进信息资源管理等。

二、优化部分审计信息资源运作路径,提高绩效审计工作质量

(一)以一定的审计组织方式优化审计信息资源的管理

实践证明,通过构建大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矩阵制管理模式、外包审计业务、“一拖N”、“一审多果”式、跟踪审计、信息资源质量控制等审计组织方式,可以优化信息资源管理。

——大型项目审计组织管理方式

即以OA、AO交互为载体,构建项目统一指挥中心,统一下达项目执行的各项指令,实现对大型项目审计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以互联网和审计专网为载体,形成日常事务性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两条通道,实现各审计组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数据传递;以AO系统为支撑,建立一个数据平台,实现对大型项目数据的集中式处理。其中,通过利用AO联机版对数据进行切割转换,通过建立数据库及开发应用相应软件,实现对大数据的汇总和分析。这一管理体系打破了处室职能界限,使项目信息得到集中有效管理,实现了三大转变:一是审计组织管理方式由“松散型”向“集中型”转变。解决了过去各自为战的状况,实现了对各审计组审计全过程的统一指挥。二是审计质量控制由“事后监督”向“全程监控”转变。领导和项目组长可随时查看审计人员现场审计工作情况,可对审计人员撰写的审计日记、工作底稿等资料进行实时监控。三是信息资源管理由“单点分散独享”向“全面辐射共享”转变。通过审计专网,实现上下沟通、及时交流工作经验、随时解答政策和疑问。

——矩阵制审计管理模式

金华市审计局在实施同时有多个被审计单位、多项审计内容的专项审计调查项目中,应用矩阵制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做法是:按审计调查单位,将审计组分成若干个审计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被调查单位;同时,根据审计调查内容、审计组成员的专长,分成若干个专题组,分别负责具体的审计事项,审计组成员既参与审计小组的审计调查工作,受审计小组长的管理,又参与专题组的讨论、资料汇总,受专题组长的指导。审计小组长和专题组长可以由不同的人担任,也可以兼任。即形成以下一个矩阵: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每个审计小组长负责一个小组审计调查工作;专题组长定期召集专题组人员探讨、分析各自专题的审计情况,并在审计结束时负责汇总、整理专题的内容,最后由审计组长汇总各专题内容形成审计调查报告。这一管理模式同与传统的直线制分工模式相比,具有加强不同专长审计人员的协作,实现审计组人员纵横双向配合,及时沟通信息,集思广益,激发审计人员的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的作用。

——审计业务外包管理

审计业务外包是一种整合各种审计资源,借助社会力量为我所用的方式,目前主要集中在投资审计领域,将工程造价审计业务外包给社会中介机构(人员),而在其他审计领域的实践比较少,内部审计资源的利用上基本没有开展。随着绩效审计的深化,应从提高信息资源管理效率的角度考虑,运用审计业务外包方式。

对审计业务外包的管理重点在于如何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一定质量标准的所需信息,具体涉及到何时外包、外包什么事项、外包给谁、外包结果信息的内容、质量要求和时间要求等事项信息的处理。决策是否要业务外包时,应综合考虑三点:一是审计机关人员力量是否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二是审计机关人员的专业技能是否不具备获取审计项目客观要求的审计信息资源:三是审计机关自行完成的成本是否高于外包成本。在此基础上,力求审计质量和成本、时间三要素的平衡。审计业务外包事项可以是整个审计项目,也可以是项目的一部分,如:审计调查工作涉及的调查问卷设计、调查样本选择策略、调查问卷整理、审计信息导入和分析、技术测定、工程审价等。可以采取招投标、委托方法确定专业人员承办,就审计事项及其成果、时间、费用签订合同,明确权利和责任。同时,加强外包合同实施的跟踪管理。审计业务外包可以较好地解决审计人员在审计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被动地处理审计信息所带来的审计质量风险问题。

——“一拖N”、“一审多果”式审计管理

在审计工作中,通常会出现审计工作的组织分工与审计所涉及的信息流之间交叉的三种情况:一是某个审计事项涉及多个被审计单位,而其中一些被审计单位正由其他审计组在同一年度实施审计;二是一个被审计单位中涉及了多个审计项目的信息资源;三是一些能够共同说明体制、机制某方面特性的信息散落在若干个审计项目之中。对此,可采取“一拖N”、“一审多果”式的同步管理信息资源方法。在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确定后,审计机关在突破项目概念的前提下,进行一次项目信息资源管理的统筹工作,具体包括:

(1)对在信息上有一定关联度的审计项目,统一安排信息资源的收集、传递工作,在事项内容和时间上作出明确目标和要求。由各个审计项目组提出需要其他审计组收集的信息材料的内容、要求,以便于其他审计组能在时间安排、内容安排上加以考虑,解决重复进入被审计单位带来的问题。可实现财政同级审与相关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的连接,如:由各专业审计组围绕项目目标向同级审计组提出财政拨款信息收集要求,同时,同级审计组向各专业审计组提出审查财政拨款使用情况的信息要求,实现各审计组之间的信息互通,形成相关信息管理的作业流。

(2)根据年度计划的项目特点,选择共性事项立项,制定审计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安排若干审计项目,同步收集所定审计事项的信息,通过事后的信息汇总、综合提炼,形成带有宏观性的审计成果。

(3)以充分利用每次审计过程中所有信息资源的观念指导工作,统筹同一项目中信息资源的管理,凡是能够同时进行的审计事项尽量同时进行,保持工作上的连续性,达到“一审多果”的目的。

