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惧怕北方骑兵吗?
◆文/赵慕宇
熟知三国故事的读者,对两员大将单挑的情节,必不陌生。然而,这动辄数十数百回合的较量,实在是小说家虚构。东汉三国时期,骑兵作战最常见的战法是双方相对冲锋,交际之时躲避刺杀、搠中对手,如此万钧一击,主要靠马匹高速冲击的力量,这类“合”(即两马对冲交会一次),伤亡率极高,每次都是冒死突进,像“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小霸王酣斗太史慈”之类的驻马单挑,皆是后世不察战争史的作者,给人带来的错误认知。
李硕的《南北战争三百年》,正是以“骑兵战术发展”为切入点,揭开了战国至南北朝的真实战争场景。包括“三国”在内,以汉、魏、晋、南北朝为历史背景的作品很多,然而其中军事情节,大多因袭前人,并没有做严谨考察;《南北战争三百年》一书却能以理性兼具可读性之文笔,讲述冷兵器时代战争到底如何进行,改变我们的错误印象,带领我们“真实地”穿越到金戈铁马的时代;并以翔实的材料和清晰的思路,还原一部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的交锋历史。
提及北方民族骑兵,我们通常认为其胜过中原骑兵。但《南北战争三百年》认为,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族,正是借鉴了中原王朝的骑兵战术,才弥补了自身传统战法的缺陷。骑兵战术,肇端自北方游牧民族,以“骑射”为基本,优势在于速度,适合破袭劫掠、侦察追击。每逢秋冬牲畜膘肥体壮之时,游牧民族便席卷而来,快突猛劫,中原边地不胜其扰。
Nakao提出纤维素在有机溶剂体系中形成电子给予体—接受体配合物的假设,即纤维素羟基的氧原子、氢原子与溶剂体系中的活性剂存在相互作用,使羟基的电荷部分电离,从而使纤维素分子链分开而溶解[36]。目前,常用的混合体系主要有:四氧化二氮/二甲基甲酰胺(N2O ̄4/DMF)、多聚甲醛/二甲基亚砜体系(PF/DMSO)和氯化锂/极性溶剂体系等。其中,PF/DMSO被认为是溶解纤维素的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体系,其溶解机理为PF受热分解产生的甲醛与纤维素的羟基反应生成羟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随后溶解在DMSO中[37- 39],纤维素在PF/DMSO体系中的溶解反应机理如图4所示。
相比之下,南美锯材销售速度较为滞缓,如铁线子、重蚁木,以及孪叶苏木等,这些硬阔叶锯材在11月份的市场上需求减缓,价格甚至较比前期出现了回落迹象。
然而,传统骑兵体系亦有缺点。汉初著名的“白登之围”,刘邦率领的汉军被合围七日,匈奴却无法速战速决,汉军步兵扎营、构筑壁垒,用阵地抵消骑兵的机动优势,造成匈奴追得上、围得住但“咬”不动、“吃”不下的状态。
西晋以来,游牧民族开始学习并掌握中原骑兵先进的冲击战术,逐渐扭转颓势。其中,骑兵装具的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冲击战术需要骑士尽可能将自己固定于马背,抵抗冲击时的反作用力,早期采用的方法是加高马鞍两侧,高耸起来的鞍桥提供依托。如此一来,马鞍愈高,人们便发明单马镫,协助骑士上马。实战中,骑士发现本来借以上马的马镫,能在战斗中提供支撑,随后双马镫便发明出来,成为隋唐以来骑兵的固定面貌。
从史料看,卫、霍变骑射为冲击的骑兵战术革新,确实战绩斐然。“冲击战术”愈发成为中原王朝安身立命的战争手段。至汉末三国,冲击战术日臻完善,像关羽于白马诛杀颜良,正是“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极可能是以长矛冲开步兵方阵,速战得胜。
至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在以往的失败中,逐渐摸索出新的骑兵战术——不与匈奴远距离较量骑射,而是移植步兵正面冲锋战术,用肉搏战消解匈奴优势。这种近距离肉搏,果真使汉军捷报频传。值得注意的是,汉军扬长避短,舍弃弓箭,以长戟作为武器,骑马持戟正面冲击“陷阵”。所谓“陷阵”,是高速冲入敌军方阵,彻底扰乱敌军指挥。当时并无马镫,用长戟冲刺敌人很可能将自己顶下马背。可中原王朝组织有序,能够有效动员士兵冒死冲击;游牧民族却多为松散联盟,“人人皆兵”却难以适应这种高伤亡率的战术。
Akt作为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是心脏众多病理、生理信号的重要调节枢纽,控制糖原合成、能量代谢、心肌肌力、心肌细胞存活、心肌正常生长/病理性肥大等过程[54]。Akt信号失控会导致心脏重构甚至最终引起失代偿。通过抑制蛋白磷酸酶PHLPP1(Akt的特异性抑制剂)进而激活Akt信号会促进游泳所致的心脏生理性肥大,但会减轻压力超负荷引起的病理性肥大[55]。本课题组观察到在容量超负荷后1周,心肌Akt磷酸化程度并不减轻,但在术后2~8周均降低,而在术后2周,心功能尚能维持,提示Akt信号可能在容量超负荷心脏从代偿期到心功能不全的过程中起了作用。
白登之围
在本书重点讨论的南北朝战争中,骑兵体系依然进行着变革。比如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经过三次转型,逐渐在对抗南方的战争中取胜。北魏先是适应冲击战术,由部落联盟向君主集权发展;而后组建步兵,学习中原军事动员制度;最后适应南方地理环境,探索骑兵和舟楫水师的作战经验。无论中原政权,还是偏安的南方诸朝,他们都在利用自身优势,抵抗着北方骑兵的攻击,而游牧民族也在长期战争中,不断改良自身军事战术。纷扰三百年间,各个政权正是在骑兵战术,以及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此消彼长,互有胜负。
此外,《南北战争三百年》一书之精彩绝不限于此,在第二编、第三编中,作者还通过晋灭东吴之战、南朝宋刘裕北伐、隋灭南朝陈等经典战例,分析了地理环境、财政制度、人员组织、士兵状态等要素,对于战争结果的影响。对战争史感兴趣的读者,本书足可使其“大快朵颐”。
摘自2019年2月23日《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