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环保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答记者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记者问论文,事业发展论文,国家环保总局论文,局长论文,纲领性文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12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决定》的精神实质?日前,国家环保总局周生贤局长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战略位置
记者:《决定》的发布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请您谈谈《决定》出台的背景及重要意义?
周生贤:《决定》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刻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的形势和任务做出的重大决策。它的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决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决定》是科学发展观在环保上最重要、最集中的体现。《决定》全面提出了在环保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任务。首先,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以人为本在环保领域的集中体现;其次,集中力量解决城乡、区域的突出环境问题,有利于“五个统筹”,将有力地促进全面、协调发展;《决定》还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本世纪头二十年既是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更是人与自然矛盾最突出的时期。《决定》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要求“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体现了以污染治理化解环境压力、以资源节约优化经济发展、以环境友好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思路,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强烈政治意愿。
《决定》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战略决策。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环境保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是把环境保护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决定》的发布,充分展示了党中央、国务院从容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的执政能力,展示了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科学发展的坚定决心。
记者:您认为学习贯彻《决定》,最需要把握的是什么?
周生贤:学习贯彻《决定》,首先就要明确一个思路: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举全局之力,围绕七项重点任务,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下决心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决定》确定了七项重点任务: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以实施国家环保工程为重点,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这七项重点任务有四个鲜明特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将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将保障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二是坚持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决定》第一次将农村环保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要求着力解决土壤、农业和村镇污水、垃圾污染,推进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生活质量提高、乡村环境整洁。三是拉动经济,扩大就业。实施国家环保工程,不仅可以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而且能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四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积极稳妥,完成环境保护目标
记者:“十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令人遗憾地是环保目标没有完成,因而未来的环保目标成为全社会和环保系统高度关注的问题,您认为应该如何认识《决定》确定的目标?
周生贤:确定环境保护目标,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面临着三大矛盾: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与环境容量约束的矛盾十分尖锐,人民群众环境需求日益增长与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的矛盾十分突出,环境保护任务日益繁重与当前环境管理严重滞后的矛盾十分明显。确定环境保护的目标,必须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各个方面的因素,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社会需求与经济承受能力相一致,坚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与改善环境质量的长期性相统一。
未来15年,是我国加快城市化的重要时期,是基本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时期,是环境压力最大的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决定》提出,到2010年,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到2020年,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这是一个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政治、经济、社会水平相协调的目标,这个目标充分体现了国家的决心、人民的意志和时代的要求。
记者:您多次强调,做好环保工作,必须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您认为,学习贯彻《决定》,最需要把握的关系是什么?
周生贤:就是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必须依靠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曾强环境保护的物质基础。让经济发展停下来,搞环境保护是行不通的。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绝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盲目发展,否则,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人与自然的严重失调必将危及社会稳定和谐,甚至影响文明的进程。
记者: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决定》又明确要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您认为,应该如何完成这个任务?
周生贤: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环境友好的初级阶段是理念,中级阶段是任务,高级阶段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基本经济制度。“十一五”期间,应从三个方面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是在发展模式上,由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向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转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用科技和人力资本替代自然资源消耗,建立环境代价最小、最珍爱环境的社会体系,实现由环境污染激化社会矛盾向环境友好促进社会和谐的转变。二是在空间布局上,将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相统一,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决定》,强调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制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环保目标,充分体现了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的差异。三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坚决完成“十一五”环保任务。这三者互为一体,缺一不可。
强化措施,建立环保长效机制
记者:环保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新阶段,在指导方针上应该着力强调什么?
周生贤: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就是要将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产生作为环境保护的首要使命,把防范范围由建设项目扩展到宏观经济发展的源头,由投资领域扩展到消费和对外贸易领域,由生产领域扩展到消费领域,构筑全方位的环境防范体系;同时,通过保护和治理生态,提高对环境污染的承载能力。“综合治理”,一方面要以工程措施带动环境治理。《决定》从我国环境欠账多、监管能力弱的实际出发,确定以大工程带动快治理,实施八大国家环保工程,为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提供了物质保障。另一方面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记者:环保部门为贯彻落实《决定》,应该在哪些方面着力加强?
周生贤:适应新形势,必须下大气力办好两件大事:就是要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耳目,是环境执法的标尺。目前,环境监测严重滞后,制约着环境保护水平的提高。要集中力量加强先进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做到数据准确、传输及时、方法科学、代表性强。要切实提高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的预警能力。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执法是依法保护环境的手段,是依法保护环境能否落实的关键。要落实《决定》提出的执法任务,必须建设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做到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运转。
记者: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形势,日益繁重的环保任务,环境保护工作应该重点强化哪些措施?
周生贤:学习贯彻《决定》,必须强化十项措施,建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确保“十一五”环保任务的完成。
一是完善环境管理体制。《决定》从系统性出发,在横向上要求积极探索提高管理效力的管理方式;从跨界性出发,在纵向上要求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
二是完善环保投入机制。“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又是一项公益事业,政府、企业、社会必须共同加大环保投入。《决定》对政府投入的范围做出界定,要求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从根本上解决环保部门“收支两条线”的问题,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和有关环保工作投入。
三是建立健全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经济政策。“小智理事,大智用人,睿智立法”。立法是依法保护环境的根本。现在,我国已经有9部环保法律,50多项行政法规,200多件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500多项环境标准。《决定》强调要做出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的规定,赋予环保部门责令严重污染单位限期治理和停产整顿权限,要求科学确定环境基准,努力使坏境标准与环保目标相衔接。
四是依靠环境科技进步。《决定》从环境战略研究、环境应用科技、环境标准研究三个方面,指出了环境科技的发展方向。我们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择一些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可持续发展事业全局和国家环境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率先突破。
五是加强环保队伍和能力建设。《决定》的发布,对各级环保队伍和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按照“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高效率、服务高质量、对自己高标准”的“三高要求”,全面加强机关思想、作风、组织、业务、制度“五大建设”。
六是加强社会监督。《决定》对扩大环境信息公开范围、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做出了一系列规定,为加强社会监督创造了有利条件。
七是扩大国际环境合作。《决定》对做好对外环保宣传、加强国际环境履约、推进国际环境经济技术合作、防范环境风险等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八是加强环保宣传。《决定》将环境宣传教育作为实现国家环保意志的重要措施,要求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把环境保护办成全民族的事业。
九是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决定》规定,要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和完善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实行评优创先环保一票否决,建立环保工作奖惩、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度等。
十是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环保职责和协调形式,为形成部门联动、共同推进的协作局面奠定了基础。
环保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
记者:请问最后一个问题,完成《决定》确定的各项任务,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周生贤: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做这样的判断基于两点:一是我国正处于环境压力最大的时期;二是环境保护事业正处于大发展的黄金阶段。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形势相当严峻,表现在“三个高峰”同时到来:一是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时期已经到来,未来15年将持续存在;二是突发性环境事件进入高发时期,特别是污染严重时期与生产事故高发时期叠加,环境风险不断增大,国家环境安全受到挑战;三是群体性环境事件呈迅速上升趋势,污染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导火索”。
同时,我们更要看到,环境保护事业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为做好环保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二是各地各部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从根本上改变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的倾向。三是国家加快经济结构优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环境问题、化解布局性环境风险找到了出路。四是国家把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自主创新的优先位置,将为走出“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困境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五是国家将环境保护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为解决农村环境的“老大难”问题创造了条件。六是全民环境意识显著提高,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热情日益高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群众基础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