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应用在临床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017年期间收取的88例需要实施剖宫产术的产妇,按照手术日期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4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实施硬膜外麻醉,给予观察组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产妇术中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肌松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剂量、疼痛最高平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术中观察组血压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硬腰联合麻醉应用在剖宫产术中,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理想等众多优势,该种方法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8-0213-03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in cesarean section effect.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6 to 2017 during the charge of 88 cases need to implement cesarean section, according to the date of surger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44 cases, 44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epidural anesthesia,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anesthesia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he operation. Results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effect of muscle relaxation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esthesia onset time, anesthesia dose, pain leve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tatistical comparison the two group Significant P < 0.05; the level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pressu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in cesarean section, with rapid onset of anesthesia effect and many other advantages, this method is worthy of learning and promotion.
【Key words】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esarean section;Application effect
剖宫产术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方法之一,该种手术在临床主要解决出现难产、产科合并症等,对挽救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有重要的意义[1]。在进行剖宫产术中,术前的麻醉效果对手术的顺利实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对麻醉实施效果的要求更高,术前需要麻醉起效快,应用的药物剂量不会对产妇和其腹中的胎儿造成影响,故临床上对剖宫产麻醉的方法上要慎重的选择,硬腰联合麻醉是临床上新型的麻醉方法,因临床上麻醉的效果较好,已经受到医生和产妇的信赖,为进一步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应用在剖宫产术中的效果,特选以上产妇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整理相关材料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取我院2016年—2017年期间收取的88例需要实施剖宫产术的产妇,按照手术日期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产妇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6.6±3.5)岁,体重56~87kg,平均体重(65.1±2.1)kg;初产35例,经产9例,孕周37+2~42+1周;对照组产妇的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6.4±3.2)岁,体重55~86kg,平均体重(63.7±2.5)kg;初产36例,经产8例,孕周36+2~42+1周;以上产妇符合剖宫产指征,并且ASA等级为:Ⅰ~Ⅱ级;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孕次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1)在进行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心电图和凝血情况及血压),告知患者及家属麻醉的方式和麻醉后的效果。对于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的讲解,缓解患者术前紧张不安的情绪;(2)术前要仔细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手术方式以及麻醉药品等。
1.2.1对照组产妇实施硬膜外麻醉 方法如下:指导产妇体位取左侧卧位;在L2—3间隙对其进行穿刺操作,以上的操作完成后,在产侧置管长度:3cm,使用试验剂量利多卡因(2%)2ml注入其中,对其进行观察5min,未见腰麻的迹象,将剂量追加至10~15ml,控制麻醉的平面为≤T6。
1.2.2观察组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 方法如下:指导产妇体位取左侧卧位;在L3—4间隙对其进行穿刺操作,对其椎间应用B—D型腰硬联合麻醉方法,以上的操作完毕后硬膜外穿刺针孔(18G)选用26G腰穿针穿透硬脊膜直至到达位置为蛛网膜下腔,观察脑脊液确认通常后使用布比卡因(0.75%)1.5ml与脑脊液稀释为3ml的比重液,缓慢将其注入,速度应控制在20S上下;置管长度3cm在硬膜外内头侧备用;将产妇的体位缓慢调整至平卧位;控制麻醉的平面为≤T6。
1.3 麻醉效果判断
