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职工队伍技能素质以工匠精神打造蓝领队伍的措施和途径研究论文_王亚丽

提高职工队伍技能素质以工匠精神打造蓝领队伍的措施和途径研究论文_王亚丽

中国水电四局第一分局 青海西宁 810007

摘要: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建筑行业原有的培养体系被打破,新的建筑工人培养体系始终没有建立。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起行业一线工人培养体系。高级“蓝领”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和国家产业升级的制约瓶颈。本文试从打造蓝领队伍的重大意义分析方面入手,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数据,着眼国家产业升级的宏观政策,分析现状,论述了打造蓝领队伍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蓝领队伍 措施 途径

具备专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蓝领人才是指在生产经营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蓝领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队伍的建设对于构建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大力倡导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之下,更多更快地培养蓝领人才,被视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一、打造蓝领队伍的重大意义

2014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总工会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制造业要转型升级,必须实施优秀蓝领工人战略。

1.打造高技能的蓝领队伍是国家产业升级转型的前提

党的十九大将人才强国作为国家发展重要战略,高技能人才是国家两大重点建设的人才队伍之一。新华通讯社主办的《瞭望》指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国家部署,战略转型视角下的中国,将像重视教授一样重视高技能人才。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1.12亿人,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不足13%,高技能人才2863万人,技师、高级技师仅占技能劳动者的5%,现有的存量缺口440万人。据预测,到2015年和2020年,高技能人才需求将分别比2009年增加约540万人和990万人。中国对于高技能人才的渴求,源自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从制造业大国跨入制造业强国的本质要求。

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打造一支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产业技术工人大军。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之所以具有较强的产业竞争力,其“秘密武器”就是他们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2.打造高技能的蓝领队伍是企业升级转型的前置条件

产业升级,技能为先。当前,水电四局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刚性需求。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各个专业版块开始进入“技能时代”和“高技能时代”,“产业升级、技能为先”正成为大家的共识。

建筑行业由于本身工作苦、重,且工资待遇不高,逐步失去吸引力,导致建筑行业年轻工人越来越少的局面。有数据显示,2004年到2009年,农民工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分别上升5.8和3.8个百分点,但建筑业下降5.6个百分点。若不能站在战略设计的高度,在市场自身功能的调节基础上,配以政策、企业投入等综合系列化保障举措去推进建筑技工培养一体化进程,那么,我们仍将无法改变目前建筑业“高级蓝领”队伍集体“失血”的尴尬困局。

当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公司经济效益、经营规模高奏凯歌的同时,我们也忧虑地看到公司发展于人员匹配的不协调性和不平衡性,技术工人断层和高级技术工人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后劲的一个瓶颈。针对蓝领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实际,抓紧思考和探索在现有条件下实施蓝领人才开发战略,建立蓝领人才高地的思路和对策,力争在尽可能短时间内构建一支适应国际大竞争和堪称一流的蓝领人才队伍,已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课题。

3.打造高技能的蓝领队伍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项

“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和为了人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为一场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革必然首先会对市场经济的主体——人的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并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而人的发展又反过来直接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个人与企业和谐发展,意味着个人与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企业为个人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通过打造蓝领队伍,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不仅提高了职工的技能,而且提高了职工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对工作目标有了更好的理解,促进企业与员工、管理层与员工层的双向沟通,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人才要参与人才市场竞争,就必须时时“充电”,吸收新知识和新技能,以增强自身竞争力。打造高素质的蓝领队伍,不仅有利于企业,更有利于员工个人。

二、当前“蓝领队伍”建设的困境

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产品又是相互独立、分散布置,无法实施规模化、一体化、复制化的作业。不同时间,不同项目或者同一项目的不同时段,需要的作业员工人数和工种不尽一致,只要是企业自养员工,人员大量闲置的现象必然会出现。企业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空心化”,企业逐渐失去了蓝领工人队伍,大部分人员转移到管理、技术、经营等业务层面。由于建筑行业技术含量低,门槛低,随着农村的空心化,大量富余劳动力进入建筑劳务市场,形成了包工队,这样就使得作业员工的流动性得以保持。这种保持是以劳务分包、工序分包等形式存在的。这种劳务分包将工程劳务分包给具有资质的劳务公司,但是这种用工形式与现行的政策有一定的冲突,导致劳动效率低下,人员流动性大,给管理带来巨大的困难。在实际生活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资金短缺给企业带来的困难

由于资金紧张,协作方缩减开支,项目建设资金不到位导致工期延长支付农民工工资困难,企业压力增大;工程尾款回收难度大,垫付农民工工资较多,形成周转困难;随着新劳动法的实施,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农民工工资浮动较大;投资方拖欠工程款,导致部分建筑企业拖欠材料款;劳务企业缺乏自己的民工队伍,虽然建筑企业表面上与劳务公司签定了劳务分包合同,但劳务企业在签定劳务分包合同后再去找队伍,由一两个中间人去组织班组和工人,其实质又变成了建筑企业使用的劳务“包工头”。这反而增加了中间环节,陡增建筑成本。部分企业发放民工工资由项目部付给“包工头”再由“包工头”付给民工,但这些“包工头”为了达到独吞工钱的目的,而逃之夭夭,导民工难以得到应得的工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农民工自身素质方面

