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论文摘要中基于句子的文本模型对比研究论文_李伽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摘要:作为话语分析领域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基于句子的文本模型旨在解释句间关系(衔接)以及句子是如何通过主-述位或话题-评论来实现文本连贯的。本研究选取关于同一话题的中英文论文摘要部分,对比分析两篇语篇是如何通过衔接手段实现各自的连贯,以期为外语教学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衔接与连贯;基于句子的文本模型;外语教学;对比分析

一、引言

1952年Harris 发表了题为“Discourse Analysis”的论文,并正式提出了话语分析这一概念(Harris,1952)。历经了60多年的发展,话语分析已经越来越成熟。话语分析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七点:“(一)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二)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三)会话原则;(四)话语与语境之间的关系;(五)话语的语义结构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六)话语的体裁结构与社会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七)话语活动与思维模式之间的关系等”(朱永生,2003: 45)

本研究随机从知网和ScienceDirect数据库中各选取一篇关于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的论文,试图分析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与英语本族语学者是如何利用衔接手段实现语篇连贯,以及在实现语篇连贯上的异同,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同时为外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二、语篇中的衔接手段

(一)语篇中的语法衔接对比分析

在英语本族语学者文章中,存在两种语法衔接手段,其中指代占据整个语法衔接手段的75%,例如 individual learners,their,they;替代占据15%,例如attract a diverse range of learners,each with...;而在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论文中只存在指代这一种语法衔接手段,例如the students,their,their own;

综上所述,当运用语法衔接时,相比于替代,英语本族语学者更加倾向于使用指代,而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即外语学习者)则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使用指代。考虑到只分析了两篇文章,本研究只聚焦于趋势,而非具体数值。据此,可以暂时得出结论:相较于其他的语法衔接手段,外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学者都更加倾向于使用指代这一衔接手段来实习连贯;除此之外,相较于本族语学习者,外语学习者似乎在语法衔接手段的使用上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

(二)语篇中的词汇衔接对比分析

在英语本族语学者文章中,存在两种词汇衔接手段,其中重复占据整个词汇衔接手段的84.62%,例如detected,found;learners'motivations,learners' motivations;搭配占据15.38%,例如high and low;investigation,were conducted,compare,were detected;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论文中同样存在这两种词汇衔接手段,其中搭配占据整个词汇衔接手段的72.22%,例如researches,research,research,research;analyzed,analyzed,analyze;搭配占据27.78%,例如at home and abroad;in the former,middle and late period of the study;

因此从词汇衔接的角度来看,英语本族语学者和外语学习者都更加倾向于使用重复而非搭配。此外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当使用重复这一词汇衔接手段时,外语学习者倾向于使用相同的单词(92.31%),而不是同义词,上下义词或通用词等。当然,这种重复使用同一单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表达的内容。比如,某些术语,如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应该在论文写作中保持一致。然而其他词汇应适当变换,以增加词汇使用的丰富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外语学习者可以尝试避免单一的词汇重复表达。

三、语篇中的词汇节

图1:英语本族语学者论文中的词汇节

图2:外语学习者论文中的词汇节

当分析两篇文章的词汇节时,从上面的两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在英语本族语学者的语篇中,可以看出句子是恰当地连接的,因为在每两个句子之间至少可以发现三次重复。换句话说,没有一句话处于边缘化。然而,在外语学习者语篇中的第四句话则明显地呈现边缘化。第四句原话是“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in the world today,the globalization of knowledge has no longer been a secret”。这句话实际上在整个语篇中毫无意义。此外,它与整个语篇唯一有关联的地方是第五句中出现了词汇重复“rapid development”。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初步得出一个结论,即中国学习者倾向于从非常宏观的背景信息开始,尤其是外部信息,比如当今国内外形势,逐渐缩小范围慢慢过渡到所要讲的话题上,这在英语本族语学习者中是非常不常见的现象。因此,中国学习者在英文表达中要意识到文化的差异,尽可能地使用地道的表达策略和方式而非直接地将中国地道表达机械化地翻译。

四、对外语教学的建议

(一)增加衔接手段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相较于英语本族语学习者,外语学习者趋向于使用单一的语法衔接手段以及相同的词汇来实现语篇连贯。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丰富学生们实现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一方面,外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们介绍尽可能多的语法衔接手段,例如指代、替代、省略等。另一方面,就重复这一词汇衔接手段而言,外语教师可以尝试向同学们介绍同义词,上下义词及通用词等来避免单一词汇的反复使用。比如,在本研究中的英语本族语学者会交替使用detected和found,influence和affected来增加词汇丰富度。

(二)考虑到文化差异

基于以上分析,外语学习者倾向于将本土文化中的地道表达直接机械地翻译成目标语言,例如,本研究中外语学习者论文中的第四句“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in the world today,the globalization of knowledge has no longer been a secret”。不可否认,这是我们中国人常见的表达方式,即从宏观的背景开始慢慢过渡到真正想要表达的观点。相应地,在外语学习者的写作中存在着类似的高频搭配,如“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和“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实际上,这些表达与整篇语篇的其余部分没有太大的联系。

因此,外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多明示这种文化差异,鼓励学生们多阅读英语本族语学者的文章,体会目标语中特别的思维方式以及地道的表达策略。

五、结语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中英文论文摘要部分的衔接手段,探究了中外学者在实现语篇连贯时的异同,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衔接与连贯,同时为外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当然,本研究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分析的语篇数量较少,不能提供较为全面的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1]Harris,Z.Discourse analysis[J].Language,1952,(28):1-30.

[2]朱永生.话语分析五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国语,2003,(3):43-55.

作者简介:李伽(1993.10-),女,辽宁葫芦岛人,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论文作者:李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中英文论文摘要中基于句子的文本模型对比研究论文_李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