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源头说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人民服务论文,源头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人民服务这个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中概括出来的,但它有一个很深刻的源头。从根本上来说,它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历史现在我们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具体讲,为人民服务的概念是怎么来的呢?它是毛泽东同志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儒家的道德观,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来的。大体是在1939年吧,当时是在延安,陈伯达写了对墨子的研究,张闻天写有关于孔子的哲学思想研究的论文。他们向毛泽东同志请教。主席在1939年2月20日晚上,在张闻天写的关于孔子的哲学思想那篇文章里面作了一些很重要的批语。在谈到孔子的智、仁、勇的时候,主席说,孔子尽管讲仁爱、讲勇敢,但他是在唯心史观基础上来谈的,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为剥削阶级服务的。主席提出,我们的道德观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运用唯物史观,在君批判孔子的道德论的时候提出来的。到1939年12月21日,他写了《纪念白求恩》。在这篇名篇里面对共产党人的那种毫不利己、专门为人的崇高道德境界作了系统的阐发,把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揭示出来了。到了1942年5月份,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面,主席又进一步向广大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文艺是为了什么人的这个问题,这就把一个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历史观、道德观,进一步向广大知识分子提出来了,这就是“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1944年9月8日,他写下了《为人民服务》这个名篇,纪念张思德,弘扬张思德的精神,号召我们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我们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的人都应该树立这种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1945年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他在那里为“大公报”题了“为人民服务”五个字,那可以理解为,对民主党派及其所代表的民主党派的人士、广大统一战线对象,都应该确立这种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解放以后,我们党通过自己的干部,通过自己的军队,把这种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和形象在全社会普及开了。
为人民服务从我们党的一个根本宗旨,到我们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和一切广大知识分子的一个基本立场,再到全体人民的一种道德风尚,它就这样一步步地推广开来,我想这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一思想的由来、形成及发展。
现在,我们党对为人民服务思想有哪些发展和贡献呢?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是最根本的;运用邓小平理论使我们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是我们中国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坚持小平的理论,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就是实现了人民的利益。在这个根本的前提下面,我们党始终抓党的建设,尤其是党的干部队伍的建设,把我们的党风逐步地按照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建设好。在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面临着多重的考验:一是政治考验;二是改革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三是对外开放和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考验:在这些考验面前,我们党能不能够保持它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小平同志注意到了,也提出来了,而且把这个问题作为他的政治交待,向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来了。所以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做出加强党和群众联系的决定。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以后,把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目标明确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这三方面建设的要求明确了。十四大到十六大,特别是十五大、十六大以来,加大了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加强了党的建设的力度。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根本的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使党能够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它的先进性和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