农民工普遍存在文化偏低、队伍组织涣散、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整体素质不高,接收新知识能力较慢,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较少,技术单一,能同时具有多项技能的较少,尤其是初、中、高级技术工人的比例严重失调,高级技术工人比例不足1%,安全意识普遍较低,劳务企业需要很长时间的培训才能上岗,大多数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发转的需要,在这一程度上也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建筑业有效输出的“瓶颈”问题,从而也阻止了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的发展。

(三)劳动用工不规范

1.签订劳动合同方面:在施工企业中的民工与施工企业或包工头很多都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由于劳务企业缺乏责任感,许多劳务公司既不与班组签合同更不与工人签合同,民工权益仍得不到保证,加之违纪、违法成本低,一出问题就往总承包、业主和政府部门推,自己逃之夭夭。

2.参加社保方面:施工企业管理层员工基本上参加了社会保险但施工企业中的民工很多的未参加社保,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合法权益很难得到维护。

3.安全方面:施工现场安全设施与国家强制性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大部分民工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安全意识较薄。

(四)劳务分包制度在建筑行业中的不明朗化,不透明化,致使信息难以公开,许多地方并不对劳务分包合同、安监、质监在建工局进行备案,劳务分包行为没有法律的规范,加之劳务分包竞争激烈,导致许多劳务企业靠关系,低成本竞争,从而发生民工权益无法维护等问题。

(五)现在绝大多数劳务用工是通过劳务公司输出,劳务派遣公司“招人不用人”,用工单位“用人不招人”,导致用工单位并不和员工签订合同,而是与劳动派遣公司签订。被派遣人员处于“两不管”的境地,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根本保障,这样一来劳务用工流动性比较大,对于用工单位来说,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三、打造蓝领队伍的措施和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2月6日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强调要“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是为了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而制定的法规。这充分说明,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党中央要求我们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针对影响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产业工人素质,畅通发展通道,依法保障权益,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对于打造建筑行业蓝领队伍,针对当前建筑行业的用工现状,最治本的措施就是规范建筑市场。特别是引导和规范建筑企业空心化,既然企业已经普遍空心化了,靠打压是不行的,那就要引导,让他们成为有标准的空心化,升级版的空心化,强调的就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要素。具体就是说,在建筑市场,资本和权力要素占绝对地位,大部分利润都给了资本和权力,技术和劳动力作为要素地位很低。只有理顺价格体系,把技术和劳动力的地位提高,企业自然就会加大升级力度和劳动力培训,建筑企业空心化的弊端才会消失,蓝领的春天才会来临。

(一)要保障蓝领队伍群体的地位和权利

地位与权利是蓝领队伍建设的基础,只有基础得到了保障,才能维护蓝领自身的尊严与自豪感,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由此也才能激发其对于自身队伍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要切实落实相关的法律规定,提升蓝领队伍群体的地位,保障其权利。同时,要发挥好工会代表和维护工人阶级权益的作用。《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我国领导阶级的组织代表,工会需真正承担起我们党所赋予的重大使命。建设好蓝领队伍,必须深入蓝领群体当中去,代表其利益,为其服务,转变过去自上而下的行政推进的方法,自下而上地推进,这也是中央关于工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社会和企业各界要齐抓共管共同推进

在加强蓝领队伍建设方面,国家、各级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蓝领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要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着力解决“谁来抓、怎么抓”的问题。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种公共资源的调整分配。必须坚持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打破部门界限,突破体制瓶颈,统筹协调各个部门,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就是要通过改革和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等相关制度体系,重新建构有利于蓝领工人技能素质提升的体制环境。

企业与培训机构要建立订单式培养制度,根据企业生产、技术岗位等特点设立专业,并将课程内容与企业进行对接,为企业量身定制高技能人才。发挥技师学院的作用,设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通过边学边实践,让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一出校门就能适应工作环境。同时,主动派遣师资力量到项目一线,通过现场指导、技术讲座、问题解答等方式,帮助项目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整体素质。

(三)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企业要依法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结合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需要,科学制定实施技术工人培养规划,通过岗位练兵、岗位培训、技能竞赛、劳模创新工作室、师带徒活动等方式,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在具体政策方面,企业要健全高技能人才培育成长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企业职工积极参加高技能人才培训,对取得高级工以上国家资格证书的职工实行专项培训补贴,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建立技工岗位津贴制度,全力调动员工积极性。

做好企业高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鼓励通过名师带徒弟和岗位技能竞赛等方式,加快职工在岗成长成才。同时,依托车间班组,开展技术交流与协商活动,在岗位工作或技术攻关中培养和形成一批技能突击手。

企业工会要大力推进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企业要给予工会抓好牵头工作相应的资源和手段,包括建立由党政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完善工作协调推进制度,支持工会加强劳动法律监督,及时处理工会反映的问题和困难等等,在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

结语:

素质优良的蓝领人才队伍,是我们企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而众所周知,培养人才决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事情,高级“蓝领”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是我们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充分认识加快蓝领人才队伍建设对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蓝领人才的社会地位,优化蓝领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为蓝领人才队伍建设和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提供保障,是我们新时代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有下苦功、出大力的准备,当然也少不了科学预测、长远规划、认真实施,惟此才能使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作者:王亚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提高职工队伍技能素质以工匠精神打造蓝领队伍的措施和途径研究论文_王亚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