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质灾害勘察与工程治理技术论文_邢姝

浅谈地质灾害勘察与工程治理技术论文_邢姝

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江苏 南京 211102

摘要: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人们生命安全及工程项目建设都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防治地质灾害,可以通过对地质灾害进行勘察与工程治理的方式有效防治地质灾害,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地质灾害;灾害勘察;灾害治理;治理技术

引言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永恒的时代发展主题,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全球的普遍关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环境问题,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存质量。可以看到随着工程建筑施工项目的越来越多,经济发展驱动使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追逐经济效益不断加大工程施工范围,由此加速了对环境的破坏。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日益频繁,并且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长此以往将会对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严重的威胁。

1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分析

我们国家地理条件和位置都比较特殊,人口全世界最多,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关键因素,当下我们国家地质灾害的特征主要有:(1)地质灾害种类较多,地质灾害的类型正如上面所说,包含滑坡、泥石流、沉降、塌陷等多种类型。(2)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加上气候环境的影响,地质构造也比较复杂,所以发生地质灾害的情况较多,危害程度也不一样。(3)地质灾害发生范围大。由于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所以地质灾害发生的点源也比较多,通常情况下也比较集中在几个地区,但是不排除其他地区随时发生的可能性。(4)地质灾害危害大,波及范围广。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范围广,导致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影响范围越来越大。地质灾害不仅对人类居住环境产生影响,还对于基础铁路、交通、航天、通信等设施产生破坏,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地质灾害根据发生的诱导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自然灾害是客观的,不可操控的,人为灾害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不断破坏进而引发的,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机率逐年增高。

2地质灾害勘察技术

2.1地质勘察基本内容

在进行工程地质灾害问题治理工作之前,首先要进行地质勘察,仪探测地质地貌情况,找到灾害的真正原因,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法和对策,这样才能够发挥出治理方法的最大效用,实现真正的问题解决,而勘察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①测绘工作:测绘工作是所有工作得以进行的基础,也是地质勘察工作对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水文地质等地质情况进行分析的基本工作,同时也要对滑坡形成背景、气象水文资料进行测绘,形成合理的绘图,要注意标记仔细,减少缺漏。这些工作的测绘是进行滑坡问题解决的基础。②勘探工作:勘探工作主要就是对滑坡进行勘探,包括滑坡现象状况、滑坡范围、滑坡方式等内容,在矿山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勘探方式有井探、钻探、物探等。③野外测试工作:对于滑坡勘察工作,其中有一项工作是必须要进行的。

2.2确定测绘范围

一般的地质灾害都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以前,需要对地质灾害进行测绘工作,测绘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地表的点线面进行跟踪、调查与研究分析,目的是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地质灾害相关信息,并且佐证地质灾害的特征属性。在确定测绘范围的时候不能局限于地质灾害发生的区域,还需要根据运动规律,对周边一带的地质环境进行测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因地制宜

现场面临的条件不同,引起地质灾害的地质结构土壤也有很多种。在遇到这些复杂的环境时勘察人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措施和工作方式。经过长期对地球物理手段不断细化和仔细钻研,提升分辨率和增加勘察精度以及对现场勘察手段实行多样化,加强了数据的处理能力,充分的完善了地球物理手段。相关人员在勘察地质灾害时不能光靠传统的思想死板硬套,应该采取更多样丰富的手法去进行勘察工作,这样得到的数据可能更精准更细化。

2.4勘察样品

在进行地质灾害勘察之际,需要进行勘察样品的采集工作。目前样品的采集由于勘察方式的问题以及采样容器、采样测试参数值设定等问题,得到的样品有不稳定性、代表性差等问题,使得采样的测试结果不理想。在解决样品问题上,除了要根据不同的地质灾害情况采取不同勘察方式以外,为了提高样品的统计性和真实性,可以采取相应的采样方式。比如滑坡样品采集的时候,为了减少采样槽数量,减少工程成本,可采用环刀现场井(槽)侧壁采样,这种方式具有一井多采特点,有效减少了工程风险以及工程的成本。

3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技术

3.1搬迁治理工程技术

搬迁治理工程技术是指对制定区域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后,确认该区域灾害发生概率超过相关标准,将会严重威胁区域居民安全,据此采取搬迁或者其他灾害预防措施解决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问题。满足一定条件下,灾害治理和地质环境利用等将会综合考虑,进而达到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的双重目的。

3.2工程治理设计的注意事项

首先,工程勘察和工程治理之间有一段间隔期,至少要在半年以上,而在这段时间内,地质灾害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滑坡体的时段演变。而工程治理设计是按照之前勘察结果进行的,不客观不严谨,所以需要对之前的勘察信息进行更新,重新进行现场核查,发现与之前勘察信息不符的地方,必要的话可以进行补勘。另外,需要选取合适的治理方案。一般的地质灾害经过勘察信息分析以后,会根据勘察结果以及灾害情况和特征制定治理方案,可是在选取治理方案的时候需要有针对性,比如滑坡一般是由于大气降雨造成的,但是治理方案却主要选择了工程抗滑,虽然抗滑工程很重要,但是成本却很高,而且不是所有滑坡都适合的治理方案,所以需要根据防治的主要目标针对其中关键性问题采取灵活性的治理方案。

3.3完善地质灾害勘察工作,从而增强地质灾害预测性

首先要对我们国家的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引发的条件、灾害的种类、灾害的发展特点以及分布范围等,开展地质灾害勘察工作,尤其加强对重点易发部位的地质灾害勘察,要制定系统科学的勘察工作方案,方案要涉及地质灾害的种类、性质、形成原因、规模、变化情况、范围等,进而掌握第一手基础资料,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信息数据库,将所有的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地区、分布情况以及特点等进行分析,按照类别进行划分,并结合程度进行等级区别等,一旦发生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就可以根据资料库情况调取资料,做出基本的初步判断和分析。

3.4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护平台和信息体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要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融合,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优势,通过完善的勘察资料收集和信息录入,形成完备的地质灾害防护信息数据平台,对国家、地级地质灾害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考察,运用高科技手段比如GIS技术等获取更多全方位的地质灾害信息,并探讨有效的分析软件对地质灾害可能引发的频率、地点等进行预测,从而针对性提高易发地点的防护能力,还可以充分运用国外先进的技术优势,加强国际合作,探索更加全面科学的预防体系建设,并发挥全社会力量,争取国外支持,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护预案,加强资金投入和人员支持,随时做好应对地质灾害的准备。

结语

综上,由于地质灾害破坏性大、波及面广、发生次数增多等特点,现阶段需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勘察与防治工作。在勘察方面主要注意勘察的方式,采取合理的采样方法,在治理方面,可以使用工程治理技术进行防治,需要注意防治方案的科学性以及可实行性。

参考文献

[1]郭小斌.分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有效措施[J].福建建材,2016(09):46~48.

[2]贾志宏.试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防措施[J].科技风,2013(13):128~129.

[3]李辉,李舜.不良地质灾害治理分析评价及研究[J].大科技,2015(17):124-126.

论文作者:邢姝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8

标签:;  ;  ;  ;  ;  ;  ;  ;  

浅谈地质灾害勘察与工程治理技术论文_邢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