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每个学校都是由众多爱好、特长、性格、能力等各不相同的师生个体组成,目前单一的教育评价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评价管理体系,做到评价机制定期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公平化,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式来衡量不同的师生,关注师生的个体发展和需要,激发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师生的主体精神,促使师生的个性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在和谐中发展,在公平中竞争,以和谐理念共育师生,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体系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多元化评价 管理 和谐
每个学校都是由众多爱好、特长、性格、能力等各不相同的师生个体组成,目前单一的教育评价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倡发展的、动态的、人性化的评价理念,它的核心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如何改革学校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管理体系,使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的形式多样化,最大限度地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式来衡量不同的师生,关注师生的个体发展和需要,激发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师生的主体精神,让师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佳发展,是每个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系统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用形式多样的个人成长评价促进发展
立德树人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根本任务,促进人全面发展首要工作,多方面评价教师、学生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素质提高。因此,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有利于发挥师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个人成长评价制度。完善师生个人成长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加强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关注,还可以给予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空间和可能。针对学生、教师、班主任、党员、团员等制定《和谐学生评选表彰方案》、《和谐教师评选表彰方案》、《优秀班主任评选表彰方案》、《优秀党员评选表彰方案》、《优秀团员评选表彰方案》、《学校突出贡献奖评选表彰方案》等,在确定师生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时,应充分考虑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促进师生个性的发展,促进个体价值的最大程度的实现。
二、用和谐向上的教研团队评价增强凝聚
一个人走得很快,一群人则走得很远。在各个行业,单打独斗、个人主义已经越来与难以满足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需要,团队成就个人,个人依靠团队,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是无形的精神力量,学校也不例外。但很多学校缺乏团队评价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制度的不完善和管理体系的不到位往往会让师生们无所适从,所以工作目标必须落实在纸上,形成明文制度。学校可以通过制定《和谐教研组(备课组)评选方案》、《和谐师徒评选方案》、《和谐小组建设方案》、《和谐青年教师成长培养制度》、《和谐骨干教师培养细则》、《骨干教师示范、引领、指导工作制度》、《名师工作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师生团队建设评价管理制度,明确团队建构目标、制定团队评选标准、落实团队评价表彰的依据、程序和内容,使奖罚公平、公正、公开,更好地鼓励师生在团队中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同时关注师生团队、团队之间以及团队与个体之间的发展。通过强有力的凝聚力和执行力的评价制度促使师生形成团队意识,打造优化的师生集体,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用责任细化的处室管理评价创新机制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管理无大小,处处皆管理。学校处室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针对科室、学段、功能室、办公室等学校处室管理工作评价的缺失,制定《和谐科室及学段评选方案》、《最美办公室(功能室)评选方案》等加强学校科室、办公室、功能室等工作管理,全面评价各方面的工作实绩,充分调动工作人员和各室负责人的积极性,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和行政效能提高。
四、用弱化考评的学业成绩评价改变观念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一文中明确指出:“从严控制考试次数,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针对这一要求,可以积极进行改革,制定《学生学业成绩等级考核标准》,将“百分制”改为“等级制”。即对百分制考核评价改为实行A++、A+、A、A-、B+、B、 B-、C八个等级进行评价,弱化师生分数考评,减轻师生个人评价、强化团队整体展示。
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使小学生生动活泼地乐学善思、健康成长;积极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培养;充分地发挥教育评价在办学方向上的导向作用,大力改变社会、家长对学生片面的期望,创设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
五、用深化完善的教学教研评价明确任务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有效地调控教师的教学行为,充分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使各项常规教学抓好、抓细、抓实,能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同时,也为实事求是的评价教师常规工作质量,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要在学校原有的教学教研评价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完善《教学常规工作管理条例及考核办法》,从深备课、实上课、静作业、活教学、新教法、细辅导、轻负担、高质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细化规范评价;建立学校领导、处室与学段、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师五层和谐教学管理督导机制;全面实施大循环教学与小循环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循环机制;鼓励教师对学生设置分层作业等一系列的评价制度等。这些都是教学教研评价中必不可少的项目,只有对这些内容进行完善的评价,才能使学校教学教研工作创新有序,师生任务清晰落实。
六、用家校共育的养成教育评价建立规范
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而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本身的相互配合,也需要通过监督、评价机制不断强化。学校要积极编制《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一日常规》;编撰低、中、高学段《养成教育》校本教材;编写符合校情、学情的家校共育教育读本等,结合学校的实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自主发展需求,建立行为规范监督评价奖励机制,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让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学习行为的自觉性大大增强,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个性的发展。
七、用定期规范的考核总结表彰激励成长
制定并完善了各项评价制度后,考核总结表彰就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学校必须形成系统的考核总结表彰体系,运用于学校所有工作管理,并纳入学年(学期)工作目标考核、表彰、奖励范畴。学校每学期可以召开一次专题总结表彰会议,总结交流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定期表彰各项优秀教师和学生。通过此项工作,对师生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和规定,有效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考核机制的约束下使其能够遵守规章与制度,全面促进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总之,建立有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让我们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师生发展”的理念,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事而异,关注师生,用对师生进行科学、公平的和谐评价。使师生们在和谐中发展,在公平中竞争。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教师变要我教为我要教。建立和谐教育新体系,以和谐理念共育师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体系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春莉 主编 《走向多样的评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56-58。
[2]余嘉元 主编 《当代认知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版。
[3]季明明 主编 《中小学教育评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版。
[4]王孝玲 编著 《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版。
论文作者:盛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2月总第3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8
标签:评价论文; 师生论文; 学校论文; 和谐论文; 学生论文; 团队论文; 制度论文; 《素质教育》2020年2月总第3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