——开展跟踪审计

目前,跟踪审计的实践主要局限于重点专项资金和重点建设项目,尽管各地也有连续多年对同级财政、慈善基金、住房公积金等进行跟踪审计,但基本属于财政财务审计,未涉及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领域。从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的特性来看,有三点理由说明开展跟踪审计是十分必要的:一是一个涉及体制、机制、政策性的审计结论往往需要大量的信息来支撑,信息分布呈分散化状态,审计过程中受到审计环境的限制,收集工作有可能难以一步到位。二是其审计成果涉及到公共管理决策层,有的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才能体现成效,才能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被审计事项。三是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工作对审计项目及其目标的选择,基本上是处于不延续状态,对一段时间的审计工作如何服务宏观缺乏统一的规划,难以从较高的层面把审计建议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审计成效最大化。

开展宏观服务型绩效跟踪审计,关键是要正确选择涉及体制、机制、政策方面的审计目标,这需要以大量的审计信息资源为支撑,充分考虑审计信息资源的持续管理和应用问题。在规划中长期跟踪的基础上,制定跟踪审计工作方案。对某一审计事项在一定时期内实行同一审计目标的连续多次的绩效跟踪审计,通过不同时间段审计信息资源的收集、分析、运用,在总结前次审计工作的基础上,使下次审计工作能从更优的角度综合利用信息资源,促使审计成果最大化。

——审计信息资源质量管理

审计信息资源的基本质量要求是真实、完整、及时、适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的管理控制,重点强化:

一是实时传递共享审计组内部信息。要充分发挥项目实施方案在优化项目信息资源管理上的作用,从审计信息资源管理角度提出实质性的要求,明确应实现的审计结果,审计过程中信息资源的沟通和利用等事项。在现场审计确保每个审计人员手中的审计项目基础信息,如审计日记、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等,随时汇集到审计组组长,以消除审计项目信息管理盲点,使审计组成员能随时了解其他审计组成员的工作动态,更好地发挥团队作用。

二是实时传递共享各审计职能部门的信息。目前审计职能部门的工作情况在机关内部主要是通过审计简报、工作总结、口头汇报、会议交流等正式形式,或是非正式的日常交谈来共享信息的。由于受到传递渠道的局限,一些跨各处室所需的信息通常得不到完整、及时的收集和利用。对此,要以审计机关为服务对象,将一切有利用价值的业务信息和审计管理信息通过信息资源管理平台都收集起来。尽管有的审计机关在审计业务进度管理信息的实时传递方面作了一些实践,如:实行业务周报督查制度,项目组长报送一周总体审计进度和审计组成员按分工完成的工作量,经业务室主任审定后,通过审计管理系统报局长和局分管领导和综合法规室,由综合法规室将汇总情况于每周第一个工作日在审计管理系统公告栏上公告,使全局各处室的工作进展信息能被共享。但是未涉及具体的业务信息交流并且时效性不够,可以进一步拓展各种审计信息,如:各职能部门的三级复核质量、审计信息提交和录用情况、审计成果情况、统计报表及分析工作、审计工作体会及建议设想、信息资源管理情况等情况即时在信息管理平台上通报,使全体审计人员能及时了解各部门的审计工作动态,更好地形成合力,推动工作。

三是以审计项目信息资源的质量高低来决定管理流程环节。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的对象决定了审计信息不再局限于财务资料,而是呈现多元化,并更加侧重于业务资料。而业务资料相对于财务资料,更全面更详细,可以反映出问题的发生及原因,所以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应更加重视非财务资料,以业务流程为线索展开审计。当项目受审计环境的限制没有继续的价值时,可以中止审计项目程序。当项目信息内容简单没有分歧时,也可取消一、二级复核。当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局限时,可借助专家等社会力量。

(二)以一定的审计技术方法优化审计信息资源的管理流程

绩效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经济活动后的最终结果,因此,绩效审计的实质是对各种影响绩效的信息流分析,审计信息分析质量的高低对管理流程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通过审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创新来优化信息管理流程。绩效审计信息流的分析应根据审计项目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一般先是总体分析,再是个体分析,具体有程序分析、数据分析、结果分析、案例研究、关联分析等,应用公共管理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学、逻辑学、侦查学等知识,围绕审计事项业务流程这条主线,以访谈、座谈、调查、实验、绘制结构关系图、质量评估、专家咨询、委托第三方取证等分析调研性的审计方法,及审计软件、GPS卫星定位系统、激光测距仪、钢筋探测仪等工具,还可以利用其他部门所形成的研究报告、统计数据、历史材料、媒体报道等二手资料,通过层层解剖,找出关键点,寻找原因、原因的原因。审计技术方法选用得当,可以优化审计流程,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随着“金审”工程建设的进展,国家审计系统省市县三级联网,建设一条网上即时交互上下审计机关审计项目所需信息资源的高速公路成为可能。在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确定后,审计机关根据项目分别向相关的上级和下级审计机关提出需要其配合提供的信息材料清单及要求,以改变目前因受地理环境、时间、力量等因素限制,放弃对审计事项部分环节的审计,而不能从经济活动的整体,完整地剖析绩效状况的做法。通过网上交互不同审计机关之间的审计信息资源,来进一步提升绩效审计的质量。

标签:;  ;  ;  ;  ;  ;  ;  ;  ;  ;  ;  

完善绩效审计信息资源管理的构想_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