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52例手足口病患者用药分析探讨论文_汪莹

儿科门诊52例手足口病患者用药分析探讨论文_汪莹

鹤北林业局医院 黑龙江 鹤岗市 154212

【摘 要】目的:探讨儿科门诊52例手足口病患儿用药情况并对用药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在儿科门诊治疗的52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疗效观察比较两组在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症状缓解时间及转为重症病例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通过统计分析,观察组在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症状缓解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转重症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优于利巴韦林,安全性上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儿科门诊;手足口病;用药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0-058-0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其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现已被国家卫生部列为传染病中的丙类传染病。本文针对本我院的门诊处方进行研究和回顾,目的就是真正地了解到我院在此方面是怎么用药的。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入院的患有手足口病儿童共52例,以自愿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患者中26例作为对照组,2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在对照组26例患儿中,男性13例,女性13例,患儿年龄在15-40个月,平均年龄为36.8±1.2 个月。观察组26例患儿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患儿年龄在15-43 个月,平均年龄为37.2±2.5 个月。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等各方面不存在较大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主要用药方法是:观察组患者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此外,采取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每份病历按调查表逐项填写,对患儿一般情况、发热及疱疹情况、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转归情况、药物使用情况、治疗效果、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用药组合普遍以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注射液为主,合并使用抗菌药物、维生素、中成药、免疫增强剂如转移因子口服液,少数出现惊跳、抖动、呕吐等症状的患儿给予甲泼尼龙、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 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指标是:在对于患儿治疗过程中,对有关于患儿退热时间,溃疡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规范的监测记录和分析,并依此为依据,对患儿用药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有效合理的评定。显效:在用药0-48h之内,患儿精神状况食欲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手足口部位的疱疹和溃疡疼痛感减小,开始退热。有效:在48-72h之内,患儿精神状况食欲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手足口部位的疱疹和溃疡疼痛感减小,开始退热。无效:药物摄入72h之后,精神情况和食欲情况并未得到有效的改善,手足口部位的疱疹和溃疡疼痛度并未减轻,伤口没有愈合趋势,无任何退热现象。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观察,对照组中26例患儿在单一用药的治疗方式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26例患者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下治疗总有效率为89.75%。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和分析得知,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与单一使用炎琥宁对于小儿手足口语病的治疗疗效相较而言,具有较高的临床医学价值,值得在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和研究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3.讨论

3.1手足口病患儿的用药疗效分析

手足口病患儿的用药研究是比较重要的课题,对正确治疗这种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喜炎平注射液为穿心莲提取液,含穿心莲内酯总磺化物,具有清热解毒、止咳止痢的作用。可用于手足口病中医分型属湿热郁蒸证普通病例及毒热动风证重症病例的中医治疗。利巴韦林为核苷类化合物,通过抑制磷酸次嘌呤核苷脱氢酶阻碍鸟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进一步阻止DNA 和RNA 病毒核酸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为了解上述两药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通过对儿科门诊52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患儿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对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和利巴韦林两种药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喜炎平注射液在治疗手足口疾病的效果明显优于利巴韦林,两者在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症状缓解时间上的比较,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明显短于使用利巴韦林,尤其在转为重症病例的例数方面,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后,转为重症病例的患者占6.7%,但使用利巴韦林的治疗后,转为重症病例的患者占16.7%,这就说明采用喜炎平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利巴韦林,能将患儿在正常的治疗时间范围内将患儿治愈,对于那些来院就诊比较晚的患儿,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期,就有可能转为重症患者。

3.2对手足口病的患者采用的抗病毒药物分析

我院对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是采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对于被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抗病毒感染的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主要是采用一、二代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抗菌药进行抗病菌感染。抗菌药利用情况因来我院就诊的患儿常不是单纯的病毒感染,往往合并呼吸道或者皮肤局部细菌感染,因此在门诊处方中,手足口病患儿的抗菌药使用率为23.91%,较我院全院同期普通门急诊处方抗菌药使用率高。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抗菌药时,家长大多不能接受1 d 内数次静脉给药,往往要求医生加大剂量一次给药。但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均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必须维持治疗浓度的作用时间,若试图通过加大单次剂量以减少给药频次,很难保证疗效,因此,医生和药师不仅要根据药物特点使用药物,而且还应对患儿家长进行用药知识的宣传.对具体处方的分析结果看,我院治疗手足口病未出现抗菌药滥用情况,属于合理使用范畴。

只有通过上述方法才能够减少手足口病疾病的发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白春桃.460例小儿手足口病用药分析[J].临床医学.2013(04)

[2]张咏.小儿手足口病应用利巴韦林与热毒宁联合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14)

[3]黄淑贤,邓勋,王勇等人.儿科门诊619例手足口病患者用药分析[J].中国药师.2012(08)

论文作者:汪莹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9

标签:;  ;  ;  ;  ;  ;  ;  ;  

儿科门诊52例手足口病患者用药分析探讨论文_汪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