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穿刺应用护理干预减轻疼痛效果分析论文_赵娜

江苏省南京市解放军第八一医院肿瘤放疗科 赵娜2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静脉穿刺应用护理干预减轻疼痛效果,对减轻疼痛提供有效的基础。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期间82例患者,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随机数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研究组以及参照组,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实施心理、行为、认知等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疼痛降低情况。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5.8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5.37%,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患者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0级、1级、2级、3级患者分别为12、11、3、15例;研究组患者0级、1级、2级、3级患者分别为22、10、4、5例;参照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为85.37%,研究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为100.00%,两者差异显著,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静脉穿刺使用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护理效果,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降低疼痛感,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字】静脉穿刺;护理干预;疼痛效果

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本院门诊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组研究,对患者使用不同的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满意度以及疼痛改善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使用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情况。以下为详细的报道内容:

1基本资料以及护理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期间82例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随机数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研究组以及参照组,各组患者41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20例,年龄最小的为35岁,年龄最大的为6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25±1.44岁。参照组中,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有22例,年龄最小的为37岁,年龄最大的为7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55±1.22岁。

1.2排除标准

存在感觉障碍的患者;昏迷的患者等。

1.3护理方法

1.3.1参照组

该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这里不做详细的介绍。

1.3.2研究组

该组患者使用心理、行为、认知等护理干预,详细如下:

1)心里护理干预

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的过程中,患者因为需要穿刺,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以及恐惧,这种心态会导致患者血管收缩,进而导致穿刺成功率受到影响,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所以在进行穿刺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综合评估患者实际情况,分析患者基本资料,例如:文化背景,职业类型,心理素质等。促使心理护理干预实施具备足够的针对性[1]。在进行操作之前,需要跟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进行密切的沟通,将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讲解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听。对患者进行安慰,同时还要进行肢体运动,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促使患者处于一个轻松的氛围中,通过注意力转移法分享患者注意力。所以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时刻保持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在进行穿刺的时候,需要集中注意力,将外界存在的干扰最大程度的排除。穿刺时,需要坚持快、准、稳的穿刺原则[2]。

2)改善其穿刺方法

促使竞争角度合理扩大,同时还要相对地减少针头跟皮肤表面的接触点。促使皮肤受损范围进一步缩小,同时增强进针压强,加快进程速度,上述方法均可以适当的减轻患者疼痛感[3]。经过相关实验证明37度的进针,其穿刺后回血速度是最快的,一针成功率非常的高,也不会对患者血管造成严重的损伤。同时还可以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相应的常规护理措施。

3)促使患者认知度提高

护理人员需要加强跟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掌握临床资料。促使患者疾病认知度进一步深化,可以有效的防止因为患者知识缺乏而导致其产生紧张以及恐惧的心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心里紧张以及恐惧感。分散患者注意力,增强患者疼痛耐受力。护理人员在跟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构建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4]。

1.4评价标准

严格按照WHO疼痛分级法划分疼痛感。无疼痛为0级;轻度疼痛为1级;中度疼痛为2级;重度疼痛为3级。

1.5统计学意义

应用数据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均数数据进行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P<0.05表示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应的护理干预之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5.8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5.37%,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患者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3讨论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的82例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组研究,一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另一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使用心理、行为、认知等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护理干预效果。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患者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使用护理干预之后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参照组患者0级、1级、2级、3级患者分别为12、11、3、15例;研究组患者0级、1级、2级、3级患者分别为22、10、4、5例。说明,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疼痛感。同时,参照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两组患者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还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穿刺成功率。

综上所述,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满意程度,降低患者穿刺失败率,在患者静脉穿刺的过程中,使用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永芳.桡动脉穿刺疼痛致透析患者急性左心衰发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22(27):222-223

[2]杨青成.口服蔗糖水减轻无偿献血静脉穿刺疼痛效果观察[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3,44(02):56-57

[3]钟永英,叶月娟,熊晓芳.两种进针法在掌背远端静脉穿刺中的应用对比[J].临床护理杂志,2011,34(04):111-112

[4]龙何英,王美莲,陈泽芳.减轻手背静脉穿刺疼痛程度的方法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09(16):321-324

论文作者:赵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  ;  ;  ;  ;  ;  ;  ;  

静脉穿刺应用护理干预减轻疼痛效果分析论文_赵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