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茶社”主题区域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茶社论文,区域论文,主题论文,快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而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活动的补充和拓展,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方式,也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随着幼教改革的快速发展,我园重新审视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有效整合。我们积极尝试将区域活动“巧嫁”于主题教育活动之中,使它们在形式、内容以及方法上形成互补,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和有效发展。 一线的幼儿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惑,就是班级活动区环境创设及材料投放“费尽心机却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我园在区域建设时创新思路,采用了“简单+不限制”的模式。“简单”的前提就是“尊重孩子的兴趣”,简单的途径就是“跟随孩子的兴趣发展线路”,简单的载体就是来自幼儿生活的原始材料。“不限制”就是不设置条条框框,极大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下面就以在这种“简单+不限制”模式引领下开展的主题区域活动“快乐茶社”为例,从活动的由来、创设、经营和提升这四个方面作一个简要介绍,谈谈如何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效结合。 一、“快乐茶社”的由来 在《去旅行》的主题活动中,有关“叶子”系列活动带着孩子们一起走进了“叶子”的神秘世界。“十一”长假后,孩子们叽叽喳喳地交流自己去旅游的见闻,还带来了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叶子,其中,洋洋说自己去云南还看了茶艺表演。“茶叶是叶子吗?”洋洋的话题引起了幼儿对茶叶是否是叶子的争议,其中认为茶叶是叶子的有18人,认为茶叶不是叶子的有15人。喜欢看书的小约说:“我知道茶叶是茶叶树上长出来的,所以茶叶是叶子!”天天迁移了自己的经验:“叶子是生的,不能喝,而茶叶是熟的,可以喝,所以茶叶不是叶子!”琳琳提出:“茶叶虽然看上去卷卷的不像叶子,但用水一泡开就像叶子了,所以它就是叶子!”在争论的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地表达、耐心地倾听,在相互碰撞中获得更广泛的知识,也促使孩子们更主动地获取他们所需要的有关茶叶的信息。在孩子们积累了一定的茶叶、茶文化的认知经验后,一个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快乐茶社”主题区域活动诞生了。孩子们以自己喜欢的游戏方式踏上了“快乐茶社”的探索之旅。 二、古朴典雅——“快乐茶社”的创设 开茶社,首先要有好的环境,就像在泡茶的过程中,需要合适的茶具一样。我班“快乐茶社”在创设风格上接近中国风,因而幼儿在主题游戏中对中国的文化有了更深切的理解。我们将活动室合理地划分为:茶舍(建构区)、茶阁(科学区)、茶坊聊天室(语言区)、茶工坊(美工区)、茶吧(生活区)、茶艺轩(表演区)。整个区域布局错落有致,互不干扰,动静皆宜,又通过角色串联相互贯通。 首先,我根据区域联动原理,有机整合活动区域。孩子们在活动区游戏时,喜欢串区玩,因此,我们尊重幼儿的意愿,创设了“茶吧”。“茶吧”中包含了“茶艺轩”和“茶艺表演”两个子区域。 其次,根据幼儿的动手能力及主题需要有针对性地投放区域材料。如:为了增进幼儿对茶文化的兴趣,我们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茶具,并把它们投放到“茶工坊”中。茶具是茶文化的一个外在表现载体,孩子们在绘制和捏茶壶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和接近茶文化的内涵。在欣赏茶具的过程中,幼儿发现茶壶的盖子上有一个小孔,茶壶的壶嘴高高翘起,茶壶和茶杯多以1:4、1:6的比例搭配……幼儿对于茶具不断提升的认知促使他们产生了动手制作茶具的意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我们适时投放了彩色易塑性软泥,将孩子的兴趣目标引导到对茶具造型及其功用的关注上,很好地锻炼了幼儿的实践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创设“茶坊聊天室”前期,我为幼儿提供了“茶马古道”“茶艺礼仪”“中国茶文化故事”等书籍供幼儿翻阅。其中有个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故事叫“茶叶的聚会”,它不仅讲到了各种各样的茶叶,还提到了“茶糖”“茶叶枕头”“茶叶蛋”。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忽略了“茶叶加工而成的食品”以及“和茶有关的食品”这些话题。深入探讨这个话题,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发现茶叶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于是,一个新的子区域“茶超市”产生了。幼儿主动带来茶叶蛋、茶瓜子、绿茶饮料等物品投放其中,让大家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起来。幼儿介绍茶叶制品,给茶叶和茶制品粘上价格标签,分类摆放,在秤茶、买卖物品的过程中感受数量与物体的关系。