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水貂做好两防疫,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水貂论文,防疫论文,夏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貂犬瘟热、水貂肠炎是养貂危害最大的传染病,这两种病的流行会给养殖带来威胁和毁灭性的损害,水貂犬瘟热、水貂肠炎病的预防是靠疫苗注射,也称为貂防疫,由于夏季是幼貂分窝发育成长最佳阶段,多数幼貂经过夏季成为合格的皮貂,在母源抗体不断消失的情况下,做好夏季水貂的防疫极为必要,也是发展养殖的关键措施,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貂犬瘟热流行特点 犬瘟热病的特点在野生动物中发病率很高,犬科、熊科、鼬科都能受到侵害。貂属于鼬科,患犬瘟热病时又称貂瘟,是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播的烈性传染病,有一只发病,几天之后会传染全群,死亡率达98%以上。病貂既可通过鼻液、唾液、眼分泌物、血液、粪便及唾沫飞溅扩散,借风力可传播15米以外的环境。也可通过饲料、饮水、饲养人员的手、衣服、帽子等污染。
传染性肠炎病毒的特性 水貂传染性肠炎,又叫病毒性肠炎,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毒为细小病毒科,直径为3毫微米~4毫微米,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在污染的貂笼里毒力在一年内不减,仍可以传染致病。貂病毒性肠炎病毒(MinkenteritisVirus)为细小病毒,是无囊膜的粒子,直径为18毫米~26毫米,呈二十面体对称,壳粒直径为3毫微米~4毫微米,基因组是单一分子的单股DNA,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有着亲缘关系,然而貂肠炎病毒对猫无感染性。在自然界中对所有的貂有侵袭力,特别是幼貂极易感染,发病率50%~60%,死亡率达90%。
传染方式与流行特点
病貂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消化道或呼吸道、粪便、饲料、饮水、用具等。多发于幼貂断奶后的两周到四周,两种病有时同时混合感染,死亡率较高。
发病症状
貂犬瘟热潜伏期急性2天~7天,慢性7天~10天以上,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四个型,即卡他型、皮疹型、神经型和顿挫型。也有按发病时间分为急性型、慢性型、闪电型和隐性型。主要特点是常出现双相热型,又称双峰热型。体温升高41℃,保持2天~3天,降至常温3天~4天后又升高41℃~-42℃,食欲废绝,阵发性神经,眼结膜潮红,咳嗽,鼻塞,呼吸困难,粪便稀,体瘦,痉挛后死亡。慢性型则出现皮疹,跛行,耐过的貂则生长停滞,成年貂耐受性强,仔貂感染率大,死亡率高。貂病毒性肠炎潜伏期4天~7天,临床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快一天,慢3天~5天,表现呕吐,腹泻,体温升高,被毛蓬乱,反应迟钝,粪便稀,呈黄白、灰白或煤焦油色,治疗不及时就死亡。
病理
貂犬瘟热体瘦,口腔黏膜有溃疡,眼结膜肿胀充血,眼内角有浓汁样物,气管充血,肺有淤血性肺水肿,心肌有出血点,胃、小肠黏膜充血有炎症和出血斑,肠淋巴肿大充血。貂病毒性肠炎病主要病变在大肠小肠,出现溃疡灶,黏膜脱落,浆膜显现出溃疡灶影。
诊断
用清洁的刀片刮取膀胱黏膜,涂于载玻片上,自然干燥后加甲醇固定3分钟晾干,加上姬姆萨氏液浓染15分钟后,用千倍显微镜查看,细胞浆内有1个~10个椭圆形或圆形附在细胞核边缘清晰的包涵体,判为阳性(+),临床症状特点。
预防
1.夏季水貂的管理做好两防是关键,重视当年幼貂免疫注射,必须在分窝后进行接种疫苗(六到七月上旬),由于犬瘟热病、传染性肠炎到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用作治疗,在幼貂断奶一周后注射,从7月份产生体内抗体,能基本保持到成年(12月份),具体操作:用水貂犬瘟热鸡胚苗注射,水貂肠炎组织苗,每只貂皮下各注射1毫升,7天可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维持6个月,可一直保护幼貂的抗病力到出皮。2.做好卫生消毒,减少传染机会。3.配好饲料,提高抵抗力。4.重视预防水貂犬瘟热病、病毒性肠炎病毒流行扩散和继发感染,并可采用病毒唑加氨苄青霉素混合饮水,每日两次,连用2次~4次,防止感染。
联系电话:0312-633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