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弘扬路径分析论文

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弘扬路径分析论文

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弘扬路径分析

万丽丽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摘 要: 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从沂蒙精神的历史发展与传承入手,分别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分析该精神的形成、发展与完善的历程。结合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意义,提出弘扬沂蒙精神的途径,即传承中保持理论创新、不断开发与利用相关资料,以及强化沂蒙精神的实践与体验。

关键词: 新时代,沂蒙精神;历史传承;弘扬路径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沂蒙人民始终秉持着沂蒙精神,不畏艰难、开拓创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又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改善恶劣自然环境,取得经济建设的伟大胜利,这些都体现出沂蒙精神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沂蒙精神的历史发展与传承

1.形成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沂蒙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沂蒙地区英勇作战、无私付出,为争取沂蒙地区革命胜利奉献出自己的生命。沂蒙人民从中国共产党身上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为支持党的革命事业不畏牺牲、艰苦奋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深入传播,沂蒙地区的知识分子与进步青年的思想意识逐渐被唤醒,开始在这一地区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沂蒙地区成立党支部,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办学校、求进步,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面。沂蒙地区人民大力发展根据地建设,开展大生产建设、减租减息惠民运动,提高了粮食产量,为抗日前线运送物资。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带领当地军民大力开展文化建设,刊印、出版进步书籍、报纸,不仅丰富沂蒙人民文化生活,更、鼓舞了其革命热情与信心[1]

第二,积极参军保卫家园。沂蒙人民不仅在抗日大后方贡献力量、促进生产,同样,在抗日前线奉献生命、保家卫国。怀着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对抗战胜利的信心及保家卫国的决心,走向战场,大大增强军队数量,提高部队战斗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重要作用。在抗日战争初期,参军人数多达1.5万余人,[2]在反攻阶段,鲁中、鲁南、滨海地区出现大规模参军现象,鼓舞了将士的战斗热情。在解放战争期间,沂蒙地区连续四次涌现参军热潮,累计参军人数高达58.9万余人[3]。沂蒙士兵不但吃苦耐劳,而且作战勇猛,为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沂蒙红嫂”的无私奉献[4]。沂蒙的男人纷纷走向战场、保家卫国,广大沂蒙妇女也不甘示弱,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在后方促生产、保补给。涌现出一批批“沂蒙红嫂”等英雄群体。送子参军、随夫作战,救死扶伤、运送军粮。例如,“祈蒙母亲”王换于自发组建战时托儿所,用身体在湍急的河水中搭起桥梁等英勇事迹。

2.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家园。沂蒙人民又一次发扬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涌现出一系列沂蒙精神的典型代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当空姐是无数少女的追求梦想,所以考核也非常严格。“当时考空姐经过了四道程序,首先是目测、体检,然后是文化考试和政审,文化考试考了语文、数学、英语和政治四门。”体检坐“转椅”的时候让程凤萍非常记忆犹新,就是坐在一张可以转动的椅子上,头趴下后左转几圈,右转几圈,然后站起来,让你分方向。当时很多人就因为这一关被淘汰了。程凤萍回忆:“那个时候的通讯还不发达,电话都没有,只有张红榜公布,我几乎每天都跑到张榜处观望。发榜时公布的15个名字,我排名第6名。”欣喜若狂的程凤萍当时高兴地一个晚上没有睡着。

第一,以王家坊前村为代表的创业精神。为配合党的社会主义改造,王家坊前村村民自发新建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农业生产合作社兴办之初,由于集体合作的优势,合作社取得生产丰收[5]。在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下,解决了后期发展中的一系列生产困难与资金难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在党领导调查研究后,王家坊前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经验被推广至全国,沂蒙人民的创业精神与创造能力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但是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世界范围内计划体制的失败(Lavoie,1988;Powell,2005),对五年计划的讨论开始转向反思与批判。正如Hare(1990)所阐述的,在计划经济的窠臼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慢,缺乏市场竞争的洗礼,使得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严重受阻。又如世界银行(1996)发布的年度报告《从计划到市场》,对国家计划做出了历史总结式的评价:“这种制度远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稳定,其原因是计划方式内在的低效率是无处不在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方式的深层次低效率日益凸显出来”。

第二,不忘初心,不断传承传统沂蒙精神。沂蒙地区虽然地处山区,但作为革命老区,各级党组织始终传承和发扬艰苦创业的沂蒙精神。例如,在村党支部书记刘加坤同志带领下,九间棚村村民经过长期艰苦奋斗,终于实现高山水利化,提高村民生活条件,迈向小康生活。之后,又在北京等地建设农业科技园区,不断进行农产品的创新与研发,以此获得丰厚经济效益,使九间棚村成为闻名全国的富裕典型,“九间棚村精神”也成为沂蒙精神的典型代表。

