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前沿 推进创新——关于高等教育学科前沿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几个问题论文,学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53-1011/G4 (2003) 12-0004-07
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是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灵魂,而关注高等教育学科的前沿则是推进高等教育创新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试图从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发展、改革的实践出发,就关注前沿的意义,判断与梳理前沿问题的方法论及前沿在哪里等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以引起对此问题的重视和讨论。
一、什么是科学前沿
科学前沿,在自然科学中是早已使用的一个概念,后来又逐渐沿用到社会科学领域,但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其准确的科学内涵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却并不充分。因此,在讨论高等教育学科前沿问题时,首先有必要从一般意义上对科学前沿进行界定。
我们认为,科学前沿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科学前沿是已知领域与未知领域之间的不确定性地带
科学的确定性是指经实践证明并为科学界所公认的知识体系,属于科学的已知领域。科学的不确定性则是指在科学认识中那些尚待研究,尚待证实,尚有争议而未获得明确答案的知识领域,它既不属于完全的已知,也不属于完全的未知,而是处在一种不确定的状态。
科学的本质即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科学由已知到未知,由不知到知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不断地由不确定性向确定性转化的过程。没有确定性不能称之为科学,而完全确定的科学也是不存在的,如果不从两者统一的观点完整地理解科学,则既没有科学,也没有科学的发展。所谓科学前沿正是处在科学的不确定性的地带,亦可称之为由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发展的过渡地带。
(二)科学前沿是能在理论上与实践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首先,它应该是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亟需解决而又尚未解决的问题。
其次,它涵盖理论上与实践中提出的问题。
其三,它应是能引发突破性进展的问题。
其四,它也必定是对全局产生影响的重大问题。
(三)科学前沿是科学发展的最新领域
科学前沿是一个总的概念,从其涵盖的范围而言,可分为前沿学科、前沿领域、前沿问题。这三者之间,从上位到下位是一种种属关系,而科学发展的规律则是由下而上逐步扩展的,即由前沿问题集合为前沿领域,进而形成为一种前沿学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新兴学科。
以上是从科学的、价值的、范围的三个不同的角度对科学前沿作出的界定,综合起来便可构成对科学前沿的比较完整的理解。亦可作为我们判断前沿问题或问题的前沿性的基本标准。高等教育学科作为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属于科学的范畴,上述对科学前沿的界定完全适用于高等教育学科,只是在具体运用时应注意其自身的特殊性。
二、为什么要关注高等教育学科前沿
(一)科学前沿的突破是科学创新的根本标志,而要突破前沿首先必须关注前沿,知道科学前沿之所在
这里需要指出,科学前沿的突破是指通过研究对前沿问题的解决,而对科学前沿的关注,是指对前沿问题的重视、梳理与跟踪,两者不可等同却又密不可分,关注前沿是突破前沿的前提,而只有充分认识突破前沿的意义,才能真正懂得关注前沿是何等的重要。
突破科学前沿的意义,是由科学前沿与科学创新的关系所决定的。关于创新,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多种的定义,也提出了多种的标准。我们认为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科学创新即是对科学前沿的突破,这既是创新的本质涵义,也是创新的根本标准。基于对前沿内涵的理解,对前沿的突破,就意味着对某一认识对象或实践领域,从不确定性向确定性的转化,从而由未知达到已知,这就是创新。毛泽东曾经提出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①这一对人类创造性的经典概括,无一不是以科学前沿的突破并向前推移为其标志的。反之,如果不是对科学前沿的突破,又有何创新可言。
既然创新是对科学前沿的突破,那么,要突破前沿,首先必须关注前沿,知道前沿在哪里,这也就是关注前沿的意义之所在。这种意义体现在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
1.学科前沿是学科发展的生长点,抓住了学科前沿,就抓住了学科发展的方向,从而加速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2.在教育实践领域,发展与改革的前沿是推进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突破口,抓住了前沿,就抓住了主要矛盾,才能开创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新局面。
3.就教育研究机构与研究人员而言,把握学科前沿是科研定向与选题,并作出创新成果的重要条件。显然,一个不知道本学科前沿在哪里的研究机构,很难说是一个完全合格的研究机构。一个不知道本学科前沿在哪里的研究人员,恐怕也很难称之为学者。
(二)中国高等教育要敢为世界先,必须站在学科的前沿,才能作出原创性的贡献
中国是高等教育大国,但还不是高等教育强国。截至2002年中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已达1600万,处于世界第一位。已然是高等教育的泱泱大国,然而就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程度而言,还远远不能称之为强国。这种状况的形成,有中国经济、社会的大背景,即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同时,也有中国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历史背景。
从历史上讲,近代高等教育并非产生于中国本土,而是从西方输入的,从始至今也才100多年的历史,这种先天不足,导致中国高等教育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到培养模式,先是师从欧美,后又效法苏联,改革开放以来又在向欧美回归,真正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又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独特道路并未形成,只能说尚在探索之中。