记录麻醉药物注射后起效的时间、手术过程中镇痛的效果、肌松效果综合判断。(1)镇痛的效果分为3个级别:0级:镇痛效果较好,手术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率,而且顺应性较好;1级:手术过程中,产妇能感到稍微疼痛,但能忍受;2级:手术过程中,产妇能明显感觉到疼痛,无法忍受,需要其他辅助药物;(2)肌松效果分为3个级别:优:手术过程顺利,产妇肌松完全;良:产妇肌松效果稍差,手术过程中通过其他麻醉药物方可进行手术;差:肌松效果较差,手术被迫停止,选取其他麻醉药物或其他麻醉方式,进行麻醉,方可继续手术;(3)疼痛感按照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分[2];(4)记录和统计产妇在手术中的血压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中计算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全部使用x-±s表示,组间对比数据采用(%)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标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
观察组0级为36例(81.82%)高于对照组34例(77.27%);1级7例(15.91%)、2级1例(2.27%)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18.18%)、2例(4.55%),两组麻醉的效果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产妇的肌松效果
观察组优为35例(79.55%)高于对照组31例(70.45%);良8例(18.18%)、差1例(2.27%)明显低于对照组10例(22.72%)、3例(6.82%);观察组优良率43例(97.73%)远远高于对照组41例(93.18%);两组肌松的效果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比两组产妇术中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剂量、疼痛最高平面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11.24±2.15)min、麻醉药物剂量(3.03±0.51)ml、疼痛最高平面(13.03±1.25)min,明显低于对照组(15.24±2.44)min、(7.21±1.23)ml、(18.96±1.45)min,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
2.4 对比两组产妇术中的血压水平
观察组血压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见表。
3.讨论
剖宫产手术虽然能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的生命,但是产妇的死亡率和病死率也相应的增加,故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无剖宫指征不主张进行剖宫产术[3]。目前,临床上给予剖宫产术的产妇主要两种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根据相关文献记载硬膜外麻醉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是产妇术后的镇痛时间延长,而且麻醉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少数产妇在术中会不同程度感受到牵拉的疼痛感以及发生宫缩的疼痛感,故该种麻醉方法的可信度较低,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硬腰联合麻醉的方法是通过细腰穿针,会把麻醉的药物直接送达至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效果因此从脊神经快速产生,术中出现的牵拉疼痛不适感不明显,故减少再次应用镇痛药物对胎儿产生的影响。因该种麻醉方法肌松效果较好,产妇的体位是平卧位,对快速的进行手术,缩短胎儿娩出的用时。如果术中手术的用时多于麻醉的时间,还可以通过硬膜外备用的导管注射麻醉药物,给予相应的补充,对顺利的进行手术、确保手术时间的充足、麻醉药物的剂量不受到限制等。通过以上的陈述综合说明,腰硬联合麻醉不仅起效迅速、镇痛和阻滞完全,在手术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引用镇静或镇痛的药物,既发挥了脊椎麻醉药物的少剂量、潜伏期较短、阻滞的效果确切等众多的优点,还能增加硬膜外麻醉的可控性,并且在术后还能用于镇痛的治疗当中,但是该种麻醉后要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情况,防止低血压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是剖宫产产妇的发生率较高,其主要发生的原因是,麻醉后外周交感神经大范围的发生阻滞,产妇的下半身血管迅速的扩张,回心血量的减少而引起。心率发生缓慢的下降严重时会发生脑供血不足,产妇因此会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以及呼吸抑制等临床症状,发生呼吸抑制的主要表现是肋间肌麻醉,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微弱、腹式呼吸增强、潮气量相对的减少等,严重时产妇会发生口唇发紫等严重症状。故手术前麻醉操作人员需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专业知识的提升,要与主治医生积极沟通,了解产妇的特点,掌握麻醉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了解剖宫产手术实践中的相关经验,及时掌握产妇相关状态,悉心记录相关数据,更好的为产妇提供有效帮助,及时作出有效处理,增加母婴安全系数减少母婴并发症出现的几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麻醉效果、肌松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剂量、疼痛最高平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术中观察组血压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
以上充分说明,硬腰联合麻醉应用在剖宫产术中,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理想等众多优势,该种方法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高春举,闫春梅.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25(31):51.
[2]王竹,谭瑞丹,杨柳,等.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妊高症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6,04(69):149-151.
[3]谢自明,马帆.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预防择期剖宫产产妇术中低血压和对胎儿代谢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6,01(67):75-77.
论文作者:郭孝军,吴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产妇论文; 效果论文; 手术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药物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