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研究论文_陈茜颖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妇1科;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与护理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5月~2016年10月接收的行化疗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84例,随机抽取42例,作为干预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剩余42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护理完成后调查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给予心理干预及护理后,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心理干预;护理

化疗为临床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化疗会带来较大的毒副作用,使患者身心受到较为严重的折磨,加之患者对恶性肿瘤及化疗的了解比较少,极易产生不良心理,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护理为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的主要手段,但常规护理多依据经验进行,未充分重视患者的不良心理,因此效果并不理想,本院在化疗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时,给予心理护理及干预,效果较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妇科2015年5月~2016年10月接收的行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84例,年龄24~67岁,平均(42.1±2.6)岁;恶性肿瘤类型:乳腺癌28例,宫颈癌26例,卵巢癌17例,子宫内膜癌13例。纳入标准:(1)符合恶性肿瘤诊断标准,经病理检查确诊;(2)均自愿接受化疗治疗;(3)对本研究知情。随机抽取42例,作为干预组,剩余4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资料数据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化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包含基础护理、饮食指导等,在此基础上,干预组患者给予心理干预及护理,方法如下:

(1)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积极的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患者具体的心理表现给予相应的干预,如患者表现为抑郁,担忧化疗效果、害怕化疗为主要的诱发原因,护理人员应将化疗的必要性、化疗效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详细讲解给患者,增加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条件允许时,将治疗成功病例介绍给患者,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提升患者依从性;如患者表现为焦虑,多因自身疾病、术后疤痕、生理改变等原因导致,护理人员应换位思考,从患者角度出发,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关心、爱护患者,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促使患者勇敢的面对疾病和治疗,并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提升治疗效果[1]。

(2)其他护理:化疗期间,还应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密切观察,定时测量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以能及时的发现异常情况并尽快处理;将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化疗效果定期的告知患者,增强患者安全感,并给予患者鼓励,强化患者化疗信心;平时以和蔼的态度面对患者,热情的与患者交流,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对于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会较为严重的影响患者,护理人员除了做好解释工作外,还应劝导、理解患者,给予患者相应的鼓励,协助患者共同度过化疗时间,提升化疗效果[2]。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利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均分数越低,心理状况越好。护理完成后,以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越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 ±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6.7±3.4)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0.4±2.8)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妇科恶性肿瘤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发病后不仅降低患者身体健康程度,而且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降低生活质量。患者化疗期间,在疾病及化疗毒副作用的双重刺激下,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心理应激,形成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而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及护理后,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干预及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促使患者逐渐的适应化疗期间的生活,并引导患者树立治疗信心[3]。同时,心理干预期间,以语言、行动等方式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安慰、鼓励患者,改善不良心理状况,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程度,避免患者对化疗及医护人员产生抵触情绪,保证化疗的顺利开展,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给予心理干预及护理后,可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提升化疗期间的舒适程度,促使患者及的配合治疗,提高化疗效果,改善预后情况,提升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雪清.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01):203-204.

[2]王群慧,戴红,庄志成.心理干预模式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4):127-129.

[3]刘亚宁,张艳,王晓莹,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03):543-546.

作者简介:陈茜颖,女,27岁,1990年10月,本科,妇科护士。

论文作者:陈茜颖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3

标签:;  ;  ;  ;  ;  ;  ;  ;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研究论文_陈茜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