从理论上讲,百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前辈们,在办学实践中也提出过不少闪光的思想,并积累了丰富的正反面的经验,然而将高等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才始于上世纪的70年代末。20多年来高等教育学科从无到有,作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推进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理论上还缺乏独立的品格与原创性的贡献,对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也还未能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只有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学科的前沿问题,大力组织研究,实现从跟踪、模仿到创新、跨越的转变,在理论上作出自己原创性的贡献,在实践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才能使中国高等教育立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之林。
三、如何判断与梳理高等教育学科前沿问题
对高等教育学科前沿问题的判断是科学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科学判断以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为依据,价值判断则是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程度为依据的。所谓前沿性应是两者的统一。
对高等教育学科前沿问题的梳理,是指在前沿问题判断的基础上,使前沿问题明晰化,理顺前沿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作出一定的归纳,作为科学研究决策的参考。
为有效地判断与梳理高等教育学科前沿问题,我们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判断与梳理前沿问题须把握高等教育学科前沿问题的特征
1.高等教育学科前沿问题的复杂性与模糊性
在科学的各个领域中,教育科学包括高等教育学科是最复杂的领域,也是确定性程度最低的领域。它是以人、人的发展与培养及其与社会各个领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它不仅有自身独特的研究领域,而且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皆有直接的关系。由于学科本身的复杂性与交叉性,各种问题纵横交错,致使其前沿问题的表现相对比较模糊,比较隐蔽,如不作大量分析、筛选的工作,则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
2.高等教育学科前沿问题的求解具有多种可能性与可争辩性
只要是前沿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它的答案总是不确定的,为了寻求问题的解决,必定会出现多种途径、多种答案的探索,由此便会发生不同观点的分歧并形成一定的焦点,从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学术上的论争,只有当问题得到解决,这种分歧与论争才会停止,而前沿问题也就不再是前沿问题。之所以要保障学术自由,鼓励学术争鸣,其学理上的根据正在这里。
3.高等教育学科前沿问题的层次性与开放性
高等教育学科的前沿问题,是学科结构中内在的生长因素,同学科结构是一体的。高等教育学科的构成具有层次性,作为学科的前沿问题自然也具有层次性。其中,既有高等教育学科整体上的前沿问题,也有各级分支学科的前沿问题。在问题问题内部还可分解为下位的问题,如前沿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基本问题及相关问题。因此在判断与梳理前沿问题时,在层次上应有明确的定位,而不应混淆。
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同总的科学结构一样,是一个完全开放的体系,它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其学科前沿的延伸也是完全开放的,没有止境的。之所以科学无禁区,就是因为如果有了人为设置的禁区,就阻挡了科学前沿继续向前推移的去路,而往往科学的前沿问题就在人为的禁区之中,这种情况在目前高等教育研究中是不难见到的。
4.高等教育学科前沿问题的现实性与推移性
高等教育学科的前沿问题,总是从现实的需要与可能出发提出来的,并随着问题的解决,将前沿向前推移。正如一位学者指出的,“科学永远是不会完整的。它每解决一个问题,又会产生十个问题”,②科学的前沿问题就是这样不断地滚动向前发展的。所以,对高等教育前沿的动态必须跟踪观察,对前沿问题的判断与梳理,也应随着问题的解决而不断地进行。
5.高等教育学科前沿问题的世界性与本土性
科学无国界,主要是就自然科学而言的,则作为社会科学的高等教育学科,应该说,既无国界,又有国界,即既有世界性,又有本土性。在高等教育中那些反映高等教育普遍规律的成果,是具有世界性的宝贵财富。然而,由于各国社会、经济制度与文化背景的不同,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不同以及发展道路的不同,因此各国高等教育必然具有本土的特点,并面临各自要解决的前沿问题。
(二)判断与梳理高等教育学科前沿问题须了解前沿问题的来源
前沿问题从根本上讲,来源于两种基本的矛盾,一是理论的内在矛盾,即理论的不完善所反映的矛盾,或者存在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矛盾和冲突。二是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或者是因为理论在实践中不能得到演绎或证实所引发的矛盾,或者是因为理论滞后于实践的发展,不能对重大的现实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并提供理论指导而引发的矛盾。
这两种基本的矛盾,通常在高等教育学术活动与实践活动的“5个点”之中表现出来,并构成前沿问题的主要来源。这5个点即:学术界或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学术研究或教育实践中引起争论的焦点;学术研究或教育发展与改革中久攻不下的难点;在学术或教育实践领域虽然重要却被忽视的薄弱点或空白点;还有学术领域或教育活动中学科之间的交叉点。
上述5个点既是相对独立的,有时又是互相交叉的。它们与前沿问题的关系,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其一是,它们中的某些问题直接就是前沿问题;其二是,它们中间的某些问题本身还算不上前沿问题,但其背后却隐藏着前沿问题;其三是,他们中的某些问题无论是直接或间接都同前沿问题无关。所以说,这5个点既是前沿问题的来源,又不能等同于前沿问题,而是要从中进行分析与判断。
(三)判断与梳理高等教育学科前沿问题须注意的若干原则
1.由发散到集中
对前沿问题的判断是一个逐步筛选的过程,首先必须从各种问题来源中占有大量的问题信息,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和筛选将问题集中起来,最后才能对前沿问题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2.求同存异,同异并存
由于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观点不同,知识背景不同,人们对前沿问题的判断既会出现某种共识,也会存在不同的看法。对于能获得共识的前沿问题,当然有利于认准方向,下定决心寻求突破。而对不同的看法,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强求一致,应当同异共存。只要是正直的前沿问题,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不论有无共识都会得到证明。
3.使前沿问题明晰化
在筛选和判断的基础上,我们还须经过梳理,将前沿问题以十分明晰的形式呈现出来,使之成为我们研究的对象。
一是要有明确的定位,即要明确是在哪一层次,从什么样的角度提出的前沿问题。
二是要有“前沿性”的论证,即要说明这一问题之所以是前沿问题的根据何在。