在活动中,孩子们游戏的角色意识更浓了,游戏变得更加有序,游戏中目标的指向性也更加明确。 三、茶里茶外——“快乐茶社”的经营 好茶用好水,才能相得益彰。在“快乐茶社”主题区域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喜好投放了不同的材料,并采用了平行、垂直、交叉干预的方法指导孩子们开展活动。教师的指导促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快乐地游戏,帮助幼儿在游戏时积极探索、挖掘游戏的价值,让茶社更好地“经营”下去。 在前期经验准备中,我们带幼儿观察了我园花坛种植的茶树,并共同观看视频感知茶叶的制作过程。我们还带着孩子们参观了社区“叶氏茶庄”,让孩子们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茶叶店的老板:“你们共有多少种茶?顾客喜欢喝什么茶?为什么?”通过采访了解茶的不同种类,也从中感知了茶叶与人们健康之间的关系。在调查中,孩子们接触到了更多品种的茶叶,于是,在“茶阁”(科学区)中,我们帮助幼儿将这些零散的信息进行归类,开展了“茶叶对对碰”的活动。幼儿按照茶的颜色、品种、生长环境、茶叶采摘的季节等不同标准对各种各样的茶叶进行分类,实现了对茶叶知识的再认知。如在“泡茶”游戏活动中,“茶与水温的实验”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操作活动。这个操作过程不仅有实验、有观察、有比较,更有独特的记录方式。当孩子们分别往杯中注入热水和冷水时,结果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热水里的茶叶变大了,冷水里的茶叶还是小的;热水泡的茶水颜色很深,冷水泡的茶水颜色很浅。孩子们在相互交流中掌握了更为多元化的记录表征方式。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作了适时的引导,对游戏活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茶吧”区域第一次游戏时,我发现“客人”点茶时把柜台挤得满满的。当我询问原因后发现,原来幼儿看不懂我设计的点茶单上写的什么茶。这时我问道:“那你们说这个点茶单该怎么设计?”侯思彤说:“在点茶单上画一片绿叶,小朋友一看就知道是绿茶了。”王伽仪说:“可以画上观音像表示铁观音茶。”……于是大家动手设计点茶单:有画连绵起伏山峰表示高山茶的,有画一棵人参表示人参茶的,有画一片红叶表示红茶的……最后,幼儿在设计的点茶单各个图案的后面标上相应的价格。当幼儿用自己设计的点茶单再次游戏时,扮演“服务员”的幼儿主动地拿着这张点茶单熟练地向顾客介绍茶品;顾客们有了形象化的点茶单后,点茶环节更顺畅;饮茶后,仿真钱币也让活动更真切,让孩子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角色意识更浓。同样,在孩子们的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适时干预引导,有效推动了区域活动的发展,也丰富了主题活动的开发价值。 四、玲珑剔透——“快乐茶社”的提升 在“快乐茶社“主题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班上的幼儿活泼有余,但却在礼仪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以激励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习茶礼仪,并在活动中让幼儿互评互学。一段时间后,幼儿们的举止行为变得文明有礼,礼仪小标兵成了班上的核心人物。为了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我们每周还会评出最佳售货员、最佳茶艺师。在区域活动结束后,我及时对这一区域的活动开展进行评价,还请当天的“茶社”小主管对活动区材料的收放整理情况进行评价,进一步强调规则意识,使得幼儿不仅习得了良好的礼仪知识,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文明习惯。 在游戏的讲评中,我们让茶超市的服务员说说最近生意不好的原因,让幼儿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自己设计营销方法。他们学起超市的销售阿姨,有的办促销;有的搞买一送一;有的教客人泡茶等。游戏后我们进行了总结,很多幼儿都说出了不同的促销方法。可见,放手让幼儿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的方式能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快乐茶社”的主题区域探索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活动中的教与学不是教师对幼儿居高临下的“倾泻”,而是平等的对话。我们通过不限制幼儿的想法,放手让幼儿亲自参与、亲身体验,让幼儿在接触传统茶文化时,派生出一个个新的问题和强烈的探索尝试欲望。随着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环境在变化,内容在充实,幼儿探索的兴趣在增强,幼儿的经验也在提升。在区域活动中,只要我们沿着“简单+不限制”的模式,用“心”体验,用“意”创造,用“情”耕耘,定会让幼儿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自由自在地演绎着小“社会”,真生活。 总之,我们要让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机、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在操作中得到发展,在游戏中感受快乐!“快乐茶会”主题区域活动的支持与指导_区域活动论文
“快乐茶会”主题区域活动的支持与指导_区域活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