在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需立足于传统精神内涵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既保留原有的优秀精神品质,又兼具开放性、包容性,吸收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一切文明成果,做到“一吸收,四不变”。其中,“一吸收”是指顺应时代要求与发展趋势,充分吸收国内外优秀文明成果,与时俱进。“四不变”是指爱党、创新、吃苦、奉献这四项优秀品质不变。爱党是沂蒙精神的政治之魂,党和沂蒙人民的血肉联系是沂蒙人民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体现。创新是沂蒙精神的时代之魂,正是敢于突破、大胆创新,才使得沂蒙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吃苦是沂蒙精神的发展之魂,从厉家寨为代表的“愚公”精神到沂蒙地区整山治水运动,取得了改头换面的成效,这些都是吃苦品质的体现[9]。奉献是沂蒙精神的信仰之魂,作为革命老区,沂蒙人民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不畏牺牲、不惧艰险,这是沂蒙精神中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因此,弘扬沂蒙精神须在传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博采众长,不忘传统精神,为沂蒙精神注入新的活力。

3.完善阶段——改革开放时期

防控财政金融风险 促进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财政部驻湖南专员办扎实开展财政金融监管的做法和成效肖 翔6-29

第三,为人民谋幸福的奉献精神。如今,沂蒙地区已取得工业和农业的较大发展,城乡基础设置不断完善与提升,但沂蒙人民依然继续传承与弘扬沂蒙精神,大力发展民生,为沂蒙人民谋幸福、谋发展。实现生活基本设施全覆盖,改革与创新管理体制,认真倾听人民诉求与建议,使该地区管理更加民主、更加科学。

第一,顺应时代发展,弘扬改革精神。由于受地形影响,沂蒙地区交通不便,农业和工业发展比较落后。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沂蒙人民顺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发挥创造精神与奋斗精神。在农业生产方面,沂蒙人民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包产、包干到户,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地推动了农业发展。除此之外,立足本地区优势与特点,深化改革,优化配置农业种植结构,获得较大成效。在工业生产方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沂蒙地区实行“工业强市”的发展措施,在促进工业发展的同时,深化企业内部改革。重点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区域经济,并调整产业结构,为本地区工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第二,以厉家寨为代表的“愚公”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沂蒙地区广大群众发起改造恶劣自然环境的整治山河运动。由于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厉家寨可开垦的土地面积狭小,村民采取集中整治闲散土地,改变土壤条件的一系列措施,扩大了耕地面积,实现改造自然的目标。随后,又增设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设,彻底改变了以前靠天吃饭的困难局面。厉家寨通过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最终将穷山恶水之地,改造成社会主义美好家园,体现出沂蒙人民艰苦卓绝的优秀品质。

学校可以在网上建设网络家长学校和网络社区。互联网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及平等性、自由性,为开办家长学校和网络社区提供了可能。建立家、校电子联系信箱,互通情况,共同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

实际上,智能矿井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生产过程都与地理空间有关,信息化建设必须满足监控实时化、系统集成化、数据海量化、控制协同化和决策在线化的实际需求,很多事故的发生都是多专业、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结合空间信息技术,如何实现大数据技术与复杂系统具体业务的集成应用,从而开发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使之服务于智能矿井安全生产、减人增效、管理升级等方面,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将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理论创新

新时代需要新的理论,沂蒙精神只有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能与时俱进,为时代提供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的指导思想,因此,沂蒙精神的创新与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肩负着不同的历史任务[7]。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军保卫家园、“沂蒙红嫂”的无私奉献,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创业精神、“愚公”精神,再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弘扬改革精神、对传统沂蒙精神的不断传承、为人民谋幸福的奉献精神,沂蒙精神从诞生之初到发展、完善的全过程都时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这正是沂蒙精神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依然能够换发生命力的核心价值。

2.有利于巩固党的群众基础

弘扬沂蒙精神离不开相关历史文献以及地方资料的支撑,党和国家应在开发资源与收集信息方面大力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多角度、多渠道优化整合沂蒙精神得物质资料。

3.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沂蒙精神有着内在的相似性,统一于社会主义制度中,前者是后者的抽象内涵,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前者是本质、一般、抽象的概念,后者是现象、个别、具体的体现。沂蒙精神的形成——发展——完善的全过程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8]。有着血与泪的革命事迹,体现着沂蒙人民对精神信仰的追求,它也有着开拓创新的发展典型,极大促进沂蒙地区的经济发展,惠及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因此,传承与弘扬沂蒙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三、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的途径与方式

1.传承中保持理论创新

第三,开拓创新与艰苦奋斗相结合的伟大智慧。沂蒙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在党的领导下,沂蒙人民因地制宜改造自然环境、发展生产,创新实施农田水利综合整治工程,首次实现在坡地建设梯田,并封山育林,改善水土流失状况,使沂蒙地区改头换面,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在沂蒙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该地区成为20世纪60年代全国著名的农业先进区,体现出沂蒙人民的伟大智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沂蒙人民又一次拥护党的方针、路线,发挥解放思想、敢想敢做、艰苦创业的沂蒙精神,开展扶贫脱困攻坚战,极大地改善沂蒙人民生活的物质条件[6],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不断开发与利用相关资料