三是要有科学的命题,即将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或问题的实质,概括为比较严密的科学命题,避免随意性。
四是要有问题的焦点,即要分析并提出此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的焦点或症结,这是前沿问题的核心所在。
(四)判断与梳理高等教育学科前沿问题需要学术团体,研究机构与学者作出共同的努力
判断与梳理前沿问题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单靠研究人员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尤其是涉及到一个学科,一个领域前沿问题的判断与梳理,更不能单靠个人的力量。
就高等教育而言,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尤其是高等教育学研究会,高等教育学科的博士点、硕士点及其导师,还有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学术带头人,在判断与梳理高等教育前沿问题的工作上皆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前沿在哪里
要从整体层面上回答这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的角度,例如可以从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出发,还可以从高等教育面临的任务出发,或者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本文选取的角度是,以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为主题,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就高等教育前沿问题的梳理提出一些初步的意见。
(一)一个主题
这个主题就是世界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共同势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道路。提出这个主题的根据是:
1.现代化是世界性的主题,是中国社会发展与改革的主题,也理所当然地是中国教育及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主题。
2.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同中国社会现代化一样,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目前正处在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如何走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道路,还存在大量不确定的因素,需要继续探索。可以说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科面临的最大的前沿问题。
3.抓住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这一主题,可以将促进高等教育学学科理论的建设与发展同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实践结合起来,并使两者相互推动。
(二)四个关系
以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为主题梳理前沿问题,须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1.中国高等教育与世界高等教育的关系
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普遍的规律,中国高等教育除要受到普遍规律的制约外,还有自身的特殊规律。显然,我们提出的主题重点是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特殊规律,而特殊性之中寓有普遍性,况且对后发型国家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也具有普遍意义。
2.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高等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学科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既是整体与局部关系,也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的重点显然在于自身的特殊性,但也不能离开教育的一般问题或教育整体发展问题的研究,因为在前沿问题上必然会出现交叉的情况。
3.高等教育的整体研究、大学研究、大学教师研究、大学生研究的关系
这四者是高等教育中四个不同层次的主体,既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又有必要作为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我国目前的状况是,重心一直放在整体的研究或原理的研究,大学的研究只是近几年才开始引起重视,而对教师与学生的研究却长期受到忽视。这种状况的结果,一方面使原理的研究失之于空泛,缺乏坚实的基础,同时又造成高等教育主体研究的缺失与滞后,这是在梳理前沿问题时须引起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4.理论研究、决策研究、立法研究的关系
从研究的角度讲,理论研究、决策研究、立法研究是解决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问题的三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其一,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现代高等教育理论的支撑;其二,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实施过程需要有科学、民主的决策;其三,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与高等教育的运行必须有法律上的保障,由人治到法治本身就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
这三种研究既有一种递进的关系,又是一种互动的关系。由理论到决策到立法,是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倒过来讲,立法又是对决策的一种规范和制约,决策研究的成果亦可以上升为理论研究并促进理论的发展。目前的情况是,围绕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问题的理论研究还缺乏力度,相关的决策行为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还有相当的距离,而高等教育的立法则更显得薄弱,这种情况是必须加以改变的。
(三)若干前沿问题
根据目前的情况,对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的前沿问题,我们还不可能作出比较全面的归纳,只是基于对主题及四种关系的理解,提出若干前沿问题以供讨论。
1.现代高等教育的性质、功能与目的
什么是高等教育,什么是现代高等教育,这是一个看似明了实则并未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方向。
