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部不同消毒方式的护理效果评价论文_谭成艺, 李宗智

新生儿脐部不同消毒方式的护理效果评价论文_谭成艺, 李宗智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儿科 四川省 攀枝花市 617000

【摘要】目的:评价新生儿脐部不同消毒方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娩出的足月新生儿300例,随机将其分为A、B、C三组,分别对其使用使用0.5%碘伏、3%过氧化氢和75%乙醇对脐部进行消毒,对比三组消毒方式的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护理效果优于B组和C组,三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短于B、C两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的脐部消毒中使用0.5%的碘伏消毒液可获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消毒方式;护理效果

新生儿在娩出时需要剪断脐带,在剪断脐带后需要进行消毒,以防止发生细菌感染,因此在新生儿的护理中对脐部进行消毒是必要的步骤[1]。临床常用的消毒试剂有碘伏、过氧化氢、乙醇三种,不同的消毒试剂新生儿皮肤刺激和消毒效果不尽相同,本次的研究中将使用随机对照法,分析不同消毒方式对新生儿脐部的护理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娩出新生儿中选择足月新生儿300例,以新生儿的额娩出时间为序,使用随机序贯法将新生儿分为A组(100例)、B组(100例)和C组(100例)。A组中男52例,女48例,出生时体质量2550g-4430g,平均(3108.5±255.0)g,包括经阴道分娩74例,手术分娩26例;B组男女分别有53例和47例,出生时体质量在2560g-4425g之间,平均为(3115.2±250.5)g,其中经阴道分娩73例,手术分娩27例;C组中有男性51例,女性49例,新生儿出生时体重范围2548g-4430g之间,平均为(3110.2±2505.5)g。所选择新生儿Apgar评分均>8分,且未发生宫内感染,经分析三组新生儿在性别、体质量和Apgar评分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三组新生儿均在端脐后采取常规护理,包括清理新生儿身体,并予以沐浴,其中A组新生儿在沐浴后以无菌棉签蘸取0.5%的碘伏消毒液,以肚脐为中心,从内向外呈环状消毒,在消毒后以无菌纱布包扎,每日消毒一次至脐带残端自然脱落。B组使用3%过氧化氢消毒,C组使用75%乙醇对脐部消毒,其余操作方式同A组。

1.3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以是否发生感染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轻度感染:脐窝潮湿,并出现少量的分泌物;中度感染;脐窝潮湿并出现分泌物,脐周皮肤及脐轮内出现轻微红肿;重度感染:脐周皮肤及脐轮内红肿严重,脐窝内出现脓血性分泌物,新生儿体温超过38℃[2]。另外对比两组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整理三组患儿数据,录入Excel软件进行统计,并使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连续性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比较为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X2检验,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比较

A组中有4例新生儿发生轻度感染,1例新生儿出现轻度感染,剩余95例新生儿未出现感染,A组新生儿的感染率为5.0%;B组新生儿中出现轻度感染、中度感染和重度感染的分别为11例,2例和1例,其新生儿脐部感染率为14.0%;C组中出现轻度感染的有12例,出现重度感染的新生儿有3例,剩余85例新生儿未发生感染,C组的新生儿感染率为15.0%,其中A组的脐部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三组间的差异显著,(F=5.430,P=0.015,与A组比较,X2=4.711,BP=0.030;X2=5.556,CP=0.018)P<0.05;B组和C组的脐部感染率比较无显著差异,(X2=0.040,P=0.841)P>0.05。

2.2三组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比较

A组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平均为(5.5±1.2)d,B组新生儿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平均(8.2±1.5)d,C组平均为(8.5±1.6)d,A组的平均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短于B、C组,(F=136.480,P=0.000,与A组比较,t=14.056,BP=0.000;t=15.000,CP=0.000)P<0.05;B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8,P=1.173)P>0.05。

3.讨论

脐带是连接胎儿与胎盘的管状结构,其中有脐动脉和脐静脉、脐肠系膜动脉及脐肠系膜静脉通过,主要供给胎儿在母体中的营养并运走胎儿的代谢废物,在胎儿娩出后,需要将脐带间断,母子分离,进行无菌结扎,因此会形成脐部的伤口,脐带残端作为创面很容易受到感染而形成急性炎症,严重者甚至会形成全身感染,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新生儿的脐部消毒护理非常重要[3]。

临床常用的新生儿脐部消毒试剂有3%过氧化氢、0.5%碘伏以及75%乙醇三种。75%乙醇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可穿过细菌膜进入细菌内部,通过破坏细菌的脱氧酶,杀灭细菌和真菌,但是乙醇具有易挥发性,持续作用时间较短,且对新生儿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3%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与细菌接触时可破坏细菌具体,对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酵母菌等多种细菌,特别是厌氧菌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0.5%碘伏是一种碘与表面活性剂结合成的不稳定物质,作用于物体表面可使细菌蛋白质变性,杀灭病原菌,并在细菌创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杀菌膜,缓慢而持续的发挥抗菌作用,其碘伏液体较温和,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小,还具有清洁收敛的作用[3]。

从本次的结果中可看出A组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脐部感染率均低于其他两组,说明应用0.5%碘伏具有更好的抗感染效果,还可促进脐带残端的脱落。综上所述,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应用0.5%的碘伏消毒液可获得更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邢艳.新生儿脐部不同消毒方式的护理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0):3860-3862.

[2]文海燕,耿庆红,郭瑞霞.不同消毒方式的新生儿脐部护理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646-647.

[3]崔惠玲.三种消毒方式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10).

[4]阳凤群.不同消毒剂对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158-159.

论文作者:谭成艺, 李宗智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2

标签:;  ;  ;  ;  ;  ;  ;  ;  

新生儿脐部不同消毒方式的护理效果评价论文_谭成艺, 李宗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