沂蒙精神的另一核心价值体现在与人民的血肉联系,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获得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的基本要求。在新时期,弘扬与传承沂蒙精神有利于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多年来,沂蒙地区党组织始终把百姓的实际需要当作工作重心,不断发挥党的先进性与人民性,成为党群关系的典范和楷模。站在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党和国家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重要身份,因此,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既是坚持人民群众主体性的体现,也是新时代的本质要求。

第一,历史遗迹。例如,战役遗址、革命烈士林园及沂蒙精神革命纪念馆等地方,蕴含着丰富的历史遗迹与历史价值,能切身感受沂蒙精神的伟大。应结合政府与民间组织,着重关注沂蒙人民历史遗迹的开发与保护工作。

第二,影视资源。影视与戏剧是沂蒙精神文化开发的途径之一,可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大众传媒手段,将与沂蒙精神相关的影视作品大力推广。例如,电影《心碑》、电视剧《沂蒙》及歌曲《沂蒙山小调》等[10]

第三,学术研究。在社会层面开展以沂蒙精神为主题的系列研讨会、座谈会,成立沂蒙精神研究小组,设立沂蒙精神研究院。以临沂大学为主要研究阵地,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的人才,以及研究沂蒙精神的专业人才,为传承与弘扬沂蒙精神奉献一生。

3.强化沂蒙精神的实践与体验

任何理论教育都不如一次切身的实践体验,除理论创新外,应当重视在实践中弘扬沂蒙精神,为人民创造体验环境。例如,在讲革命中的沂蒙精神时,可将教育场所设立在历史遗址或沂蒙精神革命纪念馆,使学习者通过所处环境的感染达到精神上的共鸣。在讲经济发展中的沂蒙精神时,可对比曾经的贫困老区与如今的小康生活,学习者可通过视觉媒介的鲜明对比,体会沂蒙精神的重要意义。

将提取的100%转基因标品DNA溶液(50 ng/μL)用去离子水进行五倍梯度稀释,得到 50 ng/μL、10 ng/μL、2 ng/μL、0.4 ng/μL、0.08 ng/μL、0.016 ng/μL、0.0032 ng/μL共7个浓度梯度的转基因DNA溶液。各取2.5 μL为模板,分别进行RT-PCR反应和ddPCR反应,检测CaMV35S、NOS、Lectin基因。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沂蒙精神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理论创新、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以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因此,相关研究者应在继承传统沂蒙精神基础上,吸收优秀文化成果,开拓沂蒙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参考文献:

[1]何丽,起联玉,吕春霞.弘扬沂蒙精神:拓宽山东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

[2]中共临沂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临沂地方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2009:293.

[3]崔维志,辑秀娥.山东解放战争纪实[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325.

[4]谢俊.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沂蒙精神研究——“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再思考[J].临沂大学学报,2018,40(5).

[5]李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沂蒙精神——纪念习近平总书记沂蒙精神讲话两周年[J].临沂大学学报,2015,37(6).

[6]刘延宏.沂蒙精神: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谈沂蒙精神的时代弘扬与发展[J].临沂大学学报,2015,37(4).

[7]孙淑娜,高玉宝.与时俱进,深入揭示沂蒙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弘扬沂蒙精神,实践‘三个代表’”理论研讨会综述[J].理论学刊,2002(5).

[8]王晓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弘扬沂蒙精神的体制机制创新[J].理论学习,2011(10).

[9]王守光.弘扬沂蒙精神时代价值的新篇章——评《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J].理论学习,2013(1).

[10]魏本增.发掘革命文化内生力为彰显民族精神提供持久动力——兼论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J].理论学习,2007(1).

An Analysis of Historical Inheritance and Promotion Paths on the Spirit of Yimeng in the New Era

Wan Lili
(Qilu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200, China)

Abstract: The spirit of Yimeng is the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the spirit of Yimeng, discusseds the process of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pirit from the period of the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period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nd the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ompliance with the important signif i cance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Yimeng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paths to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Yimeng, that is, maintaining theoretical innovation, continuously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relevant materials, and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he spirit of Yimeng.

Key words: new era; the spirit of Yimeng; historical inheritance; paths of carrying forward

中图分类号: D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499(2019)09-0201-03

doi: 10.3969/j.issn.1674-9499.2019.09.079

收稿日期: 2019-06-13

基金项目: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新时代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弘扬”(19CYMJ03)

作者简介: 万丽丽(1985—),女,山东济南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李慧慧]

标签:;  ;  ;  ;  ;  

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弘扬路径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