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论文_胡艳群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论文_胡艳群

胡艳群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一中小学校四川 攀枝花6170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12-021-02

良好的体育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增强强身健体的兴趣,培养健康向上的行为习惯和运动方式,也有助于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加强新课改下小学体育的教学呢?

一、合作教学法的运用。

合作式教学法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教学环境,依据这个合作平台,学生可以陈诉己见,小到学习心得大到雄心壮志都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有别于其他学科,,体育课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一些动作要领需要学生亲身实践,这一过程有利于师生之间亲密程度的加强,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度。这种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活跃为人处事的思维,增强彼此之间的竞争,让学生在协同作战中共同进步。合作教学法的应用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1建立合作教学目标。合作立足于特定的主体范围之中,教师在应用合作教学法时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工,明确和落实各个小组的奋斗目标。目标的建立需要依据各个小组成员的学习基础、性格特征和学习能力而灵活组建。同时推选出一位德才兼备的组长进行整体把控,确保通过协调各个成员而顺利完成既定目标。

2优化实施环境。教师是各个合作小组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不仅承担着各个小组目标的策划,同时又职责监督各个小组顺利完成既定目标。教师应该在各个小组训练之前向各个小组成员进行系统和专业的知识讲解、背景分析及目标任务分析,这样有助于各个小组目标清晰,具体事务由各个小组成员独立承担,体育教师在关键时刻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各个学习小组遇到疑难问题,产生困惑时要及时和有效的指导,便于各个小组学习目标的顺利完成。

3完善评价制度。学习成绩的优劣是每位学生格外关注的,因此,体育教师才进行成绩评判时一定要恪守公平和公正,切忌为优等生开绿灯,为中等生和差生过于苛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于竞争、协作及表现进行总结。对各种学习活动做好纪录,对那些学习能力弱的中等生和差生要格外关注,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均衡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4提高师生互动。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这种单一的交流,存在信心不对称的弊端。教师无法精确了解学生的独特需求,因此导致教师才传授知识时,学生积极性低下,甚至有些学生对体育课程敬而远之。合作教学法有效的弥补了这一弊端,一般而言,沟通具有双向性。沟通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也可以存在于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这样新颖的交流方式不仅有助于个体优势的发挥,降低师生之间的教学负担,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5教学手段多元化。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丰富教学方法,尝试综合性教学,遗弃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各个教学方法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教学最优化。

二、游戏教学法的运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结合这一年龄特点,作者尝试把游戏引入体育教学中,通过一段实践以后,作者发现:原先一些不喜欢体育课程的学生也开始慢慢喜欢上体育课,体育课程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游戏教学法要注意以下三点。

1因势利导,适时点拨。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一些有利的时机,在学生思维的最佳节点上进行及时点拨,对学生完成游戏的动作内容、游戏方法、同队队友之间合作、与对手的竞争策略、遵守游戏规则等方面通过简单明了的讲述,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朝着点拨的方向去开拓创新,学生通过自我探索探寻出适合自己的克敌制胜的法宝,智慧火花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被极大的调动,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取胜的信心和勇气。

2适时评价,强化创新思维。在游戏内容教学时,对于那些依靠创新和智慧而取胜的学生,教师应该在公开场合要及时有效的褒奖,增强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教师还要对游戏的结果给予评定,奖励优胜,使优胜的学生,产生自豪感,激励那些失败的学生从中发现自己的缺陷,帮助他们树立自强不息和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要通过一些鼓励的语言、赞许的表情和动作、及时地肯定和表扬、适时地激励使学生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始终保持兴趣高昂,在良性循环中,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潜能。

3培养学生创新性人格。把游戏植入体育教学,不仅让学生对体育产生理性认识,让学生精准把握创新和成功之间的内在关联、合作与竞争的关系、积极性和理性之间的分寸感,有助于培养其竞争、合作、谦让、帮助、尊重、忍耐、自制、领导、服从等社会道德情感。体育游戏活动有助于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调动,让他们在竞争的氛围中迎难而上。

三、人文教育法的运用。

体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其在精神方面尤为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加强体育文化教育。目前小学体育教育,许多体育教师把主要时间和的精力用于体育技术、体育技能以及各种竞技项目的发展上。这些技能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评估的成绩来,在这种急功近利思想的引导下,使得小学体育教育过于关注体育本身。体育教师忙于应付各种考核,而小学生在完成相应的体育训练任务后,便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种貌似针对性强,专业目标明确的教育教学,却和体育教育的基础知识和体育文化的教育背道而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育基础知识融于各种技能训练中,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力图简洁明了,过于注重一些关键的知识,其他的相关知识走马观花,这使得大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少之又少,体育文化的教育更是无可触及。然而,终身体育意识的确立,需要植根于深刻的基础知识之上,需要建立在大学生们对于体育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内化理念,才能让小学生对体育产生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夯实基础。

2加强生命健康教育。眼下体育的直接作用就是强健身体。然而对于生命健康的教育,却严重滞后。正是生命健康教育的滞后,进而导致许多人不去亲身实践,只有在百病缠身或者身体严重恶化的时候才不得不求医问友,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才开始针对性训练。因而,首先要开展珍爱生命的教育。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依旧可以灿烂光彩。就要加强体育锻炼,不仅促使身体各个机能处于最佳状态而且还可以延年益寿。通过体育锻炼让更多的人珍爱生命。其次要开展珍爱健康的教育。由于社会生活压力的与日俱增和物质生活的丰富化,一些疾病正在呈现年轻化,各种职业病人群、亚健康人群日益壮大。一些年轻人过早去世。加强健康教育,不能停在表面,还应积极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用科学和有效的锻炼方法剔除疾病,。当然,这种生命健康的教育,要以科学的知识为前提,立足自身实际,切记盲目攀比,以免适得其反。

言而总之:以上三点只是作者的一些点滴体会,但他们三者并非独立存在,内部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我们小学体育教师要依据教材大纲、学生客观实际和自身实践,灵活运用,效果才能凸显。

论文作者:胡艳群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4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1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论文_胡艳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