建国50多年来,对高等教育的性质曾经有过“阶级斗争工具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转型,又出现了“高等教育产业论”与“高等教育文化中心论”,那么,高等教育究竟是什么,举办高等教育又是为了什么,高等教育是否存在某种稳定的本质,这种本质与它的多种属性、多种功能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等,这些不能不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根本性问题。
2.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框架与发展战略
中国高等教育要现代化,就须对现代化目标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整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制订出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应当承认目前我们对高等教育现代化还没有勾画出一个整体的图景,因而往往在实践中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目标,需要确立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发展战略,然而这种战略并未完全形成。中国高等教育近50多年的发展,曾经出现过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大跃进,大调整”,一种情况是渐进式的平稳发展,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近年来的超常规的大扩招。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即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否有规律可循,上述三种情况哪些合乎规律,哪些不合乎规律。从这种比较中我们也许能够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获得某些新的认识,为发展战略的确立提供一定的参照。
3.现代高等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与培养模式的变革
教育目标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类型、层次等方面的要求,目前须解决三个突出问题,一是从整体上正确处理德智体美诸发展要素之间及发展的全面性、专业性、创造性之间的关系,应突破一般的定性研究,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各发展要素的生成机制,内在联系及整体把握上来。二是学生发展水平的定位,应切实可行,克服过度理想化的倾向。三是要解决教育目标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反映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不同要求。
培养模式指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采取的培养途径的模式,其核心是教学模式。教育目标的时代要求与陈旧落后的培养模式的矛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教学改革严重滞后,在改革传统模式建立现代模式上尚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当前突破口的选择,一是在教学方式上实现由讲授为主到自学为主的转变,二是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信息化。这两者是相互推动的,将使现行教学体系发生重大改变。
4.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精神
目前在大学发展的研究中,多在规模与水平上做文章,而许多实质性的问题却被忽视。一是现代性与先进性的关系,在创建“一流大学”的讨论中,首先要解决的是现代性的问题,即什么是现代大学,如何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问题,然后才能谈及办出什么水平的问题,没有现代性哪来先进性。二是各类大学定位超同的问题,从道理上讲大家都知道这种趋同不利于大学的发展,而症结在于要探究和解决导致趋同的机制问题。三是在学术性与功利性的冲突中,我们还需不需要大学精神,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精神,又如何维护这种精神。
5.大学教授的人格与在治校、治学中的作用
大学教授群体是大学教师队伍的学术核心,亦是大学精神的主要体现者。过去对这一群体的研究过于泛化,而在决策者的眼中,对其在建设现代大学中的作用往往多是“工具性”的肯定,而非“主体性”的承认。
目前的问题,一是教授群体在高校治校、治学中究竟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发挥作用。二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的历史传统,以及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教授,要更好地发挥在治校、治学中的作用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人格,在当前应如何面对人格上依附性与独立性,学术追求与功利追求上的矛盾与冲突。
6.大学生独立性发展的状况及其在创造性培养中的作用
大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独立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忽视甚至压抑学生独立性的发展却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大弊端,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大障碍。因此,如何认识大学生独立性发展对成才的意义,如何估价当前大学生独立性发展的状况,如何转变观念,变革培养模式,促进大学生独立性的发展,是大学生研究与培养工作中必须突破的一个重要问题。
7.高等教育立法中的重要法律界限
高等教育立法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法律保障,我国制订了《高等教育法》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但有许多基本问题尚待完善,也还有不少法律界限需要划清。
当前亟待划清的法律界限,一是政府宏观调控与高校自主办学的法律界限,二是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法律界限,即学术自由的底线,三是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法律界限,上述问题的解决对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8.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交流、借鉴与竞争
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从封闭走向开放是中国高等教育坚定不移的方针,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首先是在交流与借鉴中如何正确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其二是在WTO教育服务贸易的框架内,如何认识教育主权及在维护教育主权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并积极开辟教育出口市场;其三是对中国学生的“出国热”、“留学热”如何实施正确的引导,使更多优秀的人才资源能